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人藝副院長馮遠征,在采訪中談及限制演員片酬不是一件壞事,但他不覺得,限制片酬就一定能夠解決根本問題。
他特别提到,要讓整個演藝圈規範,在整頓片酬的同時,還要整頓資本對這個行業的影響。
經常拍戲的馮遠征,曾深入體察過橫店“橫漂”演員們的生活,絕大部分演員的生活,在生活線之下。
當記者問,演員行業是不是也需要共同富裕的時候,馮遠征的答案是:當然了。
馮遠征對演藝圈的行業生态,是有着清醒認知的。
比如這些年,有些演員因為納稅等問題而涼涼,本質上也暴露出演藝圈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
這裡要提一下,近幾年聲名鵲起的演員張頌文,曾經他一部戲的片酬才幾萬塊錢。
談及天價片酬,張頌文認為是資方挑起的頭。
“人家為什麼不給我呢?為什麼人家願意給那個人高片酬?他漫天要嗎?不是,是資方特别願意說,‘這個戲非你莫屬’。”
當資方提出這樣條件的時候,演員還不太想去拍這部戲時,資方就會拿出自己屢試不爽的手段:“這樣吧,隻要您願意來,随您開價。”
于是我們熟悉的這些“一個億”、“兩個億”身家的演員就橫空出世。
這也是馮遠征挑明要“整頓資本對這個行業影響”的原因,他的一席話揭開了演藝圈的“遮羞布”以及醜陋的瘡疤。
從大的角度來說,資方對流量藝人的無條件縱容,在逐漸毀壞整個行業的環境和生态。流量藝人受粉絲擁護,不是因為他們演技有多好,而是因為他們背後資本的宣傳、推廣和包裝。
在資本和粉絲的寵愛下,流量藝人日漸驕縱,“頂流塌房”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2021年更被戲稱為“頂流塌房元年”,我們看不到那些“塌房”的流量明星對自身道德的任何約束。
演技就更不用說了,無數老戲骨都吐槽過“數字先生”和“數字小姐”,他們沒有基本的台詞功底,光拿錢不幹事,演着最劣質的戲,拿着最頂級的片酬,讓人不齒。
正是這種德不配位,本末倒置的行徑,導緻大量投資巨大但粗制濫造的國産影視作品的産生。
拿女主角1.6億的《新版倩女幽魂》舉例,有人曾曝出,這部戲的總投資是2.3億左右,女主角一人的片酬就占到整部劇投資的将近70%,隻剩7000萬。
這7000萬還包括男主侯明昊的片酬及其他主要演員的片酬5800萬,也就是,最後的電視劇制作成本,隻有1200萬左右。
一部投資2.3億的50集大劇,最後的制作成本僅有1200萬,可以想象該劇平攤到每集的費用為多少,也能理解為什麼劇組工作人員和群演們,會掙紮在“生活線”以下了。
資方想靠流量割韭菜,流量想做做樣子掙大錢,最終壓縮成本造成的分配不均,全都分攤在了底層工作人員和演員身上。
流量賺了大錢,資方賺了小錢,工作人員勉強糊口,觀衆隻能在電視機前看“粗制濫造”的作品。
這就是為什麼投資超過7億的《大轟炸》,特效比頁遊還要粗糙。因為這部電影,某冰冰隻拍了3天,鏡頭不超過10秒,片酬卻高達2000萬;而片中的各種明星,加起來要30多位。
這是當前某些流量大劇(片)的狀态,一旦這種現象成為常态,哪位演員還會用心去打磨演技,哪位演員還會為了塑造角色體驗生活,又有哪位演員放着“千萬”級的片酬不掙,要去花時間花精力研究人物和角色呢?
當大部分頭部演員失去了對演員這個職業的尊重,失去了對角色塑造的耐心,一心隻想追名逐利,那将會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從小的角度來看,類似演員的存在,在極大壓縮普通演員的生存空間和薪資空間。
一般來說,我們能随口叫出名字的演員,都是演員這個群體中的“頭部演員”了。
跟頭部演員對應的,是“腰部”演員、“腳部”演員甚至群衆演員。
從職業劃分上來說,他們都是演員,可從薪資待遇來說,他們天差地别。
其實娛樂圈的行業生态,和中國足球很像。
我國登記注冊的足球運動員僅有不到2萬人,而這個數字,在日本是450萬,在巴西是1170萬,在德國是540萬,就連越南都有5萬人……
如果說足球行業生态是一座金字塔,我們看到的隻是塔尖的那部分人,而這個塔尖,是靠千千萬萬無名無姓的球員堆出來的。
但我國的足球行業,卻背離了這種發展規律,它像極了一顆頭重腳輕的大樹,因為“腰部球員”,也就是注冊的專業球員,太少了。
演員行業也是類似,我們光看到了頭部演員和流量藝人的撈金能力,卻忽視了大量“腰部演員”的求生現狀。
腰部演員并非群演,而是指那些科班出身或者有當過主角經曆,但并不知名的三四線演員。
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上,腰部演員蔣龍就曾訴說過自己的辛酸。
蔣龍并不是個草根,他有自己的百科,北影表演系畢業,2004年就出演作品,十歲的時候就是拉丁舞一等獎獲得者。
他演過不少電視劇,甚至包括《風起洛陽》《三生有幸遇上你》等熱劇。
可當黃渤問他,接戲的機會多不多的時候,
他卻回答:吃了上頓沒下頓。
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舞台上,蔣龍講述了自己北影畢業同學的生存現狀。
他的小品,就是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曆改編,因為他認識演技很好的一個同學,因為無戲可演,在密室逃脫中演起了NPC求生。
有的同學,實在沒有辦法,已經準備轉行。
作為科班出身的演員,他們本應該有比這更好的前途。雖然個人的努力和性格對演員的發展有影響,但行業生态的日漸畸形,才是他們難有出頭之路的真正原因。
這些科班出身的“腰部演員”都在掙紮求生,腳部演員和群演們,就真如馮遠征所說,在生活線上下掙紮了。
橫店被譽為“東方好萊塢”,在這裡,最多的時候每天有100個劇組同時開機,活躍着20萬來自全國各地,懷揣明星夢想的“群演”。
在這些人心裡,周星馳、王寶強和趙麗穎這些從龍套起家的大明星,是他們的偶像和榜樣,可現實,比電影《喜劇之王》和《我是路人甲》中演得更慘。
大多數群演,每天的工資是60-70塊錢,橫店的時薪一般是10塊,所以忙忙碌碌一天,也就混個飯吃。
一些有特殊才能的,比如年輕漂亮的,會武術的,有表演功底的群演,工資會高一些。
而戲中,有剃頭戲、接吻戲等身體接觸的戲份,劇組也會适量加錢,但橫店群演的平均月收入,也就是2000-3000塊之間。
就這個工資,還極不穩定。
群演們的生活都十分辛苦,居住條件很差,但這座“東方好萊塢”依舊是無數人的夢想之地。
每天都有人背着行囊離開,也有人懷揣夢想到來。
對“橫漂”來說,劇組頭部演員的天價薪酬會極大壓縮他們的薪資空間,他們隻能做着最苦最累的活兒,拿着最少的錢。
而大多數群演都沒有經受過專業的表演培訓和學習,這導緻他們沒有明确的職業上升通道,隻能靠“白日夢裡的王寶強”強撐度日。
可王寶強,全中國也僅有一個而已。
這也導緻“王寶強”,成了所有橫漂終其一生可能都無法摸到的夢。
所以馮遠征“演員共同富裕”的提議裡,有兩個很重要的建設性意見。
第一個,就是讓群演“評職稱”。
雖然沒有學曆,但隻要有演技,有水平,有技能,會演戲,敬業樂業,尊重演員這個行當,就有評職稱的機會。
這是一條從低到高的上升通道,比起當大明星的白日夢,評職稱顯然來得更符合實際,也可以篩選出那些真正愛演戲的演員。
第二個,是限定最低片酬。
注意,是片酬,不是時薪。
雖然橫店有提高群演的時薪,從之前的10塊/小時提高到了12塊,但這個水平,顯然無法保證群演們的正常生活。
一個起碼的片酬,可以保證演員們在吃飽穿暖的條件下追夢,而這些追夢人中,肯定有劇組沒有發現的金子。
草根有了逆襲的通道,腰部演員看到上升的曙光,整個演藝行業才能有一個正常的“金字塔”。
當塔尖、塔基各司其位,會有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湧現出來,而不是僅僅靠資本包裝,這才是健康的發展,不是嗎?
作為電影媒體人,我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
讓人欣喜的是,這樣的改變正在發生,我們或許也在一起見證中國影視走向繁榮的過程。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