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蘇東坡短文《書戴嵩畫牛》中,關于鬥牛在争鬥過程中,“鬥牛一定是夾着尾巴的”,這個結論是有待商榷,至少不客觀。
容我慢慢道來,有圖有真相,同時了解下這篇優秀的短文。
除了在鬥牛争鬥時是否一定“尾搐入兩股間”這一點上有待商榷外,仍然是一篇優秀作品。
這篇《書戴嵩畫牛》新入選課本的,很多朋友學生時代應該沒學過。

6年級上部編語文課文 《書戴嵩畫牛》
事情的起因是,昨天一個跟我練記憶的小朋友請教怎麼背誦蘇轼的這篇文言文,說有點難。
本來很小一件事情,先梳理難點,講清楚故事脈絡,找關鍵詞,然後借助圖形記憶,最後再畫畫思維導圖,就可以了。
跟讀兩次,正了音,很快就能複述下來了,孩子很開心,帶着我給布置的畫思維導圖的作業下線了。

随手所畫,見笑
自己随手畫的思維導圖
但我卻發現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在找圖片過程中,發現圖片上的鬥牛并不是像書中所說的那樣“尾搐入兩股間”,就是鬥牛發力時候會夾着尾巴。
為什麼非要找圖片,因為右腦記憶的核心是頭腦一定要有畫面,場景,大腦出圖像是右腦記憶的最重要部分。圖片選擇可以說非常關鍵。
結果越找,越困惑,明明很多鬥牛争鬥時不一定夾着尾巴啊。

唐朝著名畫家戴嵩的牧牛圖
戴嵩牧牛圖
最終費力挑了兩個能代表書中兩種觀點的鬥牛圖片,但已經感覺這事沒那麼簡單,因為很多實際的鬥牛圖并不是像蘇東坡所說的夾着尾巴。我看了更多的動圖和視頻,堅定了我看法。
先看蘇轼原文:
書戴嵩畫牛
蜀中有杜處士 ,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随。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雲:“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文章大意是說, 蜀中有一位杜處士,喜好書畫,珍藏的書畫作品有數百件。其中有戴嵩畫的《鬥牛圖》一幅,他特别喜愛,于是用錦緞作畫套,又用玉裝飾卷軸,并經常随身攜帶。
有一天,他晾曬書畫,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拍手大笑,說道:“這畫上畫的是角鬥的牛嗎?牛在互相争鬥時,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夾在兩條後腿中間,但這幅畫卻畫成牛搖着尾巴互相争鬥,錯了。”
杜處士笑了笑,認為牧童的話是對的。古人說:“種田要問耕種的奴仆,織布要問織絹的婢女。”這個道理是不變的。

戴嵩鬥牛圖 收藏于tai北故宮博物
這篇文章可以說簡練生動,可以說是絕佳的文章。蘇轼的文可以說絕對不亞于他的詞。如前後赤壁賦,怎麼高評價都不為過。結論也很有啟發意義,實踐出真知,不能閉門造車,憑空現象。
原文結論:“古雲,耕當問奴,織當問婢”,比喻做事應該請教有經驗的人。總結的非常出色,事情似乎很完美,大咖,名人,美文,還有立意的拔高升華:向實踐學習。
實事求是
向實踐學習沒錯,但問題是,唐代大畫家戴嵩作畫是憑空想象嗎?牧童的觀點就一定正确嗎?争鬥時,鬥牛一定是“尾巴夾在兩條後腿中間”嗎?
我在找圖的過程中産生了懷疑,作為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便開啟了尋求之路。
因為第一感覺,自己熟知的華爾街的牛的雕塑也是發力的鬥牛造型,尾巴是向上甩的,如果蘇東坡文章中的結論“尾搐入兩股間”是對的,那其他尾巴造型就一定是錯的嗎?

華爾街蓄力待發銅牛
華爾街的牛,pose 不對嗎?
因為這件事不算小事,這篇文章選入了小學語文,部編教材,學完這篇課文,學生可能會認為:鬥牛争鬥時“尾巴夾在兩條後腿中間”是常識,其他的都不對。如果以偏概全,那是對孩子是誤導和不負責任。
蘇東坡的影響力有多大,在北宋那是最頂流的明星。上至達官貴人,皇後皇帝,下至平民百姓,販夫走卒,十二萬分信任這位在詩詞、古文、書法、繪畫、美食上登峰造極的五栖明星;
這是當時文人頂禮膜拜的大文豪,坊間知名度非常高的公衆人物;儒釋道朋友滿天下,民間傳播面十分廣的養生美食家。無論哪方面都是全面碾壓。

文壇巨星頂流大咖蘇轼
文壇、書畫、收藏界上的影響力就更不用說,單就蘇門學士,秦觀,黃庭堅等哪個不是鼎鼎大名。蘇轼這篇鬥牛圖點評文章一出,估計沒有不服的。有不夾尾巴的鬥牛圖,估計要被人恥笑了。
反正也沒幾個士大夫會去認真觀察鬥牛,看鬥牛的也沒話語權,如果某位文人看到不夾尾巴的鬥牛,一定會認為這個牛不行,一定是盜*版 鬥牛!

蘇轼:此盜版鬥牛也
蘇轼:此正版鬥牛也。
所幸網絡時代到來,資訊發達,牛…皮很容易就一戳就破。東坡文章結論倒是沒錯,實踐出真知。
記憶愛好者愛說的一句話,“一幅圖勝過千言萬語”。直接上圖,看精彩紛呈的,世界各地的鬥牛圖。鬥牛到底夾不夾尾巴?
甩尾巴的鬥牛
同上
同上
這個好不容易夾尾巴了
再看幾個動圖:圖傳不上。幾次被打回。
尾巴甩的很誇張
有興趣可以自己多找些資料驗證。
鑒圖的終極結論:鬥牛夾不夾尾巴,因牛而異。
有的夾尾巴發力,有的伸尾巴發力,還有的晃尾巴發力。
就像拿筷子吃飯,有用左手的,有用右手的。世界上哪有什麼非此不可的事情。
那麼牧童騙人了嗎?牧童應該沒騙人,但他看到的隻是他身邊的牛的狀況。蘇東坡故意騙人嗎,不知道。但至少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再看李可染大師的鬥牛圖,我昨天教學就是用這幅圖做文章中的反面舉例。然後才發現問題的。
畫家李可染鬥牛圖 ,也甩尾巴
蘇轼文章中的牧童認為這樣畫是不對的。照這麼說,這畫賣不到八十六萬多了。隻值八塊六,拿出來還要被小盆友恥笑,你買了個假畫,錯畫,沒生活的畫。如杜處士般,丢人現眼,忍不住會一口老xie噴出來了。
這鬥牛圖還值錢不?
關鍵是全國的小盆友都可能會說你買了個赝品。啥感覺?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真相,不要盲從,不要迷信某些大咖名人,不要以偏概全。這才是我碼字半天想說的話。
如果您覺得我較真的有道理,支持我一下吧。提出質疑,壓力山大啊[大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