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看過《西遊記》的人,應該都知道觀音是菩薩,但也許有人不清楚,她其實還有一個更具體的稱呼——
脅侍菩薩
所謂脅侍菩薩,就是當佛說法時,分列在左右起協助作用的菩薩,他們是菩薩中修行層次最高的。
在脅侍菩薩中,又有“八大菩薩”之稱。他們分别是: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釋迦佛的脅侍
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阿彌陀佛的脅侍
日光菩薩、月光菩薩
藥師佛的脅侍
彌勒菩薩、地藏菩薩
這些菩薩造像,看起來都是寶相莊嚴、頭戴花冠、身着天衣、披帛飄飄,神态衣着相似,卻又有着不同的尊号。
那麼,我們要怎麼識别他們呢?
觀音菩薩
和電視劇裡觀音菩薩的形象截然不同,到了博物館,你會發現:觀音菩薩是長這樣的。
陶善造銅鎏金觀音像,遼,故宮博物院藏
當阿彌陀佛說法時,左脅侍是觀音菩薩,右脅侍是大勢至菩薩,他們并稱為“西方三聖”。
觀音菩薩最主要的标識是:冠上有化佛。
大多數的觀音菩薩造像冠上都有一尊化佛,而這尊化佛,正是大名鼎鼎的西方教主——阿彌陀佛。
可謂是把boss頂在了頭上。
木雕彩繪貼金觀音像,遼,故宮博物院藏
另外,下圖這個潇灑的坐姿,是觀音菩薩經常使用的坐姿,叫作遊戲坐。描述的是觀音菩薩坐于山石之上,觀賞水中月影的情景,所以這種姿态的觀音又稱水月觀音。
木雕彩繪貼金觀音像,北宋,故宮博物院藏
銅鎏金觀音像,遼
故宮博物院藏
銅鎏金觀音像,明
故宮博物院藏
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是管“智慧”的菩薩,算起來,和觀音菩薩大概算同事關系。
大勢至菩薩其實佛教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形象和觀音菩薩也比較相似,隻是大勢至菩薩的寶冠上是寶瓶,而觀音菩薩的寶冠上是阿彌陀佛。
大勢至
木雕彩繪大勢至像頭,遼,故宮博物院藏
文殊菩薩
當釋迦牟尼佛說法時,左脅侍是文殊菩薩,右脅侍是普賢菩薩,他們并稱“華嚴三聖”。
在漢地造像中,我們常常能夠通過菩薩的坐騎來辨識其身份,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就是兩個典型例子。
文殊菩薩常常與坐騎青獅一起出場,象征智慧不可阻擋的力量。
陳佐造銅鎏金文殊像,明,故宮博物院藏
但在藏地造像中,文殊菩薩的經典形象則是肩後生出兩朵蓮花,分别托起經書與寶劍。
文殊菩薩傳因“大智”而為佛家弟子稱道,而這裡的經書和寶劍也都具有智慧的象征意義。
銅鎏金文殊像,明,故宮博物院藏
然而,有經書和寶劍未必是文殊菩薩。
宗喀巴大師因被藏傳佛教格魯派弟子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因此宗喀巴像通常也會塑上經書和寶劍。
這裡我們可以通過造像頭部的冠進一步加以區分。兩者的區别在于,文殊菩薩一般是頭戴菩薩嚴飾之一的花冠,而宗喀巴頭戴的是藏傳佛教裡象征僧人博學的通人冠。
戴花冠的文殊菩薩
銅鎏金文殊像,明
故宮博物院藏
戴通人冠的宗喀巴
銅鎏金宗喀巴像,清
承德市外八廟管理處藏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同樣也是文殊菩薩的“同事”,他是道德的代表,因此有“大行菩薩”的美稱。
對應于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普賢菩薩的坐騎是白象。
三彩琉璃普賢像,明,故宮博物院藏
日光、月光菩薩
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在東方淨琉璃國土中并為藥師佛的兩大輔佐,一般在畫像和塑像中分列藥師佛左右。
日光菩薩身呈赤紅色,左掌安日輪,右手執蔓朱赤花。
月光菩薩身為白色,左手為拳,安于腰,右手持蓮花。
一般在識别上,隻要注意觀察其手上的花朵及是否上面有“日月輪”就可以區分了。
不過,也有的時候,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手裡沒有拿東西。
這個時候可以注意觀察佛像的頭部,花冠上有一般會有太陽或月亮的形狀。
日輪、月輪、位于藥師佛左右。這就是這兩尊佛像的識别索引啦。
地藏菩薩
前面提到的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有“三大士”之稱。
而加上地藏菩薩,又常常被人們稱為“漢地四大菩薩”。那麼地藏菩薩常見形象是什麼樣的呢?
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
地藏菩薩的經典标識有四:光頭、錫杖、寶珠及其坐騎谛聽。
高義造銅地藏像,明,故宮博物院藏
地藏菩薩一般為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他一手持錫杖,一手持蓮花,或是手持幡幢、寶珠等。與常見的頭戴寶冠、身披天衣的菩薩有所不同。
而說到地藏菩薩,就必須提到他的坐騎——谛聽,頭大毛長,形似金獅。《西遊記》中真假美猴王一篇,兩個孫大聖即是去找地藏菩薩及谛聽判别真僞。
彌勒菩薩
根據佛經記載,彌勒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是未來世界的佛,而現在則以菩薩身在兜率天說法。
彌勒菩薩在中國大乘佛教中的形象最早為交腳彌勒菩薩,後來演變為演變為禅定式或倚坐式,到了五代,又開始出現大肚僧人形象,即後世常說的“大肚彌勒佛”。
因此,我們看到的彌勒菩薩形象有好幾種,有布袋和尚的形象,也有菩薩裝持寶壺的形象。
布袋和尚像,明
故宮博物院藏
銅鎏金彌勒菩薩像
明,故宮博物院藏
看到這裡,有沒有感覺與佛像又走近了一些呢?
不過,關于菩薩身份的識别方法其實還有很多,短短一篇文章不可能完全囊括,你還知道哪些呢?快在評論裡留言告訴我們吧~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點擊标題 即可閱讀)
一個不喜歡瓷器的書法家不是好皇帝
又一次被電視劇欺騙了!
文 博 / 曆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475225203
(該碼為小編個人微信号,添加後拉入交流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