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與新民晚報聯合打造的公益文化品牌——“上博講壇”,是一個彙聚上博英才、文博大家的文化傳播平台。
第三季第3期:“宅茲中國”大展與夏商周文明
河南地處“天下之中”,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區。中華文明多元文化在經曆漫長的發展和交融後,在河洛之間凝聚為成熟的文明形态,形成以王都為中心的輻射性統治格局。夏商周三代文明奠定了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發展的基礎,成為中華民族和多民族統一國家形成的源頭,并對古代東亞文化圈産生深刻的影響。
網格紋鼎
夏代晚期
二裡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婦好鼎
商代晚期
殷墟博物院
鑲嵌金銀團花紋帶流鼎
戰國晚期
洛陽博物館
•••
1 夏
禹貢九州,奠定了中國早期國家形态的雛形,邦國林立從多元走向一體。公元前21世紀,大禹之子啟繼位,推舉聯盟首領的“禅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代替,出現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夏代共曆14世17王,前後400餘年。華夏族群與周邊族群的交流融合孕育出共同的禮樂制度。河南境内發現的一系列具有王都規模的城址和大型聚落,揭開了夏代曆史的神秘面紗。
磨光黑陶觚
夏代早期
河南博物院
豬首形陶器蓋
夏代早期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乳釘紋斝
2 商
商人始祖契,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原是夏王朝東部的方國。公元前16世紀,商湯滅夏建立商王朝。商代共曆17世31王,前後500餘年。商人敬鬼祀神,宗教活動空前發達。開始使用成熟規範的文字,建立了内服、外服并用的複合制國家體系,初步形成以“禮制”為核心的政治制度。手工業門類的細化鑄就了制造業的輝煌,将中國古代青銅文明推向了高峰。商文化對周邊方國産生了重要影響,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以及西遼河流域等地區,形成了以商王朝為核心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文化區域。
獸面紋方鼎
商代中期
河南博物院
刻辭蔔甲
商代晚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婦好鸮尊
3 周
周人始祖後稷,善于農業耕作,原是商王朝西部的方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史稱“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陽,史稱“東周”。西周共曆11代12王,東周共曆25王,前後800餘年。周人提倡“德治”,以宗法制和分封制為基礎,從社會結構和思想觀念兩個方面構建了一整套完備的禮樂制度,成為整個中國古代社會政治倫理的核心。東遷以後,周王室衰微,喪失了實際控制天下得能力。諸侯争霸,逐鹿中原,在縱橫兼并的過程中,思想和技術廣泛傳播,文化和民族相互融合,為秦漢時期大一統帝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保尊 西周早期
河南博物院
保卣 西周早期
上海博物館
金腰帶飾 西周晚期 河南博物院
蟠螭紋編鐘 春秋中期 河南博物院
小臣系玉璧 商代晚期 虢國博物館
中原大地作為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建都之地,
又是戰國七雄争霸天下的主戰場。
見證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的重大變革,
見證了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偉大時期,
見證了中華文明形成發展的重要曆程。
商鞅方升 戰國晚期 上海博物館
在這個動蕩的年代,各種學術思想激烈交鋒,為天下統一提供藍圖。人才的流動加速了變法革命,促進了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來自衛國的商鞅以法家之思想改革秦國政治,終使秦國統一六國,結束了長達數百年諸侯割據紛争的局面,開啟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帝國時代。
•••
主講人
胡嘉麟,上海博物館青銅研究部研究館員,複旦大學曆史學博士。兼任中國文物(金屬器類)進出境責任鑒定員。曾策劃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展出的“中國古代青銅文明展”榮獲第十九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國際及港澳台合作獎”。2018年入選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
•••
直播時間:
10月9日 12:00
主講人:
胡嘉麟
主辦單位:
上海博物館 新民晚報
直播通道:
見下方
“上海時刻”
視頻号
“上海博物館”
官方微博
“上海博物館”
B站直播間
• 上海博物館•
撰稿丨胡嘉麟
編輯丨易辰琛
初審丨石維塵
終審丨湯世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