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7月14日獲悉,由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我國首台“住宅造樓機”在中建三局三公司中建禦湖壹号項目成功應用。頂升一層樓、長高3米,最快隻需要80分鐘,創造房屋建築領域的新速度。
業内人士表示,住宅造樓機的成功應用标志着我國開始将空中造樓機技術從摩天大樓推向普通高層建築領域,對中國建造的工業化、集成化具有革新性、引領性意義。
中建三局工程技術研究院王磊介紹,“住宅造樓機”是一款新型輕量化造樓機,融合了外防護架、伸縮雨篷、液壓布料機、模闆吊挂、管線噴淋、精益建造等功能,具有結構輕巧、承載力大、多級防墜等特點的全新裝備,适用于普通超高層住宅、公用建築領域。
住宅造樓機外觀圖
據悉,相比以往,住宅造樓機的外形有諸多不同,從空中俯瞰,它由以往全封閉型施工平台,變成了空中施工通道和可開合雨篷,将“平台式空中造樓”變為了“全景式空中生産線”。住宅造樓機一次性可覆蓋5—8個結構層,當外架上部正在施工主體結構時,外架底部可同時穿插裝修等多工序作業,變成一個可随結構自主長高的空中移動工廠,大大加快建設周期。
“相比以往技術施工方式,住宅造樓機的适應性更強、集成度更高、速度更快、質量更優。”中建三局三公司中建禦湖壹号項目經理陳東介紹,住宅造樓機采用輕型外牆支點,可對不同結構體系靈活選擇支點位置和布設平台,對不同形狀的平面适應性更好,杜絕了以往爬架“冒頂”的安全隐患。同一款造樓機可運用于不同的住宅結構施工中,而且設備材料大多采用裝配式節點設計,回收周轉率達90%以上。
住宅造樓機全景圖
此外,住宅造樓機首次實現頂部雨篷設備、外圍豎向模闆、布料機一次性整體爬升,還可将操作架、模闆、工機具、配電箱等布設于平台内,實現同步提升,減少物料周轉,為作業工人減負,大量節約人力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化方面,住宅造樓機可通過位移傳感器将實時數據反饋到控制中心,實現系統自動糾偏,安全性更高。同時,看似龐大複雜的設備系統,隻需要1名管理人員在控制室一鍵啟動,5至6個工人做安全巡視即可,大幅節省了勞動力。(經濟日報記者 吳陸牧 通訊員 蔣添钰 曾成)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