接納自己應該如何做?試着更全面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學着整體地看待與認識一個人,而不是憑借一個人“在某個特定情境中的某個表現”來作評判舉個例子,平時你對朋友很耐心,但今天你遇到很多倒黴的事,很煩躁,于是對朋友很刻薄但這不代表你就是個刻薄的人,這隻能說明你“心情不好時會刻薄,但總體上依然是個溫和的人”學會整體地評價後,我們就不會因為自己暫時、間歇的負面狀态而過度焦慮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接納自己應該如何做?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試着更全面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學着整體地看待與認識一個人,而不是憑借一個人“在某個特定情境中的某個表現”來作評判。舉個例子,平時你對朋友很耐心,但今天你遇到很多倒黴的事,很煩躁,于是對朋友很刻薄。但這不代表你就是個刻薄的人,這隻能說明你“心情不好時會刻薄,但總體上依然是個溫和的人”。學會整體地評價後,我們就不會因為自己暫時、間歇的負面狀态而過度焦慮。
試着用一種新的視角看待“短處”,把你不喜歡的特質或表現列下來,試着找到它們的長處。記住,随着情境的變化,有些“問題”可能不再是問題,反而是優點。比如,如果你不喜歡“有攻擊性”,但如果成為一個律師,有攻擊性會是優勢;如果你不喜歡自己“太過注意細節”,也許可以嘗試做一份校對的兼職。有時找到合适的情境比徒勞地改變更重要。
問自己正确的問題,當你對某類特質或表現感到困惑時,不要問“它正常嗎?”、“是不是壞?”等等貼标簽式的問題。而是多問描述類的問題,例如它給你帶來的感受。
舉個例子,生活中我時常遇到人們問性有關的問題:“我一周**三次,是不是不正常?”實際上比起問“我正常嗎”,更合适的是問自己:“我因此痛苦嗎?”
用“足夠好”的标準替代不切實際的“完美标準”,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完美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人們都是在意識到錯誤和缺憾後在不斷完善中成長的,而且總有些事是超出人們能力能修正的範圍。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标可能隻是浪費時間。而在面對自己感到不滿的部分時,試着學會為“足夠好”而慶祝。多看到背後已經付出的努力,以及不滿之處的優勢。
積極地接觸與自己不同的人,試着找某些方面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做朋友,有助于培養開放的心态。越是接觸過不同的人,看過他們的生活,越是能意識到:世界是參差多态的,人不止有一種生活的方法。長久單身的人也能過得幸福,内向害羞的人也能有感情深厚的朋友……而當你再面對自己與他人身上的異常或缺憾時,能更淡然處之:沒關系,反正都能想辦法生活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