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桑葚甜。當人們穿梭于桑園中,采摘烏黑油亮的鮮果時,中醫人也沒閑着,謀劃着利用桑葚來養生——熬制桑葚膏。
桑葚入膏方,古今醫家愛
采摘到的桑葚,可以直接食用;藥用的桑葚也有鮮品,更多的是洗淨曬幹入藥。桑葚味甘,性寒,主治肝腎不足、血虛精虧、頭暈目眩、腰酸耳鳴、須發早白、失眠多夢、津傷口渴、消渴、腸燥便秘。《本草經疏》稱其是涼血補血益陰之藥,甘寒益血能除熱,可使熱退陰生,肝心無火,魂安而神自清甯,神清則聰明内發,陰複則變白不老。曆代養陰益精的配方中多用之。
名醫施今墨強調精氣神血的充足在老年保健中的作用,拟訂有精氣髒腑統治簡化藥方,用藥26味,其中就包括了桑葚,把它放在與黃芪、黨參、黃精、何首烏、枸杞子、紫河車、熟地黃、菟絲子、蓮肉、麥冬、萸肉、山藥等同等重要的位置。
《衛生編》載有真菊延齡膏,以菊花疏風清熱,平肝明目,蜂蜜滋養補虛,一并熬膏,用于明目保健,延年益壽。禦醫将此方用作慈禧的調養服食。筆者從明目保健、眼病防治考慮,以杭白菊、蜂蜜為主,加生地、熟地、枸杞子、女貞子、青葙子、白芍、桑葚、制何首烏、桑葉、丹皮、萸肉、鮮鐵皮石斛等,組成施氏真菊延齡膏,用于兩眼幹澀、視物昏花、頭暈耳鳴、神疲乏力、腰膝酸軟、心悸不甯、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等,起到滋腎養肝、清火明目、健腦益智作用。
桑葚膏與桑葚二至膏
桑葚味甜,是制膏方的好材料。《素問病機保命集》載有文武膏,就是用黑熟的桑葚搗爛取汁,熬成薄膏,用于治療瘰疬。
《醫學大辭典》收錄桑葚膏,用鮮桑葚與蜂蜜配合,熬制成膏,用于滋補肝腎、聰耳明目,調治失眠健忘、目暗耳鳴、煩渴、便秘及須發早白。
以桑葚名膏的,有桑葚膏和桑葚蜜。前者、由桑葚加砂糖熬制成膏;後者、是以桑葚蜜浸膏與蜂蜜一并熬制,二者都有養血潤燥的作用,用于血虛生風、血痹風痹、肝腎兩虧、腰膝酸軟、老年腸枯、大便秘結。
《醫方集解》收錄桑葚二至膏,是以桑葚膏與二至丸合方,用藥有桑葚、女貞子、墨旱蓮和蜂蜜,補肝腎、益陰血尤為擅長,主要用于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須發早白。
從補肝腎、益心脾的需要出發,以桑葚膏為基礎,配用九制何首烏補肝腎,鮮鐵皮石斛養陰,靈芝破壁孢子粉保肝,人參葉、麥冬清養生津,組成了加味桑葚蜜膏,用于調治慢性肝病、睡眠障礙。
據查,市場上有桑葚膏成品,按國家藥品标準執行。主料是桑葚,輔料為蔗糖。系棕褐色的黏稠液體,味甜。功能補肝腎,益精血,主治肝腎精血虧損引起的身體消瘦、腰膝酸軟、盜汗、頭暈眼花、口渴咽幹。一日2次,每次10克,開水沖服,甚是方便。
制備桑葚膏,應付需要時
膏方有荦膏、素膏之分。荦膏是膏的配方中用了阿膠、龜甲膠、鼈甲膠、鹿角膠等動物類原料,既取其相應的祛病補益功用,又用作收膏,使能成粘稠的膏狀物,而成膏劑;素膏,不用動物類膠,多用蜂蜜來收膏。綜觀前人膏方,将一味中藥熬制,用蜂蜜收膏,其中有人參、石斛、玉竹、黃芪、金櫻子、桑葚等,用于祛病保健,如同阿膠、龜甲膠等膠類藥,在配方中用之,于熬膏時放入,實在是很好的收膏劑。試想,在桑葚熟時,采摘熬膏,備些桑葚膏,應付四時八節膏方配制之需,不就是很惬意的事。“參差紅紫熟方好,一縷清甜心底溶。”熬好桑葚膏,讓紅紅紫紫的佳果化作清甜的膏滋,幫助祛病,帶來健康,中醫人心裡美美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