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型介紹
在職場當中,我們可能聽到這樣的評語,比如"他天生就是做銷售的料",或者"她的性格讓她成為這一職位的不二人選"等等…如果我們普遍地對一個人的能力或是表現極度認可,就會将一個人的性格、能力等特征與某一具體崗位"等同"起來。這也是我們常常提到的"人職匹配"。
當代美國的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根據大量的職業咨詢經驗,編制了一個模型。在大量測評之後,他認為,個人的人格可以分為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常規型和現實型等六大類,每個人都是這六個維度不同程度的組合。可能是多個興趣類型的綜合體(比如SRE型),也可能是某幾項典型興趣的組合(比如CR型、ER型等)。測評結果顯示,個人興趣與職業之間會有一種内在的對應關系。人職匹配,滿意度高而流動率低;如果相反,工作适應性或工作滿意度就差。
霍蘭德職業興趣模型
二、"人職匹配"的内在邏輯
确有案例證明,一個人有強烈的興趣去從事某一個職業,而且他又有足夠的能力去從事這一職業,那麼他在這一職業領域就容易取得成就。霍蘭德的職業興趣模型,暗含着這樣的一種邏輯。有興趣,意味着會持續進行時間的投入,持續的時間投入,有助于個人潛能和能力的發揮;有能力,意味着同等時間下有高效的産出,而源源不斷的産出保證了更加傑出的成績出現;成績的刺激,将會激發一個人的内在動力而再次去更多地投入。興趣、能力和成就之間,相互促進,形成一個加速循環。
在我們進行職業探索和職業選擇時,通過這樣的一個測評工具,可以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思路和參考。比如有些人極富創造力,渴望在公衆面前表達、表現自己的才能與個性;這樣的一類人如果從事藝術創作、舞台、文學等方面的工作,他内心的思想就能通過語言、行為、聲音、顔色等媒介展現出來,而我們也會因為這些媒介的表達接受他們與衆不同的創造力和思想。而如果興趣與職業特質正好相對,讓一個喜歡按部就班、注重細節與實際的人,去從事天馬行空的藝術表現和創作時,難免強人所難。
典型的SE型
三、模型的價值與不足
說起模型存在的不足,我個人的觀點是,随着時代尤其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個人的興趣以及對應的職業類别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測評問卷中的很多選項内容已經落後于時代,無法反應出當前社會的最新需求和特點。與此同時,社會化大分工的發展,對從業者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個優秀的研究人員,既有可能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也有可能是一位造詣精深的藝術品專家,還有可能是一位活躍的社會活動家。素質的全面發展,使得一個人的短闆越來越不明顯,而這并不能從測評的簡單結果中得到對應。
但是,從職業興趣模型研究的初衷來看,它倡導以個人興趣為出發點,在引導個人進行職業探索方面,仍具有顯著的指導意義。通過自身興趣去了解、從事相關職業或是職業環境,最終獲取較高的工作滿意度;同時職業環境也對從業者的工作興趣有一定的要求,挑選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也有助于用人單位對目标人選的篩選,減少盲目性。這也是職業興趣模型應用至今,仍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價值所在。
那麼,您對現在的工作内容/環境滿意嗎?如果不滿意,那您對喜歡什麼樣類型的工作?
補充知識:
測評問卷整體分7個部分。
第1部分要求測評者列出喜歡的職業;
在第2~4部分分别列出了一系列相關的活動,由測評者對這些活動客觀地做出"喜歡"/"不喜歡"的興趣評估; "能做"/"不能做"的擅長評估;"有興趣做"/"無興趣做"的職業選擇評估;
第5部分是個人對六個方面能力/技能的主觀評估;第6部分是彙總統計;第7部分是職業價值觀的選擇。
測評問卷(部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