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方言和新派方言區分标準?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西安3月27日電 題:方言“出圈”獲“Z世代”青睐:“鄉土味”緣何成社交新“聲”?,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老派方言和新派方言區分标準?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西安3月27日電 題:方言“出圈”獲“Z世代”青睐:“鄉土味”緣何成社交新“聲”?
作者 楊英琦
“稱自己為‘餓’、誇贊美味用‘嘹咋咧’……”即使已經離開西安,東北女孩劉穎仍對當地方言記憶猶新。“我發現方言朗朗上口,極具‘傳染力’。朋友們也常為夾雜着不同口音的聊天方式‘上頭’。”
不同于字正腔圓的普通話,近來各地方言憑其“鄉土味”的發音和别具特色的用詞,意外博得了年輕人的青睐。随着越來越多的“方言梗”在網絡流行,帶有方言特色的表達已成為當今“Z世代”日常社交中必不可少的“聲音”。
“一句‘listen to 掰掰(伯伯)’的天津話不僅帶火了‘天津大爺’,也讓更多朋友喜歡上了天津。”天津女孩趙齊告訴記者,“方言梗”的出圈在于其自帶的地方特色魅力,“比如說拖把,有的地方叫‘拖布’,有的地方叫‘墩布’。正是同一種事物卻不同稱呼的新鮮感,為我們的交流增添了許多樂趣。”
對于身在俄羅斯的“95後”鄧元睿來說,鄉音給她帶來“他鄉遇故知”的欣慰。“有一次,同鄉不自覺說出隻有我倆能聽懂的方言常用語,那一刻,我心中充滿了強烈的歸屬感。”
随着交流媒介多樣化,各地方言的傳播不再受限于地域和空間。“我們用‘聲音’認識彼此、走近對方,也借此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鄧元睿認為,方言既“代言”了當地人的性格,也和地方文化相聯結,“越了解一種方言,我就對這個地方的感情、印象越深刻。”
據中青校媒在2021年面向高校學生的一項調查顯示,81.11%的人明确表示喜歡自己家鄉的方言,76.2%的人會不自覺向身邊人“安利”家鄉話,近八成“Z世代”則表示願意為家鄉話代言。
近年來,諸如《裝台》《山海情》等帶有方言的影視劇熱播,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受到方言的魅力,不少外國青年也對中國的方言躍躍欲試。在陝西留學的非洲小夥英勇用陝西方言演唱《西安人的歌》而走紅網絡;“00後”女生教外國人上海話引熱議;網友們用方言配音的作品在社交平台屢屢刷屏……對漢語方言的模仿與學習,成了中外“Z世代”共同的潮流。
“作為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方言值得人們保護和傳承。”陝西省社科院專家王曉勇認為,“方言熱”體現了年輕人以家鄉為榮的文化心理。“在愈加多元化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向‘外’傳播的方言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表達,也将成為年輕人在社交活動中顯著的文化優勢。”(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