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日9:00,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首屆博雅教育研讨會第二期在圖書館大會議室成功舉辦。武漢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工程力學博士生導師彭華教授,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經濟學博士生導師文建東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教務處人才培養科科長李海花博士,古琴文化與古琴演奏通識課資深講師張琳一同應邀擔任主講嘉賓。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副校長林鳳彩,校長助理蘇琳,遠景學院院長Gwen Bennett,通識課教學部主任王國梁,教務處副處長、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栗豔齡,創意寫作學院副院長徐妹芳,公共課教學部副主任賈球峰以及全校相關教學單位教師共同參加了本期研讨會。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首屆博雅教育研讨會第二期會議現場
遠景學院副院長鄧瑞強做開場介紹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副校長林鳳彩教授為研讨會緻開幕辭。林校長首先對各位嘉賓不遠千裡,不辭辛勞莅臨我院傳經送寶緻以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希望與會來賓帶來的真知灼見能夠照亮我校博雅教育的前路,希望我校師生倍加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聆聽,積極讨論,将幾位專家獻給本次研讨會的真知灼見領會于心,轉化于行。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副校長林鳳彩教授緻辭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遠景學院執行院長陳春苗做了題為“遠景學院實施博雅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的報告,報告從博雅遠景、七化遠景、三制遠景、完滿遠景、可期遠景五個部分入手,向專家們彙報了遠景學院實施博雅教育七年來以書院為平台,“七化三制”為抓手,“雙導”制度為靈魂,培養完整的人的探索與實踐,期待結合專家們傾情奉送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從進一步完善各項機能,夯實内涵,凝練特色,提升品質,鑄就品牌等方面助推遠景博雅在下一階段的發展。
遠景學院執行院長陳春苗
遠景學院副院長高潔主持研讨會主旨報告
通專融合,金課建設:從劍招、劍譜到劍意、劍法
武漢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文建東教授做了題為《武漢大學通專融合的金課建設》的報告。文教授在其報告中結合實踐,首先闡述了除學習專業課程外,學生尤其需要學習通識,學會将專業學習與通識教學習相融會。其次強調了通識教育不僅止步于通識課程,在專業課程教學中也應該引入通識教育的理念。第三,文教授将“專業PLUS”這樣一個概念送給大家,告訴大家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應該秉持“專業PLUS”的做法,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要講授專業理論知識,更要講授附着在專業理論知識上的嚴謹邏輯、批判性思維、科學精神、理性意識,注重培養學生全方位能力,讓學生形成終身學習能力;要貫徹通識教育理念,還應加大信息化手段的運用,注重線上學習和線下教學的結合。文教授以自身親授經濟學課程的設計、實施與反饋為例演繹了打造一門金課要經曆的艱辛曆程及其恒久價值。“金課很累,但是值得”,他歸納到,“如果同時有金課,也有滿堂灌的課,滿堂灌反而更受青睐怎麼辦?”——金課亦是情懷,投入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研磨更多門金課,直至“滿堂灌”的課程全部消失。
武漢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文建東
慷慨與贈通識寶典
武大專家的到來,不僅帶來了精彩的報告與分享,更帶來了武大通識教育中心全體教科研人員集體智慧的結晶:《武漢大學通識教育研究報告》、《人文社科經典導引》、《自然科學經典導引》系列叢書。遠景學院院長Gwen Bennett教授接過彭華教授帶來的通識寶典,并緻以深深的謝意。
受贈通識寶典
閱讀經典,追問自我:從寓言導引到科學通識
武漢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通識教育委員會工作組副組長,“科學精神與生命關懷”團隊首席專家彭華教授做了題為《自然科學經典導引課程設計與探索》的報告。彭華教授以國内外知名大學的通識教育引入,回顧武漢大學通識教育的發展曆程與建設構想,對具體落地傾力打造的課程《自然科學經典導引》進行了實例分享。彭教授從如何遴選自然科學的10部經典入手,對課程目标拟定、課程内容設計進行了詳細介紹,對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世界名著如何糅合成為一門課程進行了實例說明;緊接着他以柏拉圖的《理想國》這部哲學著作中的“洞穴比喻”為例,講到如何嫁接自然科學的知識、提出有深度思考的問題,延伸出學生對世界、人生的追問,最終回到通識課程的要義在于思維、方法和精神。同時,彭華教授介紹了武漢大學通識教師的招募、助教的培訓、小班讨論課的基本流程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有機融合的探索中,通識教育的建設任重而道遠。
武漢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彭華
以人為本,通識改革:從思路抓手到博雅推新
教育學博士、華南師範大學教務處人才培養科科長李海花教授做了題為《華南師範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的報告。闡述了華南師範大學的基本概況、發展戰略和人才培養結構,引出華南師範大學于2012年正式提出“推進通識教育”的理念,按照“逐年建設,逐批優化”的思路,推動普通公共選修課向通識教育課轉型,從四個方面逐步探索出适合高師院校發展的通識教育“金課”建設體系。從“思想引領、創新創業、全球學習、朋輩教育”的改革目标出發,分享了逐年建設、逐批優化,推動“金課”資源建設的改革方法。正如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教育和學習的偉大變革不源于課堂活動,而源于尋求變革之道的價值觀和信念”。
華南師範大學教務處人才培養科科長李海花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從撫琴吟唱到溫潤儒雅
“這把琴從圖書館帶回來以後還有回音”,遠景學院古琴教師楊麗佩如是說。這發生在張琳老師的專題報告之後。張琳老師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中國琴會”)理事、“琳碧閣·琴空間”創辦人、華南師範大學古琴通識課資深講師。張琳老師以一曲《陋室銘》開場,從“一部琴史,七個專題”向我們介紹了華南師範大學古琴通識課程建設,該報告一周前在複旦大學舉辦的藝術類通識課程建設研讨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張老師介紹了她和團隊如何以古琴文化、古琴演奏為抓手,以傳統琴學為依托,兼及琴曲演奏,曆經七年建設,逐步形成了一個教學團隊、兩種培養模式、六個教學版塊的課程體系,力求探索高校通識教育、藝術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3000年的古琴活态傳承,訴諸于課程、文化、心靈的教育,叩動在場所有人的心弦,吟詠着博雅人獨有的情懷與匠心。
張琳老師以《陋室銘》開場
華南師範大學古琴通識課任課教師張琳
遠景學院院長Gwen Bennett
遠景學院院長Gwen Bennett為本次的博雅教育研讨會作出總結。Gwen Bennett院長再次對來自武漢大學通識教育團隊、華南師範大學通識教育團隊的四位專家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謝,表示已被四位專家帶來的精彩不斷的報告深深打動,希望大家能夠用心領會并将專家們傳授的經驗付諸實踐,也殷切期盼與專家們展開長期、深入、持久的交流,促進博雅教育的縱深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