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花木君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公考人的這些事~
受曆史文化及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公務員考試曆來備受中國人追捧,随之衍生了龐大的“巡考大軍”和公務員考試培訓行業。
據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國考報名人數突破 150萬,全國平均競争比為 59:1。而2021年各省省考報名總人數更是突破了 530萬人(數據出自各省考報名人數的相加,總招錄人數為15萬餘人)。那麼,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大概是哪些人呢?
1、早有規劃,将公務員作為職業追求的人
小時候,每個孩子對未來都會有憧憬——當警察,開戰鬥機,做廚師,當畫家。
許多人的憧憬會在生活中被撕碎、淡忘,而有些人卻能固執地堅持、一步步實現。
公考群體中,也有不少人規劃和準備得更早。
一是部分人受家庭或成長環境的影響,很早就将公務員作為職業追求。如公務員家庭、教師家庭、事業單位家庭的孩子,或身邊的親戚在國家系統中,往往更容易也更早将公務員或有編制的職業作為自己的職業追求。
二是很早就對自己職業有規劃的孩子。總有些人“早熟”,别人忙着戀愛、打遊戲,他在大一就準備公務員考試,按照自己的規劃、選擇自己的人生路,不得不服啊!
2、對未來感到階段性迷茫的人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青春不惆怅?
大學畢業時,因為缺少相關的職業規劃和引導,不知道幹什麼、能幹什麼、适合幹什麼是較為普遍的情況。
于是,在考證、投簡曆的同時,會選擇去“考公務員”“參加事業單位”試試,多少是個機會,萬一考上了呢?
許多人也正是在備考的過程中,逐步确定了自己對未來和人生的規劃,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從這個維度看,公務員是引領我們認清自我、認識社會的“導航員”。
3、被父母“逼迫”的人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在父母的心裡,孩子的健康和穩定是第一位的,公務員、老師作為吃“公家飯”的典型代表,自然成為了“父母心頭的優選職業”。
因而,許多人在回答問什麼考公務員時,會擺出一個“苦大仇深”的表情(一般還會加上歎氣等動作),哀怨地說“爸媽非要我考”“丈母娘交代的”。
4、被社會“摧殘”而“醒悟”的人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
當“996”被标榜為一種“福報”,“内卷”成為普遍現象,而房價、物價和收入卻不成正比的時候,許多人會自然而然“萌生退意”——還是考公務員去吧,雖說年紀大了些,未來職業發展空間有限,收入待遇也不一定好,但總體上還是不錯的,最起碼穩定、老有所養,也能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相對更好的環境。
正是在社會洗禮和個人反思的雙重作用下,近年參加公務員考試中30歲上下的群體規模越來越大,很多人“活成了曾經最不想成為的人”。許多寶媽在曆經兩三年的生育期後,為了能盡早融入社會,更順利地回歸職場,并平衡好工作與家庭的關系,也紛紛選擇參加公考或事業單位考試。
鼓吹公務員考試的人恨不得将其标榜為“天堂之路”,不屑的人也會冷眼相待。
争論毫無意義,因為這個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境遇和認知,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日子要過。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一說,甚至沒有好壞之說,更多有的或許是遷就,是各種磨合後的相對适合。
備考公務員的直接目的是考上理想的崗位,過上讓自己滿意的生活,這種“功利性”之下的, 是年輕人對未來的期許,是對自我人生的經營和奮鬥。
考試的結果有“上岸”和“未上岸”之分,許多人也是考着考着就不考了,但 這個過程一定會引領我們以一種更直觀、深刻的方式去了解自我,認識社會。
“人生就像騎自行車,要保持平衡就隻能往前走”。生活不是說或者辯論出來的,它終究要靠我們自己去打理。選擇參加公務員考試或許并不是因為它有多好,它映照的是普通人對生活的向往,對命運的不屈服。
初嘗人世滋味的成年人可能永遠不會像哪吒那樣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但一定不會放棄對自我的折騰,對未來的想象。對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