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意思是能敏銳地看見極微小的事物。形容目光極為銳利,不受欺騙。秋毫,鳥獸在秋天新長出的細毛,比喻極微小的東西。“明察秋毫”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對齊宣王說:“假如有個人向大王禀告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的東西,卻舉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視力足以看清秋天野獸毫毛的尖端,卻看不見一車子的柴禾。’大王會相信這話嗎?”宣王說:“不會。”孟子說:“如今(大王的)恩惠足以施行到禽獸身上了,而功德卻體現不到百姓身上,是什麼原因呢?顯然,一片羽毛舉不起來,是因為不肯用力氣;一車的柴禾看不見,是因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愛撫,是因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統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孟廟孟母斷機處碑
在這裡,孟子先用了兩個生活中的實例來暗示齊宣王:一個人力大無窮,不可能舉不起一片羽毛;一個人視力極佳,不可能看不見一車柴禾。他之所以不舉羽毛,不看柴禾,并不是因為他缺乏能力,而是因為他不想做。孟子以此來勸戒齊宣王,齊宣王并不是沒有實行仁政的能力,而隻是缺乏實行仁政的意願而已。如果齊宣王能實行仁政,肯定會統一天下。孟子用譬喻的方法,生動形象地點明了齊宣王不能實行仁政的原因,層層遞進,富有哲理,很有趣味,充分表現了孟子高超的論辯智慧和語言藝術。 (作者:周 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