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後,
迎來了涼爽的夏風。
今日立夏,夏天來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
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
是夏天的開始。

在古代,人們将立夏分為三候:
一候蝼蝈鳴;
二候蚯蚓出;
三候王瓜生。

一候蝼蝈鳴
立夏可聽到蜊蜊蛄在田間的鳴叫聲,
又有人說蛙聲。
二候蚯蚓出
立夏時,大地上可看到蚯蚓掘土。
三候王瓜生
此時,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餞春迎夏
大好的明媚春光過去了,
人們未免有惜春的傷感,
故備酒食為歡,
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
崔骃在賦裡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
古時還有迎夏的習俗。
在立夏的這一天,
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
舉行迎夏儀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
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
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
宮廷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
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稱人
稱人是一項有趣的立夏習俗。
人們在村口或台門裡挂起一杆大木秤,
秤鈎懸一根凳子,
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
一面講着吉利話。
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小孩則說
“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

諺語稱:“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
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
立夏這天,家家戶戶煮好雞蛋,
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
挂于孩子頸上。
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
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
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
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
最後分出高低。

立夏嘗新
在有些地方,立夏還有嘗新的習俗。
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
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
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
有“九葷十三素”之說,
九葷為鲫、鹹蛋、雞、鹵蝦、櫻桃肉等;
十三素包括櫻桃、梅子、蘿蔔、玫瑰、松花等。
在南通,則吃煮雞、鴨蛋。

立夏時節,天氣逐漸升溫,農人們也根據季節的情況,總結了許多諺語。
春争日,夏争時。
立夏麥龇牙,一月就要拔。
立夏麥咧嘴,不能缺了水。
立夏天氣涼,麥子收得強。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個杈。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後栽地瓜。
季節到立夏,先種黍子後種麻。
立夏栽稻子,小滿種芝麻。
四月插秧(早稻)谷滿倉,五月插秧一場光。
先栽淺,後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早秧七八九,晚秧四五六。
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裡打獨身。
立夏三日正鋤田。
鋤闆響,莊稼長。
棉花聽着人的腳步長。
要想莊稼好,田間鋤草要趁早。
種在犁上,收在鋤上。
夏天不鋤地,冬天餓肚皮。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點芝麻。

一隻蟬叫醒了夏天,
一片蛙聲,重回兒時夏日。
那一朵花裡,我們來過。
總有一個夏日,留下難忘的風景。
總有一個夏日,有你難忘的人。
夏日,總能開啟我們幼時的回憶,
那時,有你、有我,有簡單的遊戲,
我們無比快樂。
暮春初夏,褪去春紅,陽光灑在樹上。
我喜歡這缤紛的夏日。
三色堇含羞傾訴:請想念我,請思念我。
海棠花柔和綻放:願你溫和美麗快樂。
芍藥說深情執着:真情不變。
鸢尾花滿身紫色:我用熱情擁抱你。
在這個夏天,遇見最美的花色。

如果用一句詩句來形容初夏,
我會用“禅房草木深”。
一片清甯,一段佳音。
喜歡上平凡的日子,鼻息下有清新的花香,
俯首拾起都是唐詩宋詞。
在這個清甯的夏日,
有人尋來花意,有人沉迷奢華琉璃,
有人淡看世事,有人糾結煩擾。
正是“立夏将離春去也,幾枝蕙草正芳舒。”
不管花落,不問歸期,
當下就是最好的時光。

這個初夏,陽光暖暖,微風輕拂,
詩詞君願你有
涼風入懷,溫暖入心。
立夏快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