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家庭來說,生孩子難,但養孩子更難。
好不容易熬過了十月懷胎、蹒跚學步、習慣養成的時期,孩子的教育問題又迎面而來。
在這個教育“内卷化”的時代,父母們會開始焦慮孩子的教育問題。
與其熬夜看各種長篇大論的教育指導,不如花10分鐘,來看看這10條超實用的育兒冷知識。
會撒謊的孩子更聰明
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後,父母最害怕的就是孩子撒謊成性,孩子撒一次謊父母就焦慮的不得了。
其實撒謊是不對,但恰好也證明了他已經長大了。
多倫多大學對1200名孩子進行研究試驗後發現:
90%的孩子都會撒謊,而且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認知發展越健全,對謊言的描述能力越強。
因此,撒謊是孩子成長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克服的一關。
這時候,父母們不要随意給孩子貼上“撒謊精”的标簽,更不要忽視孩子的謊言。
孩子有錯誤要及時指出,并且以和平的心态看待,千萬不要打罵孩子。
打屁股會導緻孩子智商和情商下降
中國有句老話叫:棍棒底下出孝子。
體罰也就成了中國家庭中最常見,也是最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但也是最錯誤的方式!
近年來,有不少教育專家呼籲家長們用引導代替打罵,因為打罵不僅對孩子身體上造成傷害,更是影響了孩子智力和情商的發育。
科學家曾對兩個3歲孩子的大腦進行掃描對比,很明顯常常遭到父母打罵的孩子大腦比被溫柔對待的孩子小得多。
因為腦容量的缺乏,也會導緻他其他方面能力的缺失。
不僅如此,家長們所展示的錯誤情緒和行為,也會對孩子進行錯誤的引導。
科學家曾研究證實,曾經遭受過家庭暴力的孩子犯罪率更高。
請記住,不會把笨孩子打聰明,隻會把聰明的孩子打笨。
“笨”媽媽的孩子自主能力更強
和上一輩的媽媽不同,這一代的媽媽普遍有着不錯的學曆,但學曆再高不懂得“裝笨”也照樣教不出聰明的孩子。
有一次,兒子在外面撿回來一片楓樹葉子,問我:“媽媽,這是什麼樹的葉子啊?”
這個問題我本可以輕松應對,但我卻賣了個關子:“這個媽媽也不知道,媽媽也很好奇,我們一起找答案吧。”
這一下子點燃了兒子的興趣,在探尋答案的過程中更加積極與專注。
後來,兒子遇到問題都會先自己想辦法解決,學習上的自主能力也更強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選擇做一個“笨”媽媽,做得越少,才對孩子越好。
父母和孩子不能做朋友
“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可謂是教育界的金句了。
但我認為,優秀的父母,是不會在孩子不懂事的時候和他成為朋友的。
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中,一對芬蘭夫婦,他們在談到與孩子的關系時說道:
“現在有些家長太希望和孩子做朋友,初衷當然是好的,但也需要規矩和邊界。”
遵守社會上的各種規則,掌握人際交往中的邊界,是孩子長大以後立足與生存的基本條件。
因此,在孩子心理與身體上還未成熟時,給孩子建立明确的規矩和邊界意識十分重要。
特别是在3-6歲,孩子意識養成的黃金時期,千萬不要放縱孩子。
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世界衛生組織有一項研究成果表明:
每天和爸爸相處2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會更高,在抗挫力和社交能力上會更強大。
這個時代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庭認可了爸爸帶娃這種現象,事實證明娃就應該讓爸爸帶!
特别是對于男孩子來說,經常隻和媽媽接觸,性格就會偏向于女性化,責任感和獨立能力就會較弱。
爸爸一般會比媽媽更加“不拘小節”,對孩子樂觀大度性格的養成更有幫助。
爸爸也會比媽媽更加理性,面對孩子撒潑,更是不會縱容。
最重要的是,爸爸在家中扮演着“頂梁柱”的形象,責任意識也在會慢慢地影響着孩子,所以被爸爸帶大的孩子,會更有擔當。
别總吐槽爸爸帶不好娃了,爸爸帶出的娃才會更聰明。
兒童每周必須玩一天
上周和閨蜜聊天,得知她給孩子報了4個興趣班,每天不是在接孩子上下課,就是在督促孩子練習樂器。
她不僅不給自己喘息的機會,連孩子玩的機會也剝奪了。
在這裡我想說,玩對孩子來說真的特别重要!
兒童心理學發展專家艾莉森·高普妮克,曾在TED演講上談到:
她的團隊通過實驗發現,一個4歲的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表現出統計分析等複雜的計算能力,和科學家研究方法一樣:先是做出一個假設,再去不斷地驗證這個假設,每一步思維都十分清晰。
可見玩不僅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更是激發孩子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關鍵。
但是玩也要玩得正确,不是讓孩子放縱的去玩。
而是減少孩子對電子産品的接觸,多玩一些對孩子身體與智力發育的遊戲。例如,戶外運動、旅遊、外出社交等。
父母秀恩愛,孩子更懂愛
心理學家諾費奧曾說:
父母恩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父母的相處模式,是孩子最開始接觸和了解愛情與婚姻的入口。
真正有愛的家庭,不是孩子站在c位,而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一起共同養育着愛情的結晶。
父母們大方把愛意表達出來,更有利于塑造一個輕松有愛的家庭氛圍。
做為父母行為的模仿者,孩子在這樣有愛的家庭中長大後,更敢于表達自己的愛,孩子的情商也會慢慢提高。
而且,孩子的婚姻是父母婚姻的縮影。
父母對待婚姻的态度,會對孩子婚姻觀的形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現如今,恐婚人群越來越多,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見證了父母冷漠的婚姻狀态。
所以,爸爸媽媽們不要羞于表達了,愛要大膽說出來!
内向是孩子的性格,不是孩子的缺陷
好多媽媽就來跟我抱怨:自家孩子太内向,看到人就害羞,到親戚家也不會叫人,可急死了。
這世界上有動的一面,自然也就有靜的一面。
内向是孩子們天生使然的性格,難以改變,也沒有必要改變。
而且内向的孩子可不比外向的孩子差,内向反倒是一種優勢。
美國有一項曆時30多年,針對社會精英的研究。
他們發現,内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而且,他們在創作,藝術,科研等領域有着比外向者更高的天賦。
内向不是缺陷,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要接受孩子性格的多樣性,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才是最重要的。
用否定句式和孩子溝通,效果會适得其反
曾經有家長問我:“孩子聽不懂指令怎麼辦?”
相信這個問題也困擾了不少家長,不管怎麼教都教不會。
這很有可能是你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
比如,我們想阻止孩子做某件事時,總會用“不可以……”、“不能……”、“不要……”的句式。
孩子粗心算錯題目了,媽媽們會嚴厲的說到:“太粗心了,這種錯誤不能再犯了。”
但這樣講有用嗎?
孩子的錯誤沒有改正,甚至是一次一次的重犯。
因為,這樣過于嚴厲的語氣會在無形中給孩子壓力,每當孩子在做題時,腦中就會回想起媽媽的話,更難以專心。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父母不要怪罪孩子的行為,用平和的語氣與孩子溝通,用肯定句代替否定句。
就拿做作業這件事來說,把“不要粗心”換成“看題目要細心”,孩子會更容易理解。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被生活虧待
賭王何鴻燊在某次采訪中,透露過自己的成功秘訣說: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五讀書是真的,上帝是很公平的,隻要你勤力發奮!”
讀書能改變命運。
這句話是不可否定的,在當今社會,學曆就是求職的敲門磚。
讀書能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當我們書讀得越多,攝入的知識越多時,我們能夠包容世界的多樣性。看待世間的是是非非,我們更有辨别真假的能力。
讀書能給孩子一個看世界的機會。
沒辦法帶孩子雲遊萬裡,就給他一本書。在閱讀中,孩子能到達世界任何一個去不到的角落,讓眼界變得寬闊。
願大家輕松育兒沒煩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