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進入戰略轉型以來,吉利從研發、産品、技術、設備工藝、質量等方面全面轉型,讓人們看到了一個“新吉利”。
此時,中國經濟依舊一路高歌猛進,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但是,誰也沒想到,世界卻陡然發生了變化。自美國肇始的金融危機,在2008年之後,讓全球一片“傷風感冒”。
“冬泳”來了
國際金融危機動蕩之時,美國通用、福特、克萊斯勒汽車業“三巨頭”都掙紮在破産的邊緣,日本豐田公司銷量也出現大幅下降,面臨着幾十年不曾遇到的危機。
對中國汽車市場來說,雖然汽車銷量仍然保持增長,但增幅已經跌至當年新低。
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汽車銷量938.05萬台,增長6.7%。這一速度将是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7年來最低的。
與此同時,受油價上漲影響,汽車市場消費信心不足的影響進一步放大。
面對經濟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挑戰,很多中小企業開始籌劃“過冬”,類似于“貓冬”,吉利卻提出了“冬泳論”。
在2008年8月的一次内部高管形勢分析會上,李書福說出了這樣讓人意外的一段話。他表示,汽車行業和IT(信息技術)産業不同,汽車企業不能被動“過冬”,而是要憑借自己的實力和膽識進行“冬泳”。
李書福進一步解釋道:“冬泳就是在冬天的環境裡面展示健康的體魄......我們不能隻滿足于吃飽穿暖,我們需要抓住冬天裡的商機,要在冬天創造大希望、形成大優勢”,與此同時,“我和集團的管理團隊相信,冬天越冷,我們的冬泳越有意義,我以冬泳為榮。”
那麼,吉利憑什麼“冬泳”?李書福的自信和勇氣從何而來?細數起來,主要有以下4點。
一、吉利在發動機、自動變速器、電子助力轉向系統、爆胎檢測與安全控制系統(BMCS))等汽車核心技術上都取得了諸多突破。
經過優勝劣汰和重新洗牌之後,吉利的産品供應鍊成熟,車型布陣已經就緒。
在2008年的北京車展上,吉利一口氣帶去23款車型,這種規模對于吉利來說是空前的,吉利展出的轎車、跑車、賽車、越野車、SUV、MPV等産品, 展示了吉利目前在産品布陣方面已經十分完善。
對營銷渠道進行了重新整合,服務體系更趨完善。
吉利在全國的經銷商已經有300多家,銷售網絡已經覆蓋到了二級市場,與此同時,吉利又努力推進品牌分銷的營銷戰略—随着全球鷹、帝豪、英倫等不同品牌相繼推出,吉利在原有銷售能量的基礎上将再次發力,保證了吉利銷售渠道的暢通無阻。
此外,吉利之所以勇于“冬泳”,還在于另一個先見之明。
那就是在金融危機于2007年剛剛露出苗頭之時,吉利便意識到,全球的資産被高估,鋼鐵、有色金屬這樣的大宗商品的價格同樣被高估,所以尹大慶所在的财務部門便提出了關于規避大宗商品風險的警示,李書福和楊健等人對此也表示認可。
接下來,吉利便加強了生産和銷售的計劃性,争取在2007年底将庫存全部脫空。這樣,到了10月,金融危機開始顯露之時,吉利就做到了沒有盲目生産,告訴銷售渠道有多大能力就趕緊賣多少車,同時告訴供應商不要進太多的貨。
這樣一來,吉利不僅挽救了自己,而且挽救了整個供應商和銷售體系,在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吉利便做到了輕裝上陣。
2008年,吉利汽車實現整車銷量增長11.6%,銷售收入增長近兩成,出口增長79.8%,全年納稅總額超過10億元。這組數字無疑成為這個冬天裡的一把火,溫暖了寒冷的車市,也标志着吉利順利實現了“冬泳”。
寫在最後:
不得不說,自2001年之後的打基礎、練内功,尤其是2007年開始的戰略轉型,無疑是一次極具先見之明的準備,它讓吉利擁有了更為健壯的身體,在面對不期而遇的“寒冬”之時,不再抖擻和逃避。這場寒冬,也将檢驗吉利在戰略轉型上的成果。正如李書福所期望的那樣,誰能“冬泳”,并在“冬泳”中表現得更好,誰就能在未來更成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