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個敗家子,大清就是從他手裡由盛轉衰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他這個人很有學問,這一點也毋庸置疑,全國的教育資源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他讀的史書,遠勝于今天任何人,也不足為奇。
乾隆最大的錯事之一,就是讓“倡優大學士”紀曉岚編了那本鳥《四庫全書》,把傳統文化典籍毀掉了一多半,以至于我們至今連關羽、趙雲的年齡都鬧不清楚。
但就像今天查違禁品的人最多接觸違禁品一樣,乾隆和他的大臣們(包括他前輩的大臣)們接觸的史書典籍一定要比我們多得多,所以他們的一些曆史觀點,可能要比我們更靠譜。
康熙年間的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沒跟藍齊格格談過戀愛,也沒當過台灣巡撫)就曾在書中寫過:戰雲不但是個有謀略的武将,見事明決持重老成,真可以稱得上是古之重臣。
于李光地同時代的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太子太傅魏裔介也說過:倘用順平(趙雲谥順平侯)之言,舍孫權而取關中,秦隴響應,漢室可興矣。
乾隆皇帝的觀點跟魏裔介的觀點差不多:使如趙雲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漢事未必無成。
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要是蜀漢聽趙雲的話,穩穩地占據黃河和渭河上遊,以此為出發點打曹操,一統三國也是可能的。
至于寫了《季漢五志》的清朝曆史學家把趙雲拔到了三國第一人的高度,他列舉了趙雲兩次救劉禅之後說:趙雲的“功烈才品”遠在三國時期所有人之上。并進一步解釋說:順平真儒将哉,其律己也嚴,接人也慎,其見理也明,其去私也力,若夫當陽救主,奮不顧身,漢水立功,威還似虎——這評價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聖人了。
最後乾隆組織編寫的那個《四庫全書》中有個《史傳三編》,直接把趙雲的空城計救黃忠吓跑曹兵被劉備贊為“子龍一身是膽”,跟孫膑的減竈計戰敗龐涓并列當做戰例典範。
關于趙雲的武功、戰功和人品,大家已經讨論很多了,再寫就要被噴了,所以咱們接下來就聊聊趙雲的相貌是咋變的。
趙雲怎麼一夜之間白了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感覺:幾乎任何版本的《三國演義》電視劇,趙雲都仿佛是在一夜之間,就從一個英俊少年變成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将,這其實也怪不得導演和演員,因為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中,趙雲的年齡就語焉不詳甚至自相矛盾。
比如趙雲一出場的時候大戰文醜救了公孫瓒,袁紹滅公孫瓒是公元195年(漢獻帝興平二年),但是到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演義中說是建興五年春(227年),月有人說是建興六年(228年)春,反正是剛過了三十二三年,趙雲就從一個英俊少年(不到二十才叫少年)就變成了一個七十歲的老将,被偷走了十七八年光陰。
而我們知道,181年出生的諸葛亮在趙雲七十歲那年,應該是四十六七歲,也就是比趙雲小二十三四歲。于是搞笑的場面就出來了:諸葛亮剛出山的時候,隻有二十七八歲,但卻仙風道骨長須飄飄,而五十多歲的趙雲卻少年英俊白面無須。還要說一句的是,有據可靠的是,劉備整整比諸葛亮大二十歲,也就是說,劉備要比趙雲還小三四歲。
劉備比趙雲小三四歲,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劉備過江娶孫權的妹妹為什麼帶趙雲了:哥哥跟着去迎親那是符合禮法的,要不然老頭子劉備帶着英俊小夥子趙雲去迎娶漂亮小姑娘孫小妹,那就是劉備腦袋進水了。
其實三國演義裡有幾處描寫是比較靠譜的,跟《三國志》比較合拍,我們綜合一下,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趙雲身高一米九三(八尺),大臉盤子雙下颌(闊面重頤),是一個威風凜凜的大漢,而且比較嚴肅(趙雲嚴重),所以劉備很放心地把甘夫人和劉禅托付給趙雲照顧,後來孫小妹恃寵而驕欺負荊州諸将和老百姓,還是派趙雲管理内務,這才鎮住了場子。
京劇臉譜化把趙雲弄成了小白臉
其實在清朝以前,人們隻知道趙雲武功高強人品高尚,再多一點也就是白馬銀槍。
當年不流行畫像,也沒有手機可以自拍再來個美顔功能,所以每個人心目中英雄的長相,據全憑猜測了。即使是“闊面重頤”也未必靠得住,因為那是明清以前的美男子标準。所謂“闊面重頤”,就是“國字臉”,那是選拔官員時候面試的第一等相貌(身言書判,體魄強健相貌端正排在第一位,而相貌中要以國字臉為第一),在明代以前還要有一把好胡子,比如張居正就是因為有一把好胡子而受到了萬曆皇帝老媽的青睐。
到了清朝,人們在剃頭的時候順便把胡子也刮了,這才把滿朝大臣都變成了下巴光溜溜的太監。
而京劇的興起,更是把人物臉譜化了,比如劉備白面五縷長須(老生),關羽紅面長髯(花臉),而趙雲則是“武生”的翹楚,自然就是白面無須英俊無比了。
因為京劇的第一擁趸是以慈禧為代表的的達官顯宦家的太太小姐,他們喜歡的當然是白面小生,要是真把趙雲畫成一個比劉備還老的方正嚴肅中年,估計大家連三國戲(尤其是“長坂坡”“甘露寺”)也不願意看了。
小說始作俑,京劇臉譜化,威武剛正的趙雲就變成了奶油小生,不知道趙雲自己知道了,是不是也會哭笑不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