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節選:
參考譯文: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帶有自傳性質的一首長篇抒情詩。全詩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
“離騷”二字的含義,古來有多種解釋,影響較大的司馬遷和東漢王逸的解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離騷》者,猶離憂也。”即遭受憂愁。王逸在其《楚辭章句•離騷經序》說:“離,别也;騷,愁也。”即離别的憂愁。因楚辭中多有“離尤”、“離憂”等,“離”借不能解釋為“别”,所以司馬遷的說法最為可信。
《離騷》的寫作年代一般認為是屈原離開郢都往漢北之時。反映了屈原對楚國黑暗腐朽政治的憤慨,以及愛國報國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發了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哀怨。這種情感的反複表達,就形成了詩歌回旋複踏的特點。
《離騷》大緻分為前後兩個部分。
前一部分,自叙家世生平,又出生在一個美好的日子裡,因此具有“内美”。因此作者堅持不懈地自我修養,以興盛國家,實現“美政”的理想。但理想與現實發生了尖銳的沖突。在這種沖突下,作者顯示了堅貞的情操。
後一部分,極其幻漫詭奇。作者開始“周流上下”“浮遊求女”,在最後一次飛翔中仍對宗國流連不行。這些象征性的行為,顯示了屈原在苦悶彷徨中何去何從的艱難選擇和對宗國的摯愛。
古代,國君在一定程度上是國家的象征,所以忠君即愛國。屈原在《離騷》中寫男女感情的不和諧,象征了他忠于楚懷王而不得的現狀。同時,屈原的忠君愛國又和宗族感情聯系在一起,他對祖先的深情追認,就是宗族感情的流露。此外,懷着楚國富強的願望,屈原反複勸誡楚懷王不要重蹈曆史昏君荒淫誤國的覆轍,同時表達了對誤國的奸佞小人的仇恨,表現了深刻的批判精神。
屈原在《離騷》中還表現了他的“美政”理想,即明君賢臣共興楚國。
首先,國君應該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國家;
其次,應該選賢任能,罷黜奸佞。
其三,要修明法度,重視制度法令。
這種“美政”理想既有進步的一面,也有局限之處。屈原念念不忘君臣的“兩美必合”,把希望寄托在國君身上,這是曆史的局限性。這種曆史的局限性也就造成了屈原的不幸身世。
《離騷》塑造了一個堅貞高潔的主人公形象。以香草和裝飾來自比,塑造了主人公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對艱難逆境的無所畏懼、不屈的鬥争等的精神品質。這種塑造中,美人和香草是《離騷》最引人注目的詩歌意象,構成了一個複雜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統,使得詩歌蘊藉而且生動。
相對于《詩經》,《離騷》在形式上有新的特點。《詩經》是整齊劃一而典重,《離騷》則是新鮮、生動、自由、長短不一的新詩體。在語言上,《離騷》多用楚地民歌方言,帶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增加了生活氣息。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