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吃過晚飯走出食堂,楊馥睿加入十幾名女兵組成的縱隊。在高跟鞋與水泥路面輕盈又極具韻感的撞擊聲中,縱隊穿過濃蔭掩映的主幹道,拐過夕陽斜照的運動場,向泉水潺潺的花園行進。在陽光不燥、晚風輕柔的夏日傍晚,整齊行進的女兵分隊是營院内最靓麗的風景線,常引得人們駐足觀看。
楊馥睿是西部戰區陸軍某旅話務連的一級上士,這條熟悉的路線,她已走了12年。路線的終點,是花園旁極具科技氣息的通信大樓,在這裡,十幾名女兵将分赴不同的通信值勤要素,其中楊馥睿等5名女兵的崗位,是各要素中業務量最大的綜合台。2011年,楊馥睿參軍入伍第二年,她所在通信團整合保障要素,在全軍率先建起集電話查詢、電話轉接、故障申告、業務咨詢和地方公共信息服務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它有個特别的代号——“1081”。
1分鐘輸入180個漢字、敲出400個數字、答出70個電話号碼、3秒聽音識人、半小時背記100組陌生電話号碼……6年前,當楊馥睿向新兵李怡展示自己的“絕技”時,李怡覺得這些技能不隻是恐怖,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年這不可能的任務,對如今已是中士的四川姑娘李怡來說,隻不過是“出師”的達标線。每名話務女兵,至少要經過長達半年的訓練,熟練掌握“腦、耳、口、手”四功并考核合格後,才能拿到屬于自己的工号,走上值勤崗位。
李怡回憶,練腦功,必須把數千個電話号碼牢記于心,随時能夠檢索出來,她用了1個多月才過關;練耳功,隻要用戶拿起電話說聲“喂”,就得立刻聽出對方是誰,更苛刻的是還要掌握多種方言,甚至要根據語氣、語調辨别對方的身份和心情;練手功,每次背完五筆字根就在小臂吊水壺、綁沙袋,練習手腕的耐受力,胳膊常常腫得擡手就疼。
比起手臂的腫痛,口功訓練更讓李怡焦慮。為了糾正李怡濃重的四川口音,楊馥睿讓她每天對照《新聞聯播》練習普通話,反複讀報紙。除了睡覺、吃飯、上廁所,楊馥睿去哪裡,李怡必須跟到哪裡,但讀報紙不能停,影子般亦步亦趨,直到一周後李怡普通話達标才作罷。
李怡有個山東籍同年兵,在口功練習上也有相似的經曆,班長好不容易糾正好她的普通話,起初上崗值勤還挺順利,某天遇到一個山東籍用戶,沒說幾句就被對方淳厚的鄉音帶“跑偏”了,在報号碼時把“三”讀成了“腮”,把“二”讀成了“勒”,讓一旁領班的楊馥睿哭笑不得。
老兵們訓練年輕話務員的招數很多。二級上士李珊為了幫新兵降低打字出錯率,把鍵盤的回删鍵摳掉,代之以金屬圖釘。“這樣的招數很有效。”中士孟安安說,“同年兵中有打字速度慢的,但最多被紮兩天後,就不再需要回删鍵來修錯了。”
“你在七夕喝白酒遺失了53個珊瑚。”楊馥睿這句話,起初讓孟安安莫名其妙,當她明白這代表着“17789145335”的電話号碼後,感覺自己一下子“開了竅”,觸類旁通,那些冷漠的數字似也變得親切起來。為了記住龐雜的數字,女兵們發明了聯想法、諧音法等多種記憶方法,把枯燥的數字編成順口溜、諧音句,改成歌詞、小故事,讓背記号碼變得既有趣又高效。
話務連指導員張琪說,軍齡稍長的“1081”女兵幾乎都有個破舊的鍵盤,那個鍵盤上,許多按鍵的标識是消失的,标定鍵位的F鍵、J鍵上的小凸體往往也是磨平了的。女兵們還堅持對着鏡子練口型,咬着筷子練微笑,每天對着錄音筆一遍一遍聽自己的聲音,隻為了提升溝通的親和力,讓每名撥通“1081”的用戶都有如沐春風之感。
就是這樣嚴苛的訓練,讓一批批話務女兵練就“一口清”“一說準”“鍵指如飛”等專業技能,拿到自己的專屬工号,走上“1081”的值勤崗位。在未來無數個漫長且平淡的日子裡,她們默默堅守在三尺機台,為軍地用戶提供着最優質的通信保障服務,寒暑不辭,晨昏不辍。
(來源:解放軍報)
(編輯:林歆、舒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