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們

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8 00:15:33

作者:主創團·筱恬

“家庭一般,給孩子買一條700塊的裙子過分嗎?”

最近,在微博看到這樣一個帖子。

有位女孩在十八歲生日那天,在商場看中了一條裙子。

那條裙子特别漂亮,可七百元的價格讓女孩望而卻步。為此,她糾結不已,卻又不願告訴父母,于是便上網來求助。

很多網友都給了女孩溫暖的祝福,其中有一個留言,讓人特别動容。

回答者是一位媽媽。她毫不猶豫地表示,願意買下那條裙子,送給這個女孩。

而在字裡行間,這位媽媽娓娓道來的表述,更是戳中了每個人的心——

她是如此善解人意,深知這條裙子對女孩意義重大,意味着自信,也是青春美麗的回憶,因此大人絕不能輕易去否決這份渴望。

她又是如此開明有愛。在她看來,700塊的裙子到底貴不貴,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作為母親,如果花700元能讓自己可愛的女兒開心,她認為很值得。

而她的養育觀也很正。她不希望自己深愛的孩子,哪怕連想買一條裙子都不敢告訴父母:

“不管父母覺得自己有多正确,有多為孩子好,如果孩子不願意跟父母溝通,不敢跟父母吐露心聲,那父母就徹底失敗了。”

她堅信充滿愛的滿足,會讓一個孩子的内心豐盈:

“我們不能讓孩子鋪張浪費,但也别讓孩子陷入物質沙漠。從小物質奇缺,在長大後的某個階段會拼命補償自己,卻不一定能填補當年的空洞。”

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們(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1

看完帖子,深有感觸。作為一個孩子,能擁有這樣的父母,何其有幸!

由此,他們的需求被全然看到、心願被盡量滿足、自尊被用心呵護……這份愛,注定将庇佑着孩子無畏而從容地長大。

為人父母,我們或許傾盡全力,隻為保證自己的孩子能夠平安喜樂過一生。但其實,家長能夠做到下面這三句話,讓孩子擁抱幸福可以很簡單。

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們(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2

“無論發生什麼,我都無條件愛你”

到底怎樣的愛才是“無條件的”?

冰心先生在散文《不為什麼》中,作出了最好的诠釋: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親面前,仰着臉問:‘媽媽,你到底為什麼愛我?’

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額抵住我的前額,溫柔的,不遲疑地說:‘不為什麼,——隻因你是我的女兒!’”

不管你是什麼樣子,也不管你做了什麼,我都永遠愛你,“不因萬物毀滅而變更”。父母這份無條件的愛,将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底氣。

想起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的故事。他小時候是一個特别難纏的孩子,“在家裡任性,在外面怯懦,動不動就愛哭鼻子,生性膽小卻又任性乖張”。

為此,他獲得了“三小時鼻涕蟲”的綽号,讓大人操心不已。

然而,母親對他的态度卻始終如一。在《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這本書裡,稻盛和夫寫到:

“如果是普通的母親,面對一個為了得到自己的關注和照顧大哭大鬧,甚至踢隔扇踢拉窗的隻知道撒嬌的孩子,一般都會厲聲斥責或狠狠責備吧。但我的母親完全不會這樣,她隻會一邊口中說着‘真是個煩人的孩子’,一邊接納這樣的我。”

正是母親這樣的教育方式,以巨大的安全感陪伴稻盛和夫度過了整個童年階段,時至今日仍然是他巨大的精神支柱。

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們(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3

他深信自己是被深深的母愛包裹着長大成人的。而這份愛,也成為了他後來成才的最大能量。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這份愛裡,我們或許在不知不覺中便摻入了很多功利的元素。

現實生活中,你是否也曾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你再不好好學習,我就不喜歡你了!”

“隻要你成績好,讓媽媽高興了,那我什麼都答應你。”

“不聽話的小孩,誰要?”

……

《愛的藝術》一書中寫到:

“靠努力換回的愛往往使人生疑,并且常常會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愛是因為我使對方快樂,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願——歸根結底我不是被人愛,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形成這樣的概念——“爸爸媽媽愛的并不是我,而是我的成績與榮譽。”而由此帶來的傷害,也是難以磨滅的。

我不禁聯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則新聞,上海14歲女孩跳樓輕生,給父母留下千字遺書。

她在遺書中寫的一番話,痛切心扉:

“你們愛的不是我,是沖進班級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級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滿分的我。”

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們(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4

愛一旦帶上籌碼,注定會變得沉重。

需要強調的是,父母“無條件的愛”并不等于“沒有規則的愛”,也不代表對孩子百依百順、毫無要求。

“無條件去愛,有原則地教。”這,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們(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5

“你不妨做一個全新的夢,那夢裡不必有我”

提到比爾•蓋茨,除了“微軟”和“前世界首富”的标簽外,他在讀書時代從哈佛退學創業的叛逆舉動,也注定是逃不掉的話題。

在當時,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選擇,也完全不看好他的事業。甚至有人質疑,這個隻上了兩年大學的年輕人,到底能幹什麼。

但是,蓋茨父母卻異常慷慨而開明。他們在了解過兒子的真實想法後,非但沒有反對與阻攔,還堅定地支持他。母親瑪麗甚至拿出了積蓄資助他創業。

在《蓋茨是如何培養的》這本書裡,父親老蓋茨寫到:“我從未對兒女們說過,‘以後要跟我一樣’,或是‘别活得跟我一樣’,我們的準則向來是做到最好、去追尋夢想。”

孩子終将獨自飛翔,而父母要做的便是及時放手。

畢竟,孩子不是我們的複制品,他們的人生需要他們自己說了算。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有太多的孩子被要求聽話乖順。他們被父母控制着,失掉了生活的主動權。

看過一個動畫短片《繼承者》,小男孩被父母剝奪了所有的愛好與自由,隻能按部就班地按照他們的意願去拼命學習。

他被動地接受一切安排,一步步登上由書本和獎狀鋪成的通道。

這時,鏡頭一轉,出現了男孩的父母。隻見他們提拉着綁在兒子身上的細繩,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原來,男孩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父母制造的布景;而他自己,則是父母手中的一隻木偶!

不禁感慨,如此專制而強勢的愛是多麼令人窒息,終将把我們的孩子變成牽線傀儡。

美國心理學家蘇珊·施蒂費爾曼指出:“父母應該做‘船長型家長’,對孩子充滿關愛、态度明确;關鍵時刻提供建設性意見,為孩子自信冷靜地負責。”

其實,真正有智慧的父母都是這樣的“船長型家長”。他們在大方向上引導,小細節上放手;會尊重子女的選擇,并及時給予幫助與支持。

比如,把三個兒子都送入斯坦福大學的香港著名歌手陳美玲。她在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時,尤其強調的一點便是——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們(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6

正如海桑的那首詩《給我的孩子》:

“你不是我的希望,你是你自己的希望。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那夢裡,不必有我。我愛你,我的孩子,但僅此而已。”

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們(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7

“成長路上,我願意陪你一起不斷變好”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浙江甯波有位爸爸,為了激發六年級的女兒對古文的興趣,自己先花二十多天時間,将父女倆最愛的動畫片《千與千尋》改寫成了七千字的文言文。

看到爸爸寫古文,女孩也躍躍欲試,自己用古文寫了篇《夏》,表現相當不錯。

說起女兒的成績,這位爸爸表示,自己教育孩子主要靠言傳身教。隻要孩子在家,他就會盡量不看電視,如果看也會看一些紀錄片和經典的動漫作品。

從小到大,父女倆每天晚上都會一起“學習”,孩子在書房寫作業,他就會安靜地坐在邊上看書。在他看來,這并不是為了監督,而是陪伴。

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們(那些幸福感強的孩子)8

不禁想起文豪托爾斯泰的一段話:

“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當我們自己做好了,孩子自然會在耳濡目染中,獲得積極向上的影響。

《終生成長》一書中,提到過一個概念叫“成長型思維”,其核心涵義便是認為“人的能力、智力等是變化的,可以拓展的”。

拿到家庭教育中來說,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心态更為開放樂觀,樂于不斷自我提升、接受各種育兒挑戰;而在面對育兒難題時,他們能夠主動從自身出發尋找解決途徑,與孩子共同改進、共同成長。

換句話說,這才是教育的真正内涵——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份潤物細無聲、卻又直抵心靈的滋養,終将讓孩子受益終生。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