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厭倦了宦海的沉浮,卻向往甯靜秀美的林泉生活。他們即使無法暫時脫離仕途,也會忙裡偷閑,親自體驗那種隻有林下高士才能享受到的悠閑日子。
不過也有一些人在科考中遭遇挫折之後,就毅然放棄了兒時夢想中的錦繡前程,轉而探求生命的意義,并重新定位自己人生的價值。下面介紹才子在旅途中寫的一首七律,颔聯乃千古名句,悠然自适,解人憂愁。
旅中谕懷
宋代:俞紫芝
白浪紅塵二十春,就中奔走費光陰。
有時俗事不稱意,無限好山都上心。
一面琴為方外友,數篇詩當橐中金。
會須将爾同歸去,家在碧溪煙樹深。
俞紫芝,字秀老,他年少有才,後來笃信佛教,終身不娶不仕。王安石晚年隐居在金陵時,俞紫芝經常和其詩書往來,他的卓越才華頗得荊公的賞識。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沉醉于林泉生活,并希望朋友與其一起歸隐的心意。
詩人曾經參加過科考,可是幾次落第後,他便發誓從此不再踏足考場,此後他便開始了遊曆八方、漂泊不定的生活。首聯簡明扼要地描寫了作者的人生經曆,“白浪紅塵二十春,就中奔走費光陰。”在白浪中漂泊,于紅塵裡奔波,轉眼之間已經二十個春秋。
正所謂歲月悠長、人生苦短,詩人覺得自己浪費了大把的光陰,卻幾乎一無所得。不過他雖然在仕途中受阻,卻體驗到酸甜苦辣和人情冷暖,遊訪了各地的名山大川和風景名勝,也為自己的文學創作積累了寶貴的素材。
接下來作者抒寫自己的感想,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不稱心的事情,于是就要想方設法地排遣苦悶心情,他覺得遊山玩水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因為大自然對所有人都非常公平,明媚的陽光拂照每一個角落,嬌柔的花兒也對每一位遊客都綻放笑臉。詩人遠離鬧市、逃避紅塵,再也不用牽挂名利得失,也無須看人眼色,每天心情放松,快樂逍遙。
詩人慢慢地習慣了隐居生活,他在山谷裡穿行、于竹林中散步,聽銀雀歡鳴、看金菊傲放,更激情賦詩,贊美神奇而又充滿了夢幻的大自然。有了清風明月、碧水青山的陪伴,他感到每一天都是好時光,更覺得不可辜負一花一草和一葉一木。
頸聯描繪詩人的隐居生活,“一面琴為方外友,數篇詩當橐中金。”他與不涉塵世的朋友在一起彈琴,又把苦心吟誦的詩篇,當作布袋裡的珍寶。詩人甯可過着清貧艱苦的生活,也不願受到一絲一毫的束縛。
結尾抒寫了作者對詩友們的召喚,“會須将爾同歸去,家在碧溪煙樹深。” 作者說适逢需要之時,大家可以一同歸隐,然後安居于碧溪之畔,生活在煙樹深處,沒有世俗的攪擾,隻有詩酒的風流,豈不快哉!
詩人飽嘗失意和痛苦之後,靜心地過着隐逸的田園生活。他的詩篇也多抒發自己的閑情逸緻,更傳達出曆經世俗之後的感慨。
俞紫芝的這首七律明白曉暢,悠然自适,讀完可以解人憂愁。作者總結了二十年颠沛流離的經曆,表達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和享受,也充滿了離開塵世後的自在和快樂。
再細味颔聯,“有時俗事不稱意,無限好山都上心。”王安石曾經盛贊這兩句,還将其抄寫在自己随身所用的折扇上,可見荊公對其愛不釋手。作者曆經磨難,才逐漸地感悟到山水之間可以悠然自得,田園生活能夠讓他獨善其身,于是便情不自禁地投入了大自然的懷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