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兩次生命的誕生,一次是肉體的誕生,一次是靈魂的覺醒。
仰望星空,星辰大海,何以為家?老子的道就是一架天梯,讓沉溺世俗之中的人們看到了希望與方向。
超越困境,尊道貴德,複歸于樸,直達生命的本質層次,認清我們的本來面目,向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不斷攀登。
老子的道啟示我們,道不遠人,無處不道,道在心中,心即道場,一切從“心”開始,以道修心,修一顆大道之心,修一顆大心、虛心、靜心、善心。
修一顆道心,就是修一顆大心。人們之所以有煩惱與痛苦,是因為心量太小了。以道修心,就是修個大心量,大一些,再大一些,大緻無窮,無形無象,無所不容。
老子講,虛極守靜。莊子講,心齋坐忘。佛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要開拓内在的精神空間,超越一切,包容一切,心量廣大,猶如虛空,小無内,大無外,天地萬物,皆在其中。以道修心就是修一顆大心,天地之心,宇宙之心,大道之心。
大心,即是道心。到底怎樣才算“大”?“大”的作用有多大?老子講,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讷。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真正的大心,已經超越了一切具體與抽象,超越了天地萬物,超越了世俗人情,超越了經驗理性,隻有回歸于道,複歸于樸,無形無象,無聲無響,才是真正的大,大而無限,大而無疆。
道是超越一切的,包括時間與空間,也包括人的一切。道就是大,大就是道。它寂而無聲,大而無形,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大而無名,大而無私。
道就像一個無形的圓,亦大亦小,亦動亦靜,亦虛亦實,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萬事萬物都遵循這個無形的圓軌而運行着,大逝遠反,起點即終點,終點也是新起點。人生就像一個或大或小的同心圓,如同一個小石子投入靜靜的湖水而蕩起的漣漪,最終湖面又回歸寂靜。
真正的大心,就是以道觀之,俯視一切,高屋建瓴,卓而不群,超越凡塵。人生在世,無非人與事,人的心小了,所有的小事都大了;人的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真正做到于事無心,于心無事,才算是達到了超然物外,得其環中的境界。修一顆大心,擴展自己的心靈空間,去除知欲情對心靈的占領與封閉,做到無知無欲,無為不争,才能突破層層厚繭,化成自由飛翔的美麗蝴蝶。
道是不可思議的。隻有抛棄我們自以為是的理性與常識,在人生的境界上,才能一步步獲得提升。我們既不能妄自尊大,自以為是,也不能妄自菲薄,随“俗”逐流。
人人本有一顆大心,心與道是相通的,人與天是合一的,這是我們獲得提升的前提與基礎。老子說,“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隻要“自我”占領了你的内心,心就變小了,也不靈了,無心變成了有心,大心變成了小心,虛心變成了實心,真心變成了妄心。人心死,道心活,俗見不空,何以論道,以道修心,心與道合,自由自在。
修一顆道心,也是修一顆虛心。道像一個大而無形空空如也的容器,包容一切,創生一切。道之用就在于“虛空”。修心也如此,修一顆包容之心,修一顆虛空之心。
在《老子》有關虛無的論述很多。道,沖而用之或不盈。大盈若沖,其用不窮。谷神不死,是謂玄牝。上德若谷。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複歸于樸。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緻虛極,守靜笃。
道就像谷一樣,它是谷神、天下谷,百谷王。從生成天下萬物的角度看,道就像谷一樣,深廣博大,生養萬物,生生不息。“谷神”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虛空,正因如此,萬物滋生,郁郁蔥蔥,溪流潺潺。
“空”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空杯子,才可以裝水裝酒,空房子,才可以住人裝物,虛空的心靈,才可以包容一切。空是一種度量,所以要虛懷若谷;空是一種包容,所以要虛心以待;空是一種潛力,所以要空空如也。人生如茶,空杯以對,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裝不完的歡喜與感動。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我們追求心虛而體實,而遠離心實而體虛。抛棄你的成見、欲望與俗情,回歸生命的本來狀态,這就是“緻虛極”,“複歸于樸”。
萬事萬物本無高下貴賤之分,是人的認知觀念掩蓋了其本來面目。“虛其心”,就是回歸事物的本來面目。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沒有立場就是立場,沒有觀點就是觀點。與其說解放思想,不如說從思想中解放出來。修行得道,其實什麼都得不到,如《金剛經》講的無所得。
老子講,“滌除玄覽,能無疵乎”。莊子講,“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将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玄覽就是鏡子。我們的心如鏡子一樣,鏡子本來是明亮的,卻被世俗的塵埃蒙蔽了,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世界。
鏡子不擦不明,學佛修道都是引導我們擦亮心中的鏡子,觀照萬象本真面目。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正因為我們心不淨,無事生非,作繭自縛,自作自受,難以解脫。虛心就是淨化我們的心,滌除知與欲的塵垢,還原生命的本色,照亮真實的世界。
修一顆道心,也是修一顆靜心。虛心重在“無知無欲”,靜心重在“無為不争”。有知有欲則有為有争,無知無欲,無為不争才能真正地做到超越一切。
萬物靜觀皆自得。水清了,才能映照萬物,心靜了才能看清本來面目。老子曰“不欲以靜,天下将自定。”天下大亂,因在統治者貪欲亂為。
虛靜是生命的原本狀态,舍棄一切執著,一切人為分别,回歸真實的自己,與天地并生,與萬物齊一,這就是開悟,就是得道。“知常曰明”,常就是道,道就是常。“道常無為無不為”,靜是道的特性。世人修心也無非虛靜二字,無知無欲,心不妄動,人不躁動,不動則不争,不争則不傷。
自然無為既是大道的原本狀态,也是大道的運行法則。人效法天地大道,也要遵循自然無為這個法則,不去人為幹涉侵擾他人與萬物,各随其性,順其自然,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靜心就是修一顆自然無為之心,尊重萬物的自然本性,尊重自己的本來面目,輔順萬物而不是幹涉萬物,回歸真我而不是彰顯自我。做最真實的自己,遵從自己内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不為外在因素幹擾而委屈自己的自然本性,活在别人的嘴巴裡與掌聲中,不如活在自己的天地無窮之間。
莊子講“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謂倒置之民”,因此,不要讓物欲與世俗蒙蔽了自己,主宰了自己,從而泯滅了自己的靈性,從自由變成了羁絆。
水靜則清,心靜則明,心明則靈。心靈有了智慧才得以覺醒,智慧覺醒了才得以超越。靜是生命的原态,靜是事物的本質。緻虛極,守靜笃。無念則靜,不欲則靜,靜能觀複,靜能悟道,靜則通道,心道相通,自由逍遙。降伏妄動的心,回歸生命的本來,這就是老子的靜心之道。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明。心安靜了,才能明了一切,才能接受一切。真正的甯靜,是内心的甯靜。大音希聲,用心靜聽天籁之音,才能感受到靜的魅力與道的玄妙。
修一顆道心,也是修一顆善心。佛家也講,悲智雙運,福慧雙修。道家也是一樣。圓滿的智慧,必然是慈悲的智慧。智慧的成就,必然是慈悲的成就。
善就是利人,犧牲自己,成就别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争。聖人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道為“天下母”,天地萬物同生共體,彼此相聯,和諧共生。所以,利人即利己,害人即害己,善者得善,惡者得惡。“反者道之動”,宇宙人生之至理。
修一顆道心,即修一顆善心,修一顆利而不害之心,修一顆為而不争之心。當然,這個善已經超越了倫理概念的善惡,是大善,是至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不仁是沒有偏私,不是沒有仁愛。大善就是大愛,大愛無私,大愛無疆,無目的無條件無限制,包容一切,利益一切。
“人之初,性本善”,性善,其實也是人心最初的原始狀态,無害人之心,亦無損人之行。在現實面前,人們往往逐利忘義,迷失自我,把初心給丢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佛家講修一顆清淨心,也是修一顆初心,返樸歸真,複歸于樸,複歸于嬰兒,抱守赤子之心,重現最真實最可貴的自己。
心若花開,蜂蝶自來。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福祿随之,衆神衛之,衆邪遠之,衆人成之。善源于大愛,一心利他,無私者成其大私,善人者人皆善之。惡源于自私,一心利己,損人者必将自損,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遭災殃。
行善者,樂善好施,不與人争,不計得失,免于名利之困,免于災禍之患。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不至,福已遠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天心至仁,正道不孤。行善積德,德厚物載。一個人的善心就如一粒種子,一旦播下去,就會生生不息,造福他人。行善積福,多多益善,福亦多多。善惡一念間,善念,開出花朵;惡念,長出腫瘤。斷惡修善,種下善因,你的世界就是光明的世界。你是世界的因,世界隻是你的果。種子不良,基因不好,就别妄想開出好花,結出好果。
以道修心,就是修一顆道心,無形無象,無拘無束,獨立無待,逍遙自在。以道修心,如登山一樣,是有梯次的,是一級級向上提升的,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後達到天人合一心道如一的至高境界。
效法地的“厚德載物”,效法天的“自強不息”,效法道的“順其自然”。像大地一樣擴延自己的心靈厚度與寬度,像天空一樣伸展自己的心靈廣度與高度,而終點還是“自然而然”,這就是“道”的性格與風範。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我們不僅是要努力做好自然的自己,更是要順随萬物之性,不強加幹涉改造。萬事萬物都能順其自然,這個世界才是和諧的,也是合道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