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幅畫描繪的是唐貞觀十五年(641 年)吐蕃王松贊幹布派使原向唐太宗李世民迎娶文成公主的政治聯姻事件,惠中為使臣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
2.圖中的人物,從右往左分别為唐太宗及侍女、唐朝典禮官(類似今外交部禮賓司官員)、祿東贊(松贊幹布的使臣)及随從(翻鋒員)
《步辇圖》局部
3.畫中唐太宗方面與松贊于布方面各占了一半篇幅,但為突出唐太宗的身份與地位,作者除了在人物形态及面部表情上下了功夫外,還精心設計了唐太宗坐着,其他人站着的造型,以及利用待女手中的兩把屏風扇,拉高增強了唐太宗的畫面比例,從而凸顯出唐太宗的尊崇地位。
4.因聯姻為喜慶之事,按理畫中人物本應着代表喜慶的紅色服裝,但作者巧妙構思,畫面中,隻有站在中間位置的典禮官一人穿紅色服裝,非常醒目且點明主題;吐蕃祿東贊穿民族花色服裝,以避免喧賓奪主;唐太宗若穿紅裝則與天子威儀不太相符,因此服裝配色為鍍金帝王黃,現在我們看到為土黃色,是年代久遠鍍金掉落後的顔色。
《步辇圖》局部
5.圖中九位侍女分工也很有意思,兩位執屏風扇,一位執晁蓋旌旗,四位在步辇的四周扶着保持步辇的平衡,這麼一算,隻有兩位脖子上有紅繩繞過的侍女在外擡步辇!也正因為是侍女擡着唐太宗這個有損明君形象的線索,再對比同為閻立本所作《曆代帝王圖》中帝王着裝,也有人說這幅畫不是閻立本所畫,為僞作。但不論此畫是否為閻立本所作,或唐摹也好,或宋摹也罷,這幅畫的繪畫水平還是值得肯定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