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贊賞曾皙

孔子贊賞曾皙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0 21:03:50

在論語《侍坐》篇裡,曾皙沒有講從政,治理國家,也沒有講諸侯會盟。講的隻是一個場景、一幅圖畫,可是為什麼孔子卻高度的認同他呢?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馑;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铿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孔子贊賞曾皙(在論語侍坐篇裡)1

一、太平盛世圖景,寄托儒家政治理想。

曾晳描述的“太平盛世圖”,正是儒家理想中民風趨純,民德歸厚,天下歸仁的太平社會縮影。顯然這與孔子仁政、禮樂治國的思想完全契合。這幅太平盛世圖,寄托着儒家的政治理想。

孔子贊賞曾皙(在論語侍坐篇裡)2

二、尊重古禮,與儒家禮樂治國思想契合。

王充認為曾皙說的是一種古代祭祀儀式,也就是“雩祭”。所謂“雩祭”是指的春天求雨的祭禮。《禮記》言“雩祭”祭水旱也。儒家強調禮樂治國。正所謂不知禮無以立也。孔子卻生活于禮崩樂壞的春秋末期,而曾皙對古禮做如此具體生動地描繪,并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這與儒家禮樂治國思想高度契合。可以想象作為老師的孔子内心的喜悅。故而情不自禁的喟然贊歎。

魯設雩祭于沂水上。暮者,晚也。春,謂四月也。春服既成,謂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之樂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龍之從水中出也。風乎舞雩,風,歌也。詠而饋,詠歌饋祭也,歌詠而祭也。

——王充《論衡·明雩篇》

孔子贊賞曾皙(在論語侍坐篇裡)3

三、不求仕進,暗合理想受挫後孔子的心境。

《侍坐》這段對話發生在孔子自衛返魯的四年裡,此時他已年近七十,在這之前的十四年中孔子周遊列國苦苦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除了短暫服務于衛、陳兩國之外,沒有得到任何統治者的垂青。回到魯國孔子仍有心從政,但仍然被敬而不用。救世之心無處安放的孔子因此産生過“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論語·公冶長》)之思。曾皙的主張有遠離政治,不求仕進之意,對四處碰壁,略有些心灰意冷的孔子此時的心境和處境相契合。而他描述的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人生狀态也許适時的撫慰了夫子理想難以實現的悲哀和感傷。其實這種思想在《論語》其它章節中也經常見到: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

“天下有道見,無道則隐”(論語《泰伯》)

這就是儒家“既盡力而為 ,又順乎天命”的思想。所以錢穆認為曾皙的志向符合了孔子的曲肱之樂和浮海之思。但他又認為孔子是不會真的歸隐的。

蓋三人皆以仕進為心,而道消世亂,所志未必能遂。曾皙乃孔門之狂士,無意用世,孔子驟聞其言,有契于其平日飲水曲肱之樂,重有感于浮海居夷之思,故不覺慨然興歎也。然孔子固抱行道救世之志者,豈以忘世自樂,真欲與許巢伍哉?然則孔子之歎,所感深矣,誠學者所當細玩。

—— (錢穆《論語新解》)

孔子贊賞曾皙(在論語侍坐篇裡)4

四、曾皙的言志的“氣象”非其他三位可以相比。

朱熹認為曾皙之志來自日常生活,但胸次悠然,其他三位則拘于事為之末,氣象與曾皙無法相比。其言志,則又不過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見于言外。視三子之規規于事為之末者,其氣象不侔矣。故夫子歎息而深許之。

——(朱熹《四書集注》)

孔子贊賞曾皙(在論語侍坐篇裡)5

綜上所述,孔子在聽完曾皙的志向後,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