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說話晚笨還是聰明

孩子說話晚笨還是聰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20:56:07

現在大部分家長的育兒方式是錯誤的。為什麼這麼說?《特殊教育》雜志顯示,我國幼兒語言發展長期處于一種低範圍、基礎薄、信息獲取難度大的狀态當中。許多幼兒直到七八個月左右才能得到父母有邏輯的回應,在這之前,父母的回應要麼斷斷續續,要麼存在着信息不全的情況。

孩子說話晚笨還是聰明(說話晚未必是孩子笨)1

央視的數據披露表明,在我國90後的年輕父母當中,極少有人知道兒童在出生後10日左右就會主動接收外界的信息,并且通過大腦進行有意識地辨别。很多人以為孩子到了百天、六個月才會認人,事實上這種源于動物本能的血親意識從出生後不久就已經開始了。

陪伴孩子,卻不知道早一點行動

一般來說,幼兒的語言從開始到逐漸成熟大概需要四年的時間,如果算上智力的成長,那就需要六年的時間。在這六年的時間當中,大部分家庭參與其中的時間可能還不到一半,甚至隻有三分之一。當孩子已經開始利用聽覺、視覺、嗅覺和觸覺去獲取信息的時候,父母們還有些懵懂不知。

有位家長疑惑“明明我都辭職回家陪伴孩子了,可自家孩子說話發展還是比其他孩子晚很多”。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後引起了許多父母的共鳴,他們也紛紛表示不理解,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

事實上,陪伴也要講究怎樣陪伴,可不是辭職回家天天看着孩子,讓孩子這也别動,那也别動,這可不是正确的陪伴方式。

從兒童智力發展的角度來說,0-4歲是兒童大腦發展迅速的階段,神經突觸會在不同信息的刺激下收縮或擴張,假如此時他們缺乏足夠的信息刺激,很多原本應該打開的神經通路無法貫通,于是孩子不僅說話晚于其他孩子,就是整個人看起來也有些“笨”。

而這些,與父母的陪伴方式有着密切的關系,陪伴孩子,可不是死盯着不動。

孩子說話晚笨還是聰明(說話晚未必是孩子笨)2

語言刺激,才是雙向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2011年,《基礎教育研究》刊登了一篇關于家庭語言刺激對幼兒語言發展影響的論文,文章指出,日常生活中的照顧者父母關注程度閱讀讀物的形式和方式講完故事後的互動情況父母對待幼兒表達錯誤的行為态度以及家庭語言媒介的接觸均對幼兒的語言發展存在着重要的影響。

然而這些,在90後父母當中沒有看見很好的體現。當然,可能有人說他們比較忙,平時都忙于工作,隻有下班回來才有時間陪一陪孩子,這的确是目前許多家庭面臨的難題。但與此同時,語言病理學家溫徹斯特也指出,保證每天一小時的家庭語言刺激将有助于兒童激發潛力。

不可否認,确實有極少部分家長無法支撐每天一小時的語言刺激,但對于大部分家長來說,每天花在某音、某手以及其他短視頻平台上的時間早早就超過了一小時。當然,也有家長非常“天才”,他們覺得既然是語言刺激,那抱着孩子一起刷短視頻不就行了,這樣既滿足于他們的娛樂需求,也能刺激孩子的語言。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天才的想法,就是得注意一個後果:孩子的智力、認知、邏輯、學習、表達都可能會變得一塌糊塗。面對這樣的後果,小編建議各位家長還是不要貿然嘗試。

孩子說話晚笨還是聰明(說話晚未必是孩子笨)3

最後,幾條建議

語言作為智力發展的七大因素之一,是任何人也無法分割的,除非他是上帝,直接賜予了智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語言和智力互相挂鈎,假如一個人的語言出現問題,那他的智力也必然會出現問題,比如多年前曾轟動世界的“印度狼孩”事件。

許多人之所以不重視語言的發展,是因為從成年人的視角去看待了語言,認為那不過是一個天生便能掌握的技能,所以不必花費時間去下苦功。然而,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語言對人類的重要性無以複加。現在的忽略,是對未來的不負責。

孩子說話晚笨還是聰明(說話晚未必是孩子笨)4

因此,對于可能說話晚、正在經曆語言障礙,或者已經接受語言矯正的孩子父母來說,這樣幾條建議需要我們珍藏

1.孩子語言成長的環境既不需要嘈雜,也不要太過單一;

2.當孩子出生後半個月到一個月内,父母們就該在照顧孩子時用語言挑逗;

3.進入語言仿音期後,父母、家庭、環境的聲音交流要注意孩子的模仿;

4.情緒的起伏要避免,防止影響到孩子的信息刺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