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發布了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總結報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取得的巨大成就高度贊揚,并表示雙方今後要繼續加強合作。他說:“國際奧委會與北京冬奧組委等各方精誠合作,克服了距離及疫情等困難,呈現了一屆無與倫比的北京冬奧會,感謝所有人的付出,北京冬奧會的美好回憶我将永遠銘記。”
北京冬奧會前夕,南方都市報、N視頻曾推出特别策劃——“世界期待中國·北京冬奧倒計時訪談”,專訪國際奧委會官員、外國冬奧代表團團長等各方權威人士,展現國際社會的廣泛參與和支持,以及對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的信心與期待。
年末回望,在初春這場冰雪盛會中,有代表團取得曆史最佳成績,有運動員成功突破自我、圓夢再出發,在北京留下美好回憶。進入“後冬奧時代”,北京作為世界首個“雙奧之城”,正積極探索如何将成功舉辦冬奧凝聚的精神力量和留下的寶貴遺産最大化利用,為全球冰雪體育産業健康發展率先提供中國方案。
一起向未來
“大雪花”緩緩落下,在孩子們稚嫩的《雪花》歌聲中,開幕式上驚豔四方的“微火”熄滅。
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場舉行。中方同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等國際體育組織緊密合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種困難挑戰,向世界奉獻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全面兌現了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北京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
今年1月,在南都、N視頻“世界期待中國·北京冬奧倒計時訪談”特别策劃中,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歐洲奧委會主席斯皮羅斯·卡普拉洛斯、國際奧委會前副主席安妮塔·德弗朗茲、英國及澳大利亞冬奧代表團團長等受訪者,高度評價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籌備工作,表達了對這場冰雪盛會的期待,并肯定了其曆史意義。
系列報道在海内外平台廣泛傳播,獲得中國駐英國大使館、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等機構官方賬号多次轉發;北京冬奧組委、歐洲奧委會等組織及聯合國前副秘書長等受訪者在海外平台上積極肯定,全網關注度突破1200萬。報道發出後,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兩度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肯定此專題受訪者的相關表态。
疫情挑戰下,這場如期舉辦的全球體育盛會,為世界文化交流、心靈溝通搭建了珍貴橋梁。在這裡,大家沉浸式感受命運相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
在英國冬奧代表團團長喬吉·哈蘭眼中,北京冬奧會是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目标的完美載體。“無論你來自哪裡,在奧運會期間,我們都能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這其中蘊含着深刻的象征意義——它向世界展示了各地人們歡聚一堂的美好畫面。”
歐洲奧委會主席斯皮羅斯·卡普拉洛斯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題口号“一起向未來”,與奧林匹克格言一脈相承。“這個口号緊緊圍繞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價值觀和願景,更表達出14億中國人互相協作互相支持、走向一個更好未來的熱烈期盼。”
從2008年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來”,中國積極參與奧林匹克運動,堅持不懈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是奧林匹克理想的堅定追求者、行動派。
加拿大籍國際奧委會高級委員迪克·龐德告訴南都記者,北京是國際奧委會的屬意之選。“2008年北京奧運會告訴我們,中國有能力、有經驗組織精彩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我們相信,北京2022年冬奧會也一定能做到。”
“我第一次去北京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我參觀了長城和古代宮殿,非常壯觀,裡面陳列的藝術品也令人歎為觀止。此後幾十年間,北京得到全方位發展,那裡的一切似乎都變得更好了。”多次到訪北京的國際奧委會前副主席、美國奧委會董事會成員安妮塔·德弗朗茨告訴南都記者,在她看來,上千年的曆史積澱與近數十年來展現出的發展活力,決定了北京這座城市的與衆不同。
作為一名前奧運選手,喬吉·哈蘭尤為了解“雙奧之城”的特别含義。“這是偉大的奧運遺産,表明北京有能力舉辦夏季和冬季奧運會。世界需要北京這樣的城市為運動員提供競技平台,運動員也需要北京來實現他們的體育夢。中方應該為他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感到驕傲和自豪。”
圓夢再出發
當地時間10月20日,國際奧委會發布的一份由其委托進行的研究報告顯示,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全球轉播觀衆人數超過20億,成為有史以來數字化參與度最高的冬奧會。
在澳大利亞,民衆也高度關注着本次北京冬奧會。據統計,當地第七頻道的冬奧賽事直播報道,累計吸引了超過1200萬觀衆。
出征北京冬奧會之前,澳大利亞冬奧代表團團長傑夫·利普舒特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為争取冬奧會的參賽資格,選手們在沒有疫苗防護的情況下依然在世界各地參賽,獲得積分,為站上巅峰賽場而努力。
曾向南都記者保守估計能在北京冬奧會上取得一至三枚金牌的利普舒特,在冬奧會結束後喜出望外。此次,澳大利亞代表團共獲得4枚獎牌(1金2銀1銅),創造了該團隊參加冬奧會以來的最佳成績。名将傑卡拉·安東尼更是在自由式滑雪女子雪上技巧決賽中奪得澳大利亞代表團該項目首枚冬奧會金牌。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來自冰雪運動強國挪威。今年1月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他介紹道,“在我們的國家,幾乎人人都是冰雪項目愛好者,我本人也不例外,越野滑雪是我經常參與的一項運動。每逢冬奧會來臨,挪威人都會不約而同地守在電視機前觀看比賽。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中,我們以出色的表現登頂了獎牌榜首位,這一次在北京,我們希望能夠再次向這個位置發起沖擊。”
在北京冬奧會結束後,挪威代表團以16金8銀13銅的成績連續第二次排名冬奧獎牌榜榜首,并打破了單個代表團在單屆冬奧所獲得的最多金牌數量。從1924年首屆冬奧會開始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挪威已經取得了405枚獎牌,位居冬奧曆史獎牌榜首位。
不僅如此,索爾海姆還注意到,近年來挪中兩國在冬季運動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交流合作,包括邀請中國運動員赴挪威備戰比賽,中國運動員在挪威教練的指導下同本土運動員一起進行訓練等。“我對挪中兩國的攜手合作感到十分高興。”他說。
運動員的“冬奧圓夢之旅”也在北京實現。
出生于1996年的波蘭滑雪運動員奧斯卡·克維亞托夫斯基,通過參加世界杯賽事賺取積分的方式,成功在北京冬奧會前夕進入單闆滑雪項目全球排名前三十二名的榜單,獲得了北京冬奧會的“入場券”。
在參加北京冬奧會以前,奧斯卡·克維亞托夫斯基曾有過兩次來到中國參賽的經曆,但這一次比賽對他而言尤為特别。“曆史上冬奧會多在歐美國家舉辦,這次是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首次舉辦冬奧會,我為能參與其中感到榮幸。”他告訴南都記者,他将會竭盡所能,以100%的準備和能量備戰。
賽前,克維亞托夫斯基曾告知南都記者,他為自己設定的目标是進入八強。最終,他在個人項目上取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績。“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成績!”他說,“我很自豪能夠代表我的國家參賽,我一定會繼續朝着同一個方向前進,越滑越好!”
時至歲末,克維亞托夫斯基正式進入了2022-2023賽季的比賽時間。當地時間12月13日,在德國溫特貝格舉行的國際雪聯單闆滑雪世界杯比賽中,他與隊友攜手拿下了平行回轉項目的團體銅牌,這也是波蘭首次在該項目上登上領獎台。活躍在滑雪場上的身影,一如他在結束北京冬奧會所有比賽後所許下的承諾,“四年後,下一屆奧運會,将是我希望繼續考驗自己的舞台!”
後冬奧時代
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以來,中國建設了一大批優質的冰雪場地設施,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群衆性冰雪賽事活動,人民群衆參與熱情持續高漲,參與人數達到3.46億,冰天雪地成為群衆緻富、鄉村振興的“金山銀山”。
近年來,作為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的小薩馬蘭奇,一路見證了北京冬奧會的籌備工作。他向南都記者表示,多次訪華已感受到中國人民對冰雪運動不斷高漲的熱情,為中國已經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标感到開心。
當被問及此次籌備工作中令他印象深刻的舉措時,小薩馬蘭奇曾舉例指出,北京冬奧會充分利用了2008年的奧運遺産,不少比賽場館都是由2008年奧運場館改造而成;北京冬奧組委入駐首鋼工業主題園區;綜合利用、改造廢舊廠房,建設綠色高标準的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将實現100%綠色電力供應……
“北京冬奧會處處細節都彰顯着,這是一場可持續發展的體育盛會,這與奧林匹克精神相匹配,也樹立了奧林匹克運動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範。”小薩馬蘭奇說。
斯皮羅斯·卡普拉洛斯也對南都記者說,中國為冰雪項目建設的基礎設施令人驚歎,相信在冬奧會之後,這些設施也定會有力推動這一領域的長遠發展。
進入“後冬奧時代”,如何積極謀劃、接續奮鬥,管理好、運用好北京冬奧遺産,北京已經給出了答案。
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在建設之初就同步考慮了賽時使用和賽後遺産的雙重要求,制訂形成了場館遺産計劃。如今,一座座冬奧場館已經拉開了“後冬奧時代”的精彩序幕。
4月16日,北京冬奧會冰壺項目競賽場館冰立方正式面向大衆開放,遊客可參觀原汁原味的冬奧景觀,全方位體驗冰壺運動,身臨其境感受冬奧魅力;4月29日,北京延慶奧林匹克園區正式迎客,并實現四季運營;7月9日,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正式對外開放,公衆可近距離接觸北京冬奧會“最快的冰”;8月8日,國家遊泳中心冰上運動中心對公衆開放……
“冷資源”成功拉動了“熱經濟”。北京作為“雙奧之城”,通過籌辦冬奧會帶動各方面建設,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
聚焦冬奧會和重點産業發展,北京延慶正打造國際滑雪旅遊度假勝地,建設群衆身邊的冰雪場地,促進冰雪與旅遊等産業深度融合,不少百姓在家門口實現了更高水平的就業;北京首鋼園開展全民健身、體育賽事、商業文化活動,打造城市新地标;京張高鐵聯結起京張“一小時經濟圈”,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加快建設,全力打造文旅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冰雪市場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當地時間12月6日,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發布了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總結報告,在當天舉行的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會議上,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介紹道,目前,北京奧運博物館正在按照“雙奧”特點進行改造,計劃于2023年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向社會開放;2023年2月4日至3月4日還将舉行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一周年系列活動,進一步擴大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影響力。
小薩馬蘭奇再度盛贊,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在推動冰雪運動發展、場館賽後利用、碳中和及水資源等可持續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因疫情影響所創造的遠程協作等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經驗”。他感謝各方所做的努力,贊揚“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國際奧委會日後工作樹立了标杆”。
“2022同心走過”系列年終回顧
統籌:南都記者 向雪妮
采寫:南都記者 何嘉慧 翁安琪 餘毅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