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橋飛架南北

一橋飛架南北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21:59:30

一橋飛架南北?新華社河南平頂山5月22日電 題:一“槽”飛架,讓遠水解近渴——南水北調全媒調研小分隊采訪劄記之三,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一橋飛架南北?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一橋飛架南北(一槽飛架)1

一橋飛架南北

新華社河南平頂山5月22日電 題:一“槽”飛架,讓遠水解近渴——南水北調全媒調研小分隊采訪劄記之三

新華社記者邵藝博、黃昕欣、汪亞

從陶岔渠首一路向北,一條“巨龍”穿越金黃的麥田,橫跨沙河綿延9公裡,像一座超級空中立交橋,護送一渠清水永續北送。這就是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的南水北調中線關鍵性工程——沙河渡槽。

渡槽,即在河渠、溪谷、窪地和道路上設立架空水槽以輸送水流。這樣一條空中水道也被稱為“過水橋”。

記者在渡槽邊側看到,浩蕩南水自明渠滾滾通過閘門,順着四條寬8米的“U”型槽向前奔湧。四槽的梁式渡槽、雙槽的箱基渡槽、落地單槽,明渠渡槽錯綜交替,在近8米高的水道上,每秒最多有380立方米的清水長驅不息、一往無前。

南水北調中線幹線魯山管理處處長董志斌介紹:“沙河渡槽共創造了十項工程紀錄,工程綜合規模世界第一、現代渡槽長度世界排名第一,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渡槽。”

創造種種世界之最的背後,是一次又一次的技術攻關。

如何确保這樣龐大複雜的工程高質量完工,毫無疑問,這是對建設者們的巨大考驗。“渡槽的建設先後克服了冬季施工、汛期影響、大型‘U’形渡槽澆築過程中外膜變形等諸多影響,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董志斌說。

渡槽最高可抗8級地震,設計使用年限100年,是名副其實的百年工程。為确保工程安全,渡槽外側和内置總計設立了近萬個監測點,定期對渡槽進行沉降檢測,至今沒有任何異常。

數千名建設者矢志奮鬥,一個個世界難題逐個攻破,“集中力量辦大事”在這裡生動體現。

誰說遠水解不了近渴?南水北調工程正是依靠像“沙河渡槽”這樣一個個“創紀錄”工程,百裡、千裡之外的南水惠及了一座又一座城市、鄉村……

平頂山,這是南水北上途經的第一座重要城市。就在南水北調工程建成的那一年,南水在這裡就成為“救命水”——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平頂山市全長116.7公裡,途經葉縣、魯山縣、寶豐縣和郏縣四個縣。2014年,平頂山遭遇建市以來最大旱情,百萬人口面臨用水危機。

“當時平頂山的主要水源地白龜山水庫水位一度低于海拔97.5米的死水位,這意味着整座城市幾乎就沒水喝了。”談及那段水危機,平頂山市南水北調工程運營保障中心副主任王海心有餘悸。

當時南水北調中線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應急啟動調水46天,輸送5000萬立方米水,解決了百萬人口的吃水難題。

2019年以來,平頂山市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減少35%,白龜山水庫水位再次告急。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南水北調工程向白龜山水庫補水3.08億立方米,相當于平頂山城區一年用水量的三倍,南水再次解了這座“口渴”的城市。

截至目前,南水北調工程已累計向平頂山市供水8.42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2.43億立方米、生态補水5.99億立方米。

碧水北送,揚波千重;長河泱泱,利則四方。

吃水不忘掘井人,對掘井人最好的回報就是不浪費每一滴水。守好一渠碧水、擰緊水龍頭更是當務之急。

為确保庫區和沿線水生态環境“長制久清”,在這裡總幹渠兩側100米内建設以側柏為主的常綠喬木永久性防護林帶,打造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一級生态廊道。

2020年,平頂山市順利通過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組織的現場考核驗收被命名為國家節水型城市。不浪費每一滴水既是責任,也是對“掘井人”最好的緻敬。

堅持節水優先,節水意識更要深入人心。在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沙河渡槽工程,基地講解員呂冰告訴記者,研學基地依托沙河渡槽工程主體,在弘揚南水北調精神的同時,普及節水護水、防止溺水知識。從2018年成立至今已有1萬多人在這裡接受節水教育。

來自寶豐縣第二初級中學的學生董藝翔在操作完渡槽運水模型後對記者說:“以前停水時才會省着用水,這次參觀以後才知道,原來我們用的水運過來這麼複雜,要珍惜每一滴水。”

調水不易,節水、惜水才能讓“生命之源”永葆生機。

來源: 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