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鳳琴,1959年出生。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甘肅省文聯委員,甘肅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窦鳳霞,1968年出生。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甘肅省隴劇院演員團團長,蘭州文理學院特聘教授。甘肅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甘肅省青聯常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甘肅“戲劇八駿”。
文/ 周琪
甘肅人好秦腔,好得那麼真誠、那麼實在,正因為如此,甘肅觀衆看戲的品位高,要求多。數百年來,在甘肅這個大碼頭上來來往往的無數戲班和難以計數的戲曲名家,無不小心翼翼唱戲,拿出看家本事演戲。也正因為如此,知名的戲曲演員一直在廣大群衆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中國戲曲,從文化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存在還是發展,“傳承”都是其必經的一個過程。中國戲曲的傳承以兩種方式為主體,也就是行内常說的兩張“大網”——血緣網、師徒網。甘肅戲曲曆史上雖然名家輩出,群星璀璨,但很少有像以京劇宗師譚鑫培為代表的譚門七代家族傳承體系。隴東戲曲窦家班這種沿襲五代的戲曲世家在甘肅戲曲史上并不多見,無疑具有突出的地位。
梨園世家肇始三勝班
文化底蘊深厚的慶陽甯縣曆來是出人出戲的地方,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差不多每一個人都能哼幾句秦腔或眉戶,對很多劇目的故事更是爛熟于胸。提起唱戲的窦家,老輩人則如數家珍。
清代中後期是甘肅戲曲發展的一個高峰。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一天,甯縣窦家院鼓樂喧天,熱鬧非常。由當地人窦廣來創辦的三勝班開班演戲。三勝班人才濟濟,劇目衆多,很快成為活躍于隴東董志塬和陝西西北地區頗受百姓喜愛的重要班社。班内演員行當齊全,戲碼硬整,能演《八義圖》《馬踏五營》《紫霞宮》《春秋配》以及董志塬“八大本”的大部分劇目,因此影響深遠。三勝班的班主、醜角窦廣來,淨角徐大喜,旦角一枝花的演技精妙絕倫。陳三剛、金環子、張慶美(張大少)、韓四喜、羅墩墩、鐘世亮等其他演員也是名揚甘肅、陝西兩省的秦腔好角。
身兼班主與主演的窦廣來對秦腔藝術傾注了畢生的心血,把所有的家産全部投入到戲班建設上,三勝班一紅就是十多年。清末,由于老人因病謝台,再加之兵荒馬亂,戲班難以為繼,幾經挑選,窦廣來把戲班轉讓給當地秀才張清源接替做了箱主,戲班遂更名清順班。清順班延續三勝班的盛名,在菊壇又叱咤風雲了近20年,直到1928年,将戲箱賣給早勝同家班,班社才告解散。
也許由于先前辦班艱辛非常的緣故,窦廣來沒有讓自己的孩子走上戲曲的道路。幾年下來,到了窦富民的父親這一代不唱戲了,做了商人,家業逐漸恢複。
菊壇伉俪話戲緣
今天,隴東許多老秦腔迷還念念不忘窦富民的“家庭版”《紅燈記》中窦富民飾演的李玉和、李毓秀飾演的李奶奶、女兒窦鳳琴飾演的李鐵梅。據老藝術家窦富民講,受祖父的影響,他從小就喜歡戲曲,嗓子也特别好。一天,他聽說隴東劇團在附近的山神廟唱戲,便跑去看。看完戲還一頭紮到後台看演員們的服裝、道具。久而久之,劇團也沒有人拿他當外人,讓他唱了幾句,窦富民張口就來,字正腔圓,不同凡響。就這樣,窦富民繼承祖父衣缽,将一生獻給了秦腔。
上世紀50年代初,甯縣劇團學生班陣容齊整,行當齊全。窦富民在劇團初習旦角,後主攻生角、須生和花臉。對于從事戲曲表演行業的人來說,口傳心授都是其學習和訓練的必經之路。窦富民除了别人難以企及的家學外,還不拘門戶,投身秦腔名家王超民、劉振忠門下刻苦學戲,沒有兩年就能登台演出,一炮打響。他早年的旦角戲《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邵巧雲》中的邵巧雲、《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祝英台,都獨具一格,形成了窦家頗具特色的旦角表演風格。後來窦富民改攻須生、輔之淨醜,在舞台上塑造了20多個全新的舞台藝術形象。窦富民演出的《白蛇傳》《五典坡》,現代戲《八一風暴》中的方大來、《紅燈記》中的李玉和、《沙家浜》中的郭建光等,都成為他的代表作。
窦富民的妻子李毓秀也是一位很有藝術造詣的名角兒。窦富民和李毓秀既是同鄉,又有着志趣相投的事業。兩顆熱愛戲曲的心早早地凝聚在一起,成就梨園佳話。那時候,生活雖然很艱難,但窦家依然鐘情于舞台,時刻不忘秦腔。農村雖然生活艱苦,但每逢家人團聚,好戲就開場了……一家人其樂融融,鄰居們也飽了耳福。
金鳳鳴隴上
窦富民、李毓秀一共生了4個兒女,其中長女窦鳳琴是甘肅秦腔藝術劇院的頂梁柱,次女窦鳳霞是省隴劇院的名角兒。
提起“金嗓子”窦鳳琴,首先想起的就是她的成名作《斬秦英》。正是這出戲,一名藝術家的名字與一部經典作品密不可分,融為一體。窦鳳琴精湛的演技得益于父母的精心培養,更得益于她早年上山下鄉趕廟會,在簡陋的舞台上摔打的經曆。旦角行的青衣、正旦、花衫、小旦,她一人包攬,需要什麼演什麼,會的演,不會的現學,救場如救火。一年演三百多場,繁重的演出,苦是苦,卻磨煉了她。因為從幼童學藝,沒有系統地上過學,缺少必要的文化素養和理論準備。戲文就是她的課本,她邊學邊唱,廣采博納,厚積薄發,接通了人物的血脈,準确地掌握了節奏,與劇中人物産生了思想共鳴,融為一體,從而在舞台上樹立了許多具有新的生命力的藝術形象。她的《秦香蓮》《火焰駒》以及現代戲《紅燈記》《朝陽溝》等,基本上囊括了半個世紀以來秦腔旦角戲的主要劇目。
窦鳳琴在努力做一個好演員的同時,一定要做一個好人,這是她的座右銘。有一年,她演秦腔現代戲《朝陽溝》裡的銀環,莊稼人看得入了迷,全縣的鄉鄉村村都要她去演。但這時她在練功時腿部受了傷,感染化膿,正住院治療。可是,鄉親們不知情,還以為她的傷勢不要緊,便争先恐後開着車趕到醫院接她去演。躺在病床上,看着那一張張充滿期望的憨厚面孔,她咬着牙讓人攙扶着上了車。汽車颠簸六七十裡山路,到了舞台下面,她怎麼也站不起來了,讓鄉親背到舞台上,不能動,她就坐在台上清唱,唱了一曲又一曲,把鄉親們都唱哭了。還有那些不通汽車的偏遠鄉村,鄉親們趕着毛驢,牽着騾馬,來請她騎上去演出,她都從不推辭,并且從不講條件,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咱們的鳳琴”。
隴劇秦腔梅花再綻放
甘肅的很多觀衆認識窦鳳霞是從她的代表作隴劇《死水微瀾》開始的。她通過細膩而富有激情的表演,準确地闡釋了在那“死水”般的生存環境中,女主人公的“愛情覺醒”與“民族意識的醒覺”。到目前為止,窦鳳霞所飾演的《楓洛池》中的邬飛霞、《斬秦英》中的銀屏公主、《官鵝情歌》中的鵝嫚、《苦樂村官》中的梅花等,每一個都可以說是她表演藝術上的精心打磨與創造。
窦鳳霞13歲時考入甯縣劇團當演員,在父母親和其他老師的悉心傳授下,窦鳳霞苦練苦唱,很快脫穎而出,成為姐姐窦鳳琴調走後劇團的台柱子。1992年,她考入甘肅省藝術學校,幾年的學習,她進一步練就了精湛的表演技能和紮實的舞台功底,畢業時作為班上的佼佼者進入省隴劇院。
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後的窦鳳霞沒有驕傲,沒有架子,沒有大角兒脾氣……她經常講:學戲就是百學不如一看,百看不如一演,我現在一切從零開始。多演戲、演好戲,通過舞台的磨煉不斷提高自己的表演藝術水平。窦鳳霞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她質樸踏實的藝術家風範。一個好演員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家,更重要的是一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中國傳統戲劇藝術的“高台教化”講的也是這個道理。一部好戲要教育人,首先要正己、正心。一個具有優秀道德品質的文藝工作者,才是真正的藝術家。窦鳳霞在省隴劇院的各種演出中從不挑三揀四,不拿架子,主演、配演都行。因為在她心中演戲最開心,舞台最舒心,戲迷最貼心。
從百年前的三勝班,從古老的秦腔到新興劇種隴劇,甘肅梨園世家窦氏的秦腔情緣還在譜寫着華彩的樂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