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說過年
“過了臘月半,就把年來辦。”臘月二十三“小年”之後到正月初,是過年的時光。各種準備,各種忙碌,各種儲備,各種消遣,各種形态,各種情緒……都不影響年的到來。
“過年七天樂。”七天,時間很短,還沒感覺“進入情況”、還沒“入戲”,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像做了一場時間很短暫的夢。夢中醒來,一切如常,該幹啥幹啥,循環往複,未有窮期。這類人員應該是在崗的幹部職工了。打工的人臘月二十幾才回家,大年初一就又坐車出發啦。
“有心拜年,端午以前。”原本是主人家替晚來上門拜訪者說的一句圓場、客套的話。但也并非隻是客套。據說,在大唐貞觀、大清康乾盛世,人們過年的時間真的達半年之久。這句農諺有其曆史根源,後來才演變為“新來的媳婦半年閑”。這說明在很早的時候,過年并非就那幾天,而是端午以前還是過年拜年的時間。但現在這類人員應該隻屬于留守老人及其他了。
過年,應該跟過喜事一樣,是很熱鬧的。但是,這是指的宏觀方面。在細微之處,還是有差别的。在城市,實行禁鞭,不能放炮,多了安全,少了些許喜慶氣氛。人們一進屋,随手把門哐當一關,你家是你家,我家是我家,不是親戚不串門,隻能在家裡看個電視,鬥鬥地主,睡個懶覺,幾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感覺沒有一點生氣。隻有一些廣場上開展的一些活動,讓人們感覺到還有點過年的氣氛。有的幹脆一家人鑽進一輛車,齊刷刷“逃”到鄉村一些親戚那裡過幾天年,欣賞一番你到我家,我到他家,一群一夥,三三兩兩,相互串門,彼此拜年,鞭炮齊鳴,吃流水席,一天到晚嘻嘻哈哈,路上人兒如織的熱鬧景象。
在鄉村,大人們對過年其實也越來越覺得沒味。說過年:一個字——累;兩個字——消費;三個字——大聚會;四個字——突擊消費……一直說到十二個字,沒一個字說過年好。
很久以前,人們說:“過年,年難過。年年難過年年過。”現在人們在大門上貼的對聯是:“政策歸心形勢好,農民脫貧勁頭高。”
小孩望過年,大人望栽田。對于過年,最高興的可能隻是孩子們。過去,孩子們一到過年,就有收獲:“過年過年,爆米花上前。現在:過年過年,能得壓歲錢;過年過年,一天到晚在玩……”而大人們隻是盼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天地裡都能種上莊稼,五谷豐登。
在我幼小的時候,家大口闊而貧寒,一家人平時連頓飽飯都吃不上,冬天穿不起一件棉衣,隻有在過年的時候,才可以穿到一雙新鞋、一件改造過的新衣裳,得到鄰居的一把爆米花……基于此,一到過年,媽媽就不讓孩子們出門,說:“外面好害怕——月亮掉到井裡啦!”
“三十晌午打隻兔子——有你過年,沒你也過年。”這是一個鄉村諺語。說的是人們并不刻意想獲得某件東西,感覺某件東西可有可無。比如,過年或平常日子,家裡可以有咖啡,羊胯子或牛肉以及魚等,也可以沒有。窮有窮過法,富有富過法。你家有的東西,我家不一定非要有。莫要攀比。現在物産豐富,超市裡的東西應有盡有,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除非太陽月亮或軍火……
“指望野豬過不了年。”寓意人們要順其自然,關護自然,不要貪圖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的東西。平常的日子,該喂豬的時候,你不喂;到了過年時節,沒肉吃了,才想起來去打一隻野豬來過年。打到了還好說,如果沒打到,豈不是過不了年了?也寓意指望人辦事要看準人,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指望不住的人,你不要去指望。否則,“瞎子看門——緻誤大事”,指望來指望去,最後指望他辦的事都“沒指望”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諺語的重點在于“人不同”。年少的長了一歲;年長的,又增長了一些新的知識。在眼下,“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中國進入了新時代,到了決戰脫貧、決勝小康的關鍵期。
三十晌午看黃曆——年前無日了。是說時間很寶貴,要珍惜平常的時光,不要等到萬一不行了才去搞。也指時不我待,一年的時光一晃就過去了,人生如此短暫,容不得你過多留戀。
“忙臘月,鬧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置不完的年貨,買不完的嫁妝。”這個類比,說明了過年的繁瑣。其實,對于過年,各家各戶的情形不盡相同,年過得是否有意義,全在于個人的感覺和理解。就像什麼是幸福。每個人對幸福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累,并快樂着,是樂觀的态度。對知足常樂的人來說,他是感覺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的;但對于欲壑難填、情緒悲觀的人來講,他就一直認為自己還有什麼沒得到,心裡老是不平衡,總在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去算計,天天起來頭昏腦脹,永遠不會有幸福的感覺。
總體說來,“有錢沒錢,團聚過年……” 過年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世間之人,沒人不想過年。願狗年這個新年大家“人和家順百事興,富貴平安福滿堂;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鴻福步步登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