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Brigitte Lin),1954年11月3日出生在中國台灣
今日是林青霞63歲生日。生日快樂,你是永遠的青霞姐姐。
1973年在台北西門町被星探發現出演處女作電影《窗外》女主角江雁容,1976年憑《八百壯士》榮獲亞太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1983年前往香港主演了包括徐克的《新蜀山劍俠》等影片,憑《新蜀山劍俠》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1984年将事業重心移入香港,1990年憑《滾滾紅塵》獲得第2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2年,林青霞又以38歲的高齡與徐克再次合作出演了華語武俠片的代表作之一《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塑造出東方不敗這一經典角色,上映僅一月,票房便累計超過3400萬港元,打入全年十大賣座影片行列。林青霞也憑借此片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1994年6月29日嫁給香港商人邢李源後告别影壇,此後不定期為多家報紙撰寫專欄,并于2011年,林青霞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散文集《窗裡窗外》
《窗裡窗外》是林青霞寫自己的唯一一部作口。
2014年,林青霞在六十歲生日之際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散文集《雲去雲來》。(第一本林青霞有聲書)。
什麼是大腕?大腕就是她不在江湖,江湖仍有她的傳說。林青霞,就是這樣的大腕——《重慶晨報》如是說。而林青霞複出了,以一個作家身份。香港書展上,林青霞與她的《窗裡窗外》一枝獨秀,成為書展的最大熱門,幾乎橫掃了國内媒體的重要版面。9月18日,林青霞在北京的講座,我們共同期待。
《窗裡窗外》是林青霞近5年所寫的46篇散文結集,雖是舊作,但該書記錄她19歲以《窗外》成名後多方面的人生經曆,字字真實深刻。
《窗裡窗外》共分為六個章節:
“戲”裡說的是她的出道故事、拍戲的甘苦、對于作品的内心話;“親”談她的家人親情;
“友”則書寫她與摯友的交往,細談她與三毛、黃霑、張國榮、龍應台、瓊瑤、徐克等人的往來互動;
“趣”是她的生活記趣,有旅行見聞,也有她與影迷的邂逅;
“緣”則書寫她一生難忘的相遇,像是和記者的友誼,和季羨林的會面之緣;
“悟”裡記錄了她對人生的體悟和感動,以及她向聖嚴法師求道的故事。此外,書中還完整收錄了林青霞一些未公開的照片。
金庸:青霞的美,是無人可匹敵。
徐克:五十年才能出這樣一位大美人。她的高貴,其實帶着一種英氣,比男人還英俊。
亦舒:甘心拜倒在她腳下,做她的群下之臣。
亦舒:一個女孩子,美成這樣子,而她自己卻完全不自知。
周星馳:當青霞穿起女裝時,在他眼中就是最美麗的女人,當青霞穿起男裝時,就是最靓的男人。
張國榮:青霞在他眼中,是最靓,最有氣質,最有品味的一個。
劉德華:在五個人(演員)當中,你第一眼看到必然是林青霞,而這就是明星氣勢。
合作的化妝師:她是不化妝就能直接上鏡演戲的女演員。
正如林青霞對自己“作家”身份的強調,息影整整17年,此番重出江湖,并不是作為明星跨界玩票出書那麼簡單——林青霞是個能寫之人,書中作品是她在《明報》、《南方周末》等華文報刊中專欄的結集。
推薦這本書,因為它的作者是林青霞。
這位在電影圈中傳奇了大半生的絕世美人,她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有着别于其他任何一位作家的獨特角度;她提及的一些過往細節,本身就是珍貴的影史轶事。推薦這本書,卻也不僅僅因為它的作者是林青霞。那有如行雲流水的流暢文風,以及對人生與世情入木三分的體悟,即使把它們當做純文學作品來閱讀,也足夠令人回味悠長,唇齒留香。
如同作家瓊瑤在序言裡說的,“這個窗裡窗外的青霞,正在用成熟的心态,走進另一個境界。她不再飾演别人,她開始找尋自我,甚至是在‘發掘’自我。在發掘的同時,她也發掘着人生的真谛。這樣的青霞,我實在喜歡。”
青霞很美,美是負擔,可能也是修行的開始。在吳哥窟時,青霞已經開始随手做一些小品筆記,我陸續在報章雜志看到。多年不見,青霞要以文字開始修行了。——蔣勳
她的文字流暢,簡潔,許多小品,寫得親切感人,我這才驚覺到她在寫作上的才華。她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誇張的描寫,隻是自然而然的,把她的所見所聞所感,或是她的人生小體驗,她某段時期的心路曆程,一篇一篇,寫成了這本散文集。——瓊瑤
縱然不是同一輩的人,她字裡行間的執着和操持我不再陌生,偶爾靈光乍現的感悟甚至給過我綿綿的慰藉:我們畢竟都是惜福的舊派人。——董橋
曾有許多個淩晨深夜,我和美枝聽見傳真機嗚嗚響聲吵醒,不必查看即猜得到是她傳來稿子;第二個晚上,又是淩晨深夜,稿子又來了,原來是修訂版;再來往往又有第三版第四版,林青霞總是小心翼翼地對待自己寫出的每個字詞,好壞美醜,她都盡了力去承擔。——馬家輝
她的美,是由内心煥發出來的,唯其真,唯其誠,方能有諸内而形諸外。英國浪漫派詩人濟慈(Keats)曾謂:Beauty is truth,truth beauty.(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觀乎青霞其人其文,的确是這句名言*的體現與诠釋。——金聖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