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沒精打采出自哪個寓言故事

沒精打采出自哪個寓言故事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7 01:05:24

沒精打采出自哪個寓言故事(學養生之沒精打采)1

沒精打采出自哪個寓言故事(學養生之沒精打采)2

1、沒精打采

【拼音】méi jīng dǎ cǎi

【出處】賈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的歸至怡紅院中。

——清·曹雪琴《紅樓夢》第八十七回

【釋義】采:精神。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

【養生提示】生活中大家都會有沒精打采的時候,但是你如果經常會沒精打采,西醫體檢又查不出問題,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那就很有可能是氣虛了。中醫認為,氣虛則四肢肌肉失養,周身倦怠乏力。中醫認為,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從髒腑的角度,氣虛還包括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諸證。

氣虛的人不一定都是瘦弱的人,有不少氣虛的人都偏胖,但胖而不實,肌膚摸上去很松軟,肌肉不結實,我們常說這種胖叫“虛胖”。氣虛的人最怕炎夏和寒冬,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類人一熱就容易出汗,一降溫就怕冷怕風,比較“嬌氣”。凡氣虛之人,忌吃破氣耗氣之物,忌吃生冷性涼、油膩厚味、辛辣食物。

那麼,什麼樣的食物适合氣虛的人吃呢?以下七種食材都是有助改善氣虛體質的好食物。

(1)粳米性平,味甘,能補中益氣。世界食療學的鼻祖、唐代著名食療學家孟诜稱粳米能“溫中,益氣”。清代名醫王孟英還把粳米粥譽之為貧人之參湯,他說,貧人患虛症,以濃米湯代參湯。氣虛者宜常食之。

(2)雞肉性溫,味甘,有溫中、益氣、補精、養血的功效。無論氣虛、血虛、腎虛,皆宜食之。民間對氣虛之人,有用黃芪煨老母雞的習慣,更能增加補氣作用。

(3)鲢魚性溫,味甘,能入脾肺而補氣。明代著名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鲢魚有“溫中益氣”的功效。清代食療專家王孟英也認為鲢魚有“暖胃,補氣,澤膚”的功效。所以氣虛者宜食。

(4)另一種利于氣虛之人食用的魚是桂魚,這種魚可以補氣血,益脾胃。早在五代時期的藥學著作《日華子本草》中便記載桂魚有“益氣”的功效。宋代藥學著作《開寶本草》中記載桂魚有“益氣力,令人肥健”的功效。尤以氣虛兼脾虛者最宜。

(5)大棗性溫,味甘,有益氣補血的功效,曆代醫家常用之于氣虛患者。孟诜稱大棗可以“補不足氣,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所以,氣虛者宜用大棗煮食為佳。

(6)山藥為補氣食品,《本草綱目》記載它能“益腎氣,化痰涎,潤皮毛”。

(7)黃芪性微溫,味甘,是民間常用的補氣配方。不少醫書都稱黃芪補一身之氣。清代藥學著作《本草求真》稱贊黃芪“為補氣諸藥之最。”中醫認為,黃芪兼有升陽,固表止汗,排膿生肌,利水消腫,安胎益血的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