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交通極為不便,古人出行,往往動辄多年,才會再見。如果用李商隐的話來說,真是“相見時難别亦難”。所以古人對離别尤為看重,或折柳送别,或擺酒餞行。倘若是文人,還會寫詩相送。這也是為什麼離别詩會在我國古典詩歌中占重要地位的根本原因。
而說到離别詩,正如南朝文學家江淹所說:“黯然銷魂者,唯别而已矣”,這類詩大多數都纏綿凄切,充滿感傷情調。如王昌齡《送魏二》:“憶君遙在潇湘上,愁聽清猿夢裡長”,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歡慘将别,别時茫茫江浸月”,許渾《謝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等。
不過由于詩人境遇、心境的不同,即便都是寫離别,所呈現出來的風格特征也不同。除了上述大多數的傷感型外,還有一種便是豪邁型。這類詩雖然也寫離别,但充滿豪情壯志,感情慷慨激昂。簡單來說,就是不說愁,隻說别意。此類離别詩,最典型的詩人便是李白。
無論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還是《送友人》中的“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亦或是《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無不景象開闊,别情豁達。當然,這與李白生活在盛唐,以及他本身性格的狂放不羁有關。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金陵酒肆留别》,便是李白很經典的一首離别詩。公元725年,也就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25歲的李白決定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這首詩便是李白漫遊到金陵(今江蘇南京),準備去揚州時所作。當時李白的朋友為他擺酒餞行,李白遂作此詩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觞。
請君試問東流水,别意與之誰短長。
詩的開篇兩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便值得我們玩味。首先,作為一首離别詩,自然少不了時間和地點。“風吹柳花”,說明正值江南三月,是柳煙迷蒙、莺歌燕舞、滿目芳菲的時節。“滿店”、“吳姬壓酒”,說明地點就在金陵城裡的一家酒肆。可見開篇便緊扣題意“金陵酒肆留别”。
然後,從内容來看,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店外和店内。而将店外、店内連成一片的,便是這裡的“香”字,它也是開篇兩句的工妙之處。這個“香”字,既可以指店内的酒香,也可以指柳花之香,甚至還可以指整個春天裡能夠散發出香味的一切物象。可以說一個“香”字,就是江南春天的氣息,亦是詩境美的體現。
緊接着的“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觞”,即李白在金陵的年輕朋友們,都紛紛趕來為他餞行,無論是将要離開金陵去揚州的李白,還是留在金陵的朋友,都各自喝幹杯中酒。可見這兩句詩,是對飲酒話别情景的描寫。由于詩歌篇幅的原因,李白自然不可能詳細說明他們是如何話别以及朋友如何挽留的。但從他們暢飲的情形,不難看出彼此的情誼。
最後“請君試問東流水,别意與之誰短長”,意思是說,請你們問問那東流的江水,我這離别的情意與它相比究竟誰短誰長?我們說古代寫離别的詩很多,想要新穎突出,無疑需要獨到的地方才行。所以李白這裡以水為喻,将本來看不見摸不着的别情,營造出一種具體而綿綿不絕的印象。寥寥14字,堪稱是神來之筆,言有盡而意無窮。
正如南宋魏慶之《詩人玉屑》所說:“請君試問東流水,别意與之誰短長”,至此乃真太白妙處,當潛心焉。而說到離别的情意,在李白這首詩中無疑富有一種青春的豪邁情懷,而沒有尋常離别詩中所謂的“離愁别緒”。這與李白豪邁潇灑的性格不無關系。總的來說,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最後10字是神來之筆,令人贊不絕口。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