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辛苦

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辛苦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3 00:46:35

這幾年有一句話非常流行,叫“你若懂我,該有多好!”

甚至成為一代人的心聲,那種不被理解的痛楚,像刀子一樣割在心上。

特别是年輕一代的父母,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歎,因為我們太多的人,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内心是被父母忽略的。

我覺得這是每一個父母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

在父母眼裡,孩子什麼都得聽大人的。

可孩子心裡卻有很多很多的話想說,有很多的煩惱需要傾瀉。

父母呢,超級自信,不管孩子說什麼,都一直在表達自己的觀點。

而孩子,卻拼盡全力在進行反抗,努力維護自己的獨立和尊嚴,或是無聲地抗議,或者是激烈的反擊。

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辛苦(每個孩子内心的獨白)1

今天朋友找我來抱怨,說現在的孩子太難管教了,說他一點不是就摔門!

原來上高一的兒子剛回來,就跟媽媽抱怨說:“我隻犯了一點錯,老師就抓住不放。不僅在班裡批評,還被叫到辦公室裡訓,可成績好的孩子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卻隻稍微提醒一下就算了,太不公平了......”

媽媽還沒等孩子說完,就批評到:“老師花這麼多時間教育你是為你好!再說了,你如果把成績搞上去,他也不會管你這麼嚴。”

兒子聽了立刻生氣地說:“什麼事你都往成績上扯!這跟成績有什麼關系?”然後轉身就回了房間,還“啪”地一聲關上門。

朋友最後還反問我:“我說的沒錯吧?他怎麼就不理解呢?太不懂事了!”

父母與孩子之間真的存在難以逾越的代溝?他們的交流注定要以不歡而散收場嗎?不見得!

我對朋友說,你完全可以改變事态的走向,隻要能夠準确體會并把握孩子的心理,不僅可以避免沖突,還可以讓孩子與自己的心貼得更近。

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孩子說這番話的意思不是不認錯,也不是抵觸老師對他的批評教育,而是對老師的處理方式有意見。

也就是說,他承認自己有錯,如果老師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他就沒有任何抱怨。

所以孩子生氣的原因不是不理解媽媽的苦心,而是無法接受媽媽曲解自己的真正意思。

朋友隻是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卻忽略了孩子真實的想法。

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辛苦(每個孩子内心的獨白)2

之前在地鐵上,遇到這樣一對母女,小女孩大約八九歲的樣子,一路上都在叽叽喳喳地說着和同學做遊戲的事情,非常開心和媽媽分享她的故事。

不過,坐在身邊的母親似乎有點生氣,說道:“好了,唧唧喳喳的,我供你上學不是讓你去玩的!”

這猶如給小女孩潑了一盆冷水,小女孩不說話了,嘟着嘴巴,望向窗外。

過了一會兒,母親突然想起了什麼,對女兒說:“早上出來的時候,有沒有看到我把洗好的衣服晾在陽台?”

小女孩幹脆地回答:“你怎麼那麼粗心呀,這點事情都能忘記?”

“你這孩子,怎麼和我這樣說話?”女孩的母親質問孩子

“你們大人就是這樣啊,我明明在說這件事情,你非要往别的事情上扯!”母親的質問激怒了女孩。

女孩的媽媽礙于面子,沒有在車上與孩子發生争吵,隻是小聲地說了一句:等我回家再收拾你!

這位母親根本不了解女兒說這些話,是想表達什麼,其實孩子的想法很簡單,隻是想把她的快樂傳遞給媽媽。

然而媽媽就覺得孩子在學校一直在玩,沒有認真學習,就出現了批評的話語。

如果走進孩子内心深處,你就會發現,孩子内心的獨白是:如果媽媽懂我,該有多好!

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辛苦(每個孩子内心的獨白)3

與孩子在一起,我們不能隻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孩子所說的話,而是應該讀懂孩子的弦外之音,了解孩子心理真正所能表達的東西。

不過,我們都愛犯一個錯誤,習慣一廂情願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以至于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和我們說話。

孩子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本是父母應該感到高興的事情,作為父母應該耐心的傾聽孩子的陳述,聽懂孩子想表達的意思。

一個懂得傾聽的父母,才能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樂,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些什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