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遇到燕子幼鳥死亡同一地點兩次

遇到燕子幼鳥死亡同一地點兩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06:27:11

你知道嗎?電影裡的“無腳鳥”是真實存在的,隻不過叫“永不落地的鳥”。這種鳥永不落地,在空中是如何生存繁衍的呢?

遇到燕子幼鳥死亡同一地點兩次(無腳鳥雨燕一生邊飛邊睡)1

這種鳥叫做雨燕,一生99%的時間都在天空。讓人驚奇的是,雨燕即便累了也是邊飛邊睡的,它不會停下來,一停下來就有可能死亡。

據說它能連續飛行10個月。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雨燕。在全球幾乎能都看見雨燕的身影,它是世界上飛行最快的鳥類,飛行速度能高達353公裡/小時。

遇到燕子幼鳥死亡同一地點兩次(無腳鳥雨燕一生邊飛邊睡)2

雨燕是典型的夏候鳥,一到楊柳依依的時期,它們便從非洲回到繁殖地。體型不算大,比較小隻,大概隻有10厘米到30厘米之間,重量最輕的有9克,最重的有150克。但是它的翅膀非常常大,一般是黑褐色。

它生來就是天空之鳥,不會随便停靠在陸地上。它們能夠在空中完成捕食、洗澡、喝水、睡覺和交配。因為它的翅膀非常大,而且體重非常輕,飛行的時候雨燕幾乎不用耗費很大的力氣。

遇到燕子幼鳥死亡同一地點兩次(無腳鳥雨燕一生邊飛邊睡)3

在捕捉食物的時候,飛行非常快,捕捉獵物快狠準。它們在發現獵物前就已做好準備,張大嘴巴,鋪展翅膀,加速俯沖,沒有獵物可以逃脫它們的捕捉技巧。

雨燕最大的技能就是在空中睡覺。據資料介紹,它們那叫做半腦慢波睡眠。意思就是它們能在休息的時候同時保持清醒。正因為這個特殊技能,它們可以在空中邊飛邊睡,但多少也影響了一點兒協調性。

遇到燕子幼鳥死亡同一地點兩次(無腳鳥雨燕一生邊飛邊睡)4

但是它們厲害的地方在于,可以通過降低飛行高度來達到平衡。雨燕的腳幾乎退化,隻要落地就沒有辦法再飛上天空,永不落地也是因為這樣。

雨燕不能落地,連交配也是空中完成。

雨燕的繁殖期在5月和7月,它們空中交配主要依靠洩殖腔。洩殖腔是雨燕消化、泌尿和生殖都共用的一個器官。

遇到燕子幼鳥死亡同一地點兩次(無腳鳥雨燕一生邊飛邊睡)5

交配的時候,雌雄雨燕在空中飛行,兩者的洩殖腔隻需要短短幾秒的接觸就能完成交配,這估計也是雨燕在空中生存環境中适應的最佳方式。

它們在空中飛行交配,會通過滑翔的方式保持平衡,一直到找到适合的距離和位置,然後雌雄洩殖腔對準接觸,兩隻雨燕保持同樣的速度飛行一小段,在這過程中就完成了交配。

遇到燕子幼鳥死亡同一地點兩次(無腳鳥雨燕一生邊飛邊睡)6

交配完成後,雨燕就會用嘴叼走一些羽毛和樹枝,放到隐秘的樹洞或者石頭縫隙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搭建一個安穩的巢穴。它們會用自己的唾液當作粘合劑,把樹枝和羽毛粘合起來。

做好這些準備,就等待雨燕幼崽的出生。

遇到燕子幼鳥死亡同一地點兩次(無腳鳥雨燕一生邊飛邊睡)7

根據資料顯示,雌性雨燕一般會産1-6枚卵,一個月就可以孵化。雨燕幼崽孵化後,雄雨燕就會捕捉食物來投喂,一般一個月,幼崽就能獨立飛行,自己找吃的了。

再稍微大一點點兒,就可以和它們的爸媽那樣飛向空中了。所以雨燕的交配,除了靠洩殖腔,最主要的還是它們不俗的飛行能力。空中交配得益于它們穩定且熟練的技巧飛行。

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就是“北京雨燕”。

遇到燕子幼鳥死亡同一地點兩次(無腳鳥雨燕一生邊飛邊睡)8

2022年北京高考思想政治考題出現了“北京雨燕”。可能很多居住在北京的人都看過雨燕,但對于它們的生活習性基本是處于零接觸的狀态。

北京一直是雨燕的重要繁殖地,也就是5月和7月的時候,雨燕會在北京停留産卵、孵化和育雛。為什麼雨燕特别偏愛北京呢?

遇到燕子幼鳥死亡同一地點兩次(無腳鳥雨燕一生邊飛邊睡)9

上文提到雨燕在繁殖時期,需要找地方孵化,而且這個地方要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和穩定性。所以它們非常适合在一些懸崖峭壁、石洞上做孵化等工作,那些岩洞和岩峰都是雨燕繁殖孵化的最佳去處。

而北京城存有大量古建築,那些橫梁瓦木都是雨燕孵化幼崽的秘密基地。北京先後建成了紫禁城、天壇等城樓,這些建築中的橫梁木椽形成了交錯的類似洞穴功能的寄居地,而且比野外的岩石還比較安全和舒适。

遇到燕子幼鳥死亡同一地點兩次(無腳鳥雨燕一生邊飛邊睡)10

雨燕栖身在這些地方,一方面不用擔心被天敵騷擾,另一方面還能藏身在這裡。所以,它們特别喜歡在北京停留。

其實,隻要是古建築多的地方,都會出現雨燕的身影。雖然雨燕在北京隻停留100多天,但雨燕是全球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鳥類。

遇到燕子幼鳥死亡同一地點兩次(無腳鳥雨燕一生邊飛邊睡)11

分享一個冷知識,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妮妮的原型之一就是北京雨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