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講了方圓的對立統一,下面要講的就是公轉與自轉的對立統一。
公轉與自轉既有分别又有聯系,有時候聯系還特别緊密,所以我們說它們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既互相獨立,看似沖突,又互相影響、制約,可以實現不沖突。
公轉和自轉是為了方便講太極拳而引入的概念。公轉主要指動作的開合和身體的移形換位,自轉主要指肢體的順逆變化。為了表達方便,我的師爺洪均生先生一般把公轉用正反表示,把自轉用順逆來表示,特别是在手臂動作方面。其實都是順逆,就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隻不過手臂和腿因為是兩條,左側的都是逆時針為正,現在已經約定俗成,如果當初就是硬性規定都按照順時針逆時針分正反順逆也行。
手的順是拇指外翻,小指裡裹,逆則相反。腿的順逆是按膝蓋外轉還是内轉而分的。師爺說軀幹沒有公轉,隻有自轉,這是因為沒有參照物。軀幹的轉動是為了技擊,當然參照物應該是對手,所以我後來補充移形換位,繞對方轉是公轉。軀幹自己原地左轉右轉是自轉。
先講簡單的,軀幹的公轉與自轉的對立統一。身體一般來說,都是要對着對手的,無論是正對還是側對,背後偷襲是非常特殊的情況,要專門講。繞着對方轉,最省力、省距離的是雙腳原地換位,或者更進一步隻是身子随着對方的換位而轉。也即我盡量在圓心轉,讓對方轉外圈,如再收這樣的步,還有雲手變高探馬那樣的步。有時候為了一些戰術也需要主動轉外圈,像八卦掌那樣,像攔擦衣那樣。無論是自轉還是公轉,目的是一緻的,就是方便對敵,這是統一。另一個統一是公轉的時候自轉要配合,不能亂轉。我們練拳不準亂晃、亂扭其中一個原因也是為了這個。
四肢的公轉都是開合。手上動作多,所以師爺講得多,腿上的公轉基本沒講。洪式拳一般沒有陳式那樣在空中挽個花再出去的動作,但也有類似斜行拗步、擺蓮腳的圈,也有順時針、逆時針轉的。進退時腿劃的弧是不同的,進一般都是右腿(,和左腿的),進時多是逆纏,收時多是順纏。總之腿與胳膊類似,胯與肩類似,膝與肘類似,腳與手類似。腿上的纏絲勁也應該注意,公轉的圈或步,與腿的順逆變化應該高度統一才行。這裡面與胳膊的一樣複雜,甚至更加細微不顯,因此,我們常說“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
上肢的公轉自轉大家都比較熟悉,因此就不講了,隻講它們的對立統一。以統一為主,但更應該注意對立,因為很多人以為統一才是合勁整勁,事實上并不對——沒有對立的統一并不是真正的整勁和合勁,這一點也是外家拳與内家拳最明顯的不同,外家拳更重視開合,而不重視自轉。比如右手正圈,胳膊收的時候(公轉),手若不往外開(自轉)就不會出現一推一拉兩個勁,這兩個不同方向的分勁是加大合勁的,加大了公轉的勁。也就是說,不隻雙手八法有分力,單手的每個動作也都有分力合力,這正說明陰陽無處不在,時時都有。公轉的對立統一是身體各部位之間形成的,比如胳膊與軀幹,胳膊與腿等。所有的公轉與自轉的對立統一都要通過上肢的來理解,因為它最明顯,也最熟悉。
總之,公轉是繞着一個圓心,是個虛軸。自轉是繞着關節,是個實軸。有人以為引入公轉自轉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這是錯誤的,這是把抽象的事情形像化,把籠統的事情具體化。綜合的東西分析開才容易讓人徹底了解。
無論公轉還是自轉,這都是人體在做動作,是有形的運動,為的是身體的力量用某種方法輸出,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它還是個形與勁的問題,這就涉及形與勁的對立統一,下一篇我單獨講一下形與勁的對立統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