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旅遊局介紹,2022年金秋,上海又有一批“海派城市考古”新發現,帶你發現上海與衆不同的風景、體驗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本期,來一起探索——金山沙灘。
金山的城市沙灘之于上海,就是一扇面向東海的窗戶,每逢夏日或節假日,來金山城市沙灘度假成為了上海人的“習俗”,因為這片休閑勝地,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已存在。詳見↓
請大家注意個人防護,不紮堆、不聚集,做到防疫“三件套”,防護“五還要”。//
“源自金山這片海灣的考古,為這座城市賦予了古遠的色彩,漫步沙灘,看海岸線變遷的樣貌,讓人内心豐盈與感動。”
今天當人們踏浪逐波于此,感受美好與歡樂,可否還記得當年大海裡的“驚鴻一撿”?
01 —
1935年就是熱門的休閑勝地
很多人并不知道,金山沙灘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已經是遠近聞名的休閑勝地
上世紀30年代,滬杭公路全線通車。滬杭公路從上海北部南行,金山嘴突出海中,波濤壯闊,到戚家墩彙成了一處海灣,屹立海中的金山島和稍遠的乍浦諸山,像一道天然翠屏,風景迷人,是當時上海郊外的稀缺資源。從上海到這,沐浴消暑,本來人就很多,公路建成後,“西僑之往遊泳者,絡繹于途”,意思指老外到這遊泳的也很多。
《滬杭公路中新樂園 金山嘴新辟海濱浴場》(刊于《人生旬刊》1935年第一卷第三期)
1935年,金山嘴當地人張仲采、張伯籃、張明光等看到此商機後,他們就合作投資,用了大約半年時間,開辟約五百多畝的海濱浴場,這個海濱浴場,就叫戚家墩海濱浴場。當年7月21日,浴場試點開放。
02
—
一片陶片揭開考古新篇章
前來的客人之中,有一位上海《時報》的老闆黃伯惠。他本是金山人,海濱浴場開放後自然前來嘗個鮮。遊玩過程中,他在戚家墩濱浴場撿到了一些陶片,并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時報》編輯張天方。
時值江浙滬考古熱,8月14日,張天方通過走訪海濱後,在《時報》發表《上海境内的漢末陶片》,引起轟動。此後,衛聚賢、蔣大沂、金祖同等當時國内考古者到了戚家墩考古,金祖同并寫成《金山衛訪古記綱要》,這是上海地區首次發現古文化遺址,預示着上海地區現代田野考古揭開新篇章。
戚家墩西漢陶井 現展于金山區博物館史迹廳
1948年,當時的上海市立博物館做了小規模探掘。此後,海灘上遺址長期受海浪沖刷,大批陶瓷、銅鐵器暴露在灘面上,1963年和1964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先後兩次清理、發掘。
戚家墩出土國家一級文物 S形把麻布文陶罐
遺址上層屬西漢時期文化,下層則以幾何印紋硬陶和釉陶為特征的春秋戰國文化。遺址發掘灰坑4座,古井2口,發掘墓葬8座。今稱為戚家墩古文化遺址。1973 年,梁志成、黃宣佩執筆,發表了《發掘簡報》,當時所挖掘的這批陶片或進入了上海博物館。
至今在金山沙灘邊仍可尋得古時陶片
03 —
城市沙灘再新生
時間到了1985年,當時的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在戚家墩以西開辟“上海石化總廠海濱遊泳場”,此浴場南北長700米,東西長600米,占地面積30餘公頃,為居民提供消夏避暑的良好場所。
1980年代,人們在金山沙灘邊避暑休閑、踏浪嬉水
當時的海濱浴場,由于客人的蜂擁而來,大大帶動了石化地區的飲食業、商貿業等。1987年、1988年、1989年三個夏天,本地一些中小學都開辦“暑期招待所”,供遊客住宿,生意興隆,供不應求。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石油化工總廠海濱遊泳場入場券
那時,夏天的海潮退去後,沙灘上到處都是互相競速的小螃蟹,丁子壩邊“練習跳高”的跳跳魚,人們在海邊悠悠地散步,被夕陽餘晖鍍上金邊的浴場,呈一片歡騰惬意之景。
金山沙灘舉辦沙灘排球賽
2004年,金山區政府在原戚家墩海濱浴場與原石化海濱遊泳場之間建金山城市沙灘,作為打響金山旅遊文化産業的一張亮點名片。在城市沙灘,煙花節、音樂節、啤酒節、沙雕節等活動已成為城市沙灘的名片,人們來此踏浪逐波,感受海邊的美好與歡樂。
如今的金山城市沙灘充滿了浪漫的氣息
海派尋蹤
01|金山城市沙灘
金山區滬杭公路7555号
金山城市沙灘見證了近百年來上海海濱文化的發展。其擁有1500米的濱海景觀長廊,可感天地之遼闊。白天,你可以在大海裡暢遊一番,也可以試試沙灘排球、沙地乒乓球等娛樂項目。
1500米的濱海景觀長廊,可感天地之遼闊
等待月亮高升,吹着海風,在海上夜遊也十分精彩,或是在沙灘上支起一頂帳篷,面朝大海,仰望星空,餓了渴了,還有美食雲集的士林夜市讓你飽餐一頓,一天的悠閑時光就這麼過去了。
豐富的水上項目,置身于波浪中的惬意
02|金山嘴漁村
金山區滬杭公路6394号
金山嘴漁村靜卧東海之濱,離金山城市沙灘不遠。這裡是上海市沿海陸地最早的漁村,也是上海最後一個漁村,是海派文化不可忘卻的一部分。
金山嘴漁村是上海沿海陸地最早的漁村,也是上海最後的一個漁村
它與大海僅一步之遙,與海中的金山三島隔海相望,時光在這裡放緩了腳步,一切都還是那麼的悠閑自在。
在這裡,漁民同他們的祖祖輩輩一樣,駕一艘漁船,在海上辛勤地勞作,日升日落,周而複始
金山嘴漁具館收集了散落在民間的各種漁具
參觀海魚文化館,就像讀一本漁文化的百科全書
走進漁民老宅,瞬間走入昔日漁民安靜的生活
金山嘴漁村有經典的漁家老八樣:白煮烤子魚、鹽水小米蝦、清蒸暴腌馬鲛魚、銀魚炒蛋、韭菜炒蚬肉、蔥油炒海瓜子、紅燒小黃魚、紫菜蝦米湯,道道不離一個鮮字
棧橋文化長廊,棧橋下是金山嘴漁村的母親河
03|金山區博物館
金山區金山大道1800号
金山區博物館
金山區博物館目前設有《金山史迹陳列》《曆代燈具陳列》《古陶陳列館》三個基本陳列,其中《金山史迹陳列》以時間順序為軸,上起新石器時代,下至 1949 年金山解放,概括展示出金山在各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史迹遺存和風貌變遷,十分生動,讓人增長見聞。
|海派城市考古新發現|
資料:市文化旅遊局
編輯:徐晨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