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素養本位下的語文教學

素養本位下的語文教學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2-24 11:05:33

素養本位下的語文教學? 《語文課程标準》中的課程目标,其一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素養本位下的語文教學?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素養本位下的語文教學(從言語形式的玩繹中提升語文素養)1

素養本位下的語文教學

《語文課程标準》中的課程目标,其一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

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在我們的教學中,往往淡化語言形式的探究,而過分關注文章内容與主題,将我們的語文課上成思品課、人文課,甚至有老師以“課讓孩子都哭了”作為成功語文課的标志。這

樣的課堂,往往隻是為了感染學生,甚至不惜為此調動文本以外的内容。如此,不是從文本的品讀中閱讀文本,如何培養孩子獨立的閱讀能力?又如何培養書報雜志的閱讀能力?更不用說培養初步鑒賞文學作品

的能力了。下面以《卡羅納》一課為例,嘗試從言語形式的玩繹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闆塊一:意之感悟——了解全文

引導讨論:讀完《卡羅納》一文,你認為這是一篇寫誰、寫什麼的文章?

生:寫了卡羅納的母親去世了,他很痛苦。

師:好像不準确,文章就是寫卡羅納自己的痛苦嗎?

生:文章是寫卡羅納的母親去世後,老師、同學的表現。

師:什麼表現?

生:老師、同學在安慰他。

師:安慰是什麼意思?安慰是用話語勸導,讓他釋懷自己内心的痛苦。文章隻是寫話語的安慰嗎?

生:不是,文章還寫了老師、同學用眼神、牽手等行為安慰卡羅納。

師:這就讀懂了,但能否再進一步概括一下呢?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入一個詞:卡羅納的母親走了,面對卡羅納的不幸,老師和同學表現出對他的_____。

生:愛護。

生:關愛。

師:這兩個詞都是對的。

反思:我之所以以此開頭,意在讓孩子整體感悟。學生對文章有整體感悟後,方能走進文章局部的閱讀,而不緻于讓閱讀碎片化。但很多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一味點贊,似乎總擔心會挫傷孩子的熱情。事實上,恰當而令其信服的引導,更是孩子所關注的,也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責任。我不輕易肯定孩子的表達,因為文章意思的表達,首先要盡量準确,其次要清晰。學生準确清晰地表達,方能體現其閱讀思路的清晰,而不是走馬觀花,浮于語言的表面。這是我們培養表達能力的需要,也是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需要。

闆塊二:情之體味——捕捉感動

引導思考:讀完《卡羅納》一文,你認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在哪裡?請畫出來,說說你的理由。

師:能否更具體講一講自己最感動的詞或話語?

生:“拉”,表示關切。還有句話是“孩子,你要堅強喲”。

師:你讀一下這句話。你會感覺到什麼?

生:語言平靜但讓人感受到有一種期待。

師:對的。

生:老師,“放學的時候,大家圍在他身邊,誰都沒有說話,隻用關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這句話感動了我。

師:是嗎?整句話還是有些詞?

生:這兩個詞是圍、默默。我感受到同學對他的友善。

師:為什麼?

生:“圍”讓人感覺人多,表示同學們不約而同,而“默默”表示同學們内心的關切,似乎在告訴他不怕,還有我們在。

師:真好。誰讀出肢體語言了呢?

生:“母親把我推開了,她目不轉睛地望着卡羅納”。我從“推開”與“目不轉睛”中,感受到了母親怕卡羅納觸景生情,這是對不幸的卡羅納的呵護。

師:真好。我們能從文章中找出感動自己的語言,并能說出理由。讀書就要這樣認真品味語言。現在,我們總結一下,文章寫老師、同學、我母親等對不幸的卡羅納的同情與愛護。

反思:這是一篇關于愛的教育的文章,這裡一定有感人的場景或動作。感受愛,首先要感動自己,如果将老師的感覺直接引導給學生,學生一定難有情感的共鳴。心底流泉方是真,我們的課文教學就要引導學生再現自己真切的閱讀體驗。先找出感動自己的句子,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走進文章中去,找到情感的共鳴點,心靈的契合點,如此才能真正實現愛的教育。

闆塊三:惑之釋解——釋疑解惑

思考引導:讀完《卡羅納》一文,你自己感覺哪些句子還不理解?

生:“他什麼也沒說,也沒有擡起頭來,隻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這裡不理解。

師:有人理解嗎?

生:這是暗示對“我”的感謝,表示感謝“我”的安慰。

生:還有一個,就是他内心也期待一個依靠。

師:這兩個答案加起來才是對的,這樣才讀出了這個細節背後的内心情感,但我還要對剛才兩個同學的答案做個補充,為後面“我恍然大悟沒去拉母親的手,卻拉起卡羅納的手,和他一塊兒回家去”作鋪墊。理解嗎?

生:這句話我不理解,“卡羅納翻開書,當他看到一幅母親拉着兒子的手的插圖時,突然雙手抱住腦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這不就是暗示“我”在盯着他的一舉一動嗎?他不要上課了?

師:有道理嗎?

師:我知道你們沉默的理由,因為這是根據作家作品修改的文章,你們心裡對作家和編輯一定很崇拜。我認為我們同學的懷疑似乎有道理。文章如果這樣改又如何呢?老師說完,卡羅納回到座位上,挨着我坐下。突然他雙手抱住腦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我一驚,看向他,原來他在書中看到一幅母親拉着兒子的手的插圖。

生:這樣更好,因為先是吃驚,然後再看,最後知道原因,這樣更符合生活常理。

師:對的。這是課文的小瑕疵。我們要敢于懷疑。我們的懷疑有的是對的,這樣可以提升自己,也是帶動他人的進步。如果是錯的,也沒關系,我們的疑惑解決了,也是一種收獲。學貴有疑,不要膜拜而要敢

于質疑,無論今天還是未來,都是我們老師對同學的期待。

反思:我頗為關注“釋疑解惑”這個環節。我不僅要讓學生跟着自己而懂,更要讓學生發現自己讀不懂的地方。這讀不懂的地方,往往又是作者的關鍵之處,用心之處。肯綮之破,脈絡自通。其次我引導學生敢

于質疑。這樣,才能讓學生有對知識的拓展與創造,彰顯生命的豐富與創新的思想。

闆塊四:美之探尋——品味美感

思考引導:①你認為哪個句子或哪個畫面寫得好?②你認為文章對我們寫作有什麼啟發?③文章還有不滿意的地方嗎?

生:“過了一會兒,我發現卡羅納獨自站在一邊端詳着我,他的目光裡充滿着無法形容的悲哀”。這裡的“端詳”寫得好。

師:“端詳”是什麼意思?

生:認真看。

生:仔細看。

師:這個詞用得好,就是因為寫出卡羅納仔細看“我”撲向媽媽的場景嗎?

生:不是,是寫出卡羅納對“我”有媽媽的羨慕。

生:“母親把我推開了,她目不轉睛地望着卡羅納。”“推”字用得好。因為寫出了母親的着急,她擔心被卡羅納看到而傷心,說明母親對卡羅納的關愛。

師:同學們咬文嚼字地品味語言,這是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以後應當堅持。現在提出另一個問題,這篇感人的文章,對我們寫作有什麼啟發?

生:寫人要有語言、動作、神态等的描寫,不然就會枯燥。

師:對的,這就為我們寫人狀物的作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引導,同學們記下來。文章還有哪裡不滿意的地方嗎?

反思:我們語文老師引導孩子閱讀文章,不能隻讓孩子領悟文章的内容,更應該讓孩子在文章的語言中,思考品味,尋繹出潛隐的思想情感與言語藝術。陳日亮先生2016年11月14日在廈門實驗中學說道:“語文課教出和教好課文的‘是什麼’,就必須教學生從‘怎麼樣’去讀出‘是什麼’。‘怎麼樣’即《語文課程标準》說的‘過程與方法’,這過程與方法,又隻能在語言文字中去探究。”語文前輩的教導,就是在矯正浮淺閱讀或失卻語文味的課堂,牽引我們回歸語文的本質,引導我們從語言文字中去尋繹文章之美,進而感受内容之美、情感之美。

(福建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