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立冬當天吃餃子有什麼傳統呢

立冬當天吃餃子有什麼傳統呢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3 04:08:33

立冬了,中國向來有立冬吃餃子的習慣。為什麼立冬要吃餃子呢?難道是因為好處不過餃子,好玩不過嫂子?放肆吧的小編和你一起探讨一下立冬的習俗。

一、立冬為什麼要吃餃子?

立冬當天吃餃子有什麼傳統呢(立冬為什麼要吃餃子)1

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表示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樣,古人同樣在這個季節用占蔔的方法來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淩(寒冷);立冬陰(陰雨),一冬溫(暖冬)”。不無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這天,皇帝會親自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禮。

在我國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農曆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則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說起立冬吃餃子,相傳東漢名醫張仲景告老還鄉時,在路上見許多百姓由于天冷耳朵都凍壞了,于是在黃河邊支了口大鍋,把羊肉、辣椒和驅寒的藥材放進去熬,然後撈出來切碎,包在像耳朵一樣的面皮裡再下鍋煮,那個形狀和耳朵一樣,包着這些餡料的就是餃子。所以立冬吃餃子老人們也稱“安耳朵”,更有“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我國古代将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人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人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顔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并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樣,立冬日天子也要舉行迎冬的儀式。

在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時序進入冬令,民間有“入冬日補冬”的食俗。立冬進補各地“吃得”五花八門。北方人大多在立冬這天要吃餃子,而在我國南方,立冬這天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等。

二、立冬有哪些習俗?

立冬當天吃餃子有什麼傳統呢(立冬為什麼要吃餃子)2

古人認為天轉寒冷,要補充身體營養。食人參、鹿茸、狗肉、羊肉及雞鴨炖八珍等。是較流行的補冬方式。也有的中藥店推出十全大補湯,即用十種滋補的中藥炖雞或其它肉類做成的補品。

古時候,人們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立冬時節,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着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的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按氣象學四季劃分标準,平均氣溫下降到10℃以下為冬季。我國幅員遼闊,“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也隻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早在9月上旬就己進入冬季;在華北,如北京也于10月下旬呈現冬天的景象;在長江流域地區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開始;而在海南島、南海以及西沙群島等地區甚至都沒有冬季。

冬季仍然要按照膳食營養平衡的原則來合理安排飲食,單純靠某種食物是難以達到補益作用的。可以參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平衡膳食寶塔來按比例選擇不同種類的食物。

山藥、紅薯、芋頭等屬于薯類食物,比大米、白面含有更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微量營養素。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作用,适合在冬季食用。

秋天有很多的新鮮水果,如梨、葡萄、石榴等。中醫認為,梨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葡萄益氣生精,能夠補益肝腎。

很多人在秋季講究進補,但是吃太多的肉會給消化和代謝器官增加負擔。适量進食肉、蛋類食物,少吃肥肉,選擇一些易于消化吸收且脂肪含量較少的禽肉是明智的選擇。

大魚大肉的進補,不利于秋季養生。秋季應堅持清淡和規律的飲食。“貼秋膘”更适合“苦夏”的人。對于那些夏天呆在空調房裡,并沒有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的人來說,秋天再貼秋膘的話,體重很容易就會超标。合适的體重對于保持身體健康來說意義重大,因此秋季進補要适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