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嘉興日報-嘉興在線
1
因為被人稱作“阿姨”而很不爽,是女性朋友聚會聊天的一個老梗。
在姐妹當中求證一下自己根本不像阿姨,不聽聽大家抱怨亂叫阿姨的人到處都是,抑郁根本沒法化解。
以前早結婚的朋友的孩子叫我們阿姨我們就很不爽。“哎呀,叫姐姐。”後來看到朋友的孩子,上高中了,人高馬大的,對我們微微一彎腰,乖乖地粗着喉嚨說一聲,阿姨好。我們隻好嘟囔一句,這麼大了啊。
前幾天一個老大爺抱着一堆紙箱子蹒跚過天橋,下樓梯的時候最頂上的紙箱子掉下來了。看老大爺挺不容易的,我趕緊跑過去幫他撿起紙箱,搭到他的紙箱上。
我這是好心吧。
大爺也很客氣,臉被大紙箱擋着,他隔着紙箱甕聲甕氣地連連說,謝謝阿姨,謝謝阿姨。
至此,也算人生跌落到谷底。
2
前幾天給自己安排了一個體檢。給我抽血的醫生小姐姐人很好,也是一口一個阿姨叫着:阿姨你身體不錯,一定堅持鍛煉吧。阿姨你再堅持一下,我們還有一分鐘就結束了。
她對我這麼好,好像我已經老得糊塗了似的。
早先年去國外旅遊,我朋友特意提醒我,在地鐵不要給老年人讓座位,人家會很不解。我到今天才明白了。比如我,來體檢前,剛在家裡收了快遞,一個人扛了兩箱礦泉水上樓,難不成我現在會害怕你抽我幾管血?
我在心裡盤算了一下,小姑娘至少比我小20歲。比我大20歲的人,比如小區裡的鄰居,我肯定也是叫阿姨的。人家可能和我一樣,也有點不開心。這一點我以前完全沒有意識到啊,還覺得自己對鄰居很客氣——将心比心,20歲以内的年齡差距不要叫阿姨。那用簡單的數學知識推斷了一下,除了年逾古稀的(老)人,我已經不能管任何人叫阿姨了。
考慮到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接觸到的七十歲以上人的機會并不多,我以後應該把阿姨這個說法從我的社交生活中剔除。
不用“阿姨”這個稱謂,看來應該是一個中年知識女性,最基本的素養。
3
體檢結束和閨蜜一起吃飯,又說起阿姨梗,并且把“阿姨”就好像炮彈,我們退無可退隻能被炸、又不應該去炸人的困境說了。
大家都說不公平,同樣的年齡,我們被人叫作阿姨,但同齡的男性并沒有被人叫作叔叔。朋友思磐說男性比較容易以職業身份被人接受。對啊,比如同樣去開家長會,爸爸就是某某總,我們就是某某媽。
在公司,同樣是合夥人,男性就被稱名字,而我就被叫作丹萍姐,算是阿姨的低配版——好像我比較和藹可親,是來幫大家收發文件似的。
當然這個問題也不是無解。最厲害是朋友大茵,她以前少白頭,染發也不能全覆蓋,我們剛認識的那些年,她就抱怨過有人叫她奶奶,算是對我們被叫作阿姨的一個安慰。
一晃二十年過去了,現在她幹脆不染發,一頭白發飄着,人又飒,整體風格相當朋克——唬得陌生人奶奶、阿姨都叫不出來。總覺得在《樂隊的夏天》裡見過她。
她這個打法,對我們有借鑒意義。
所以,最終确定了三個解決方案:
自己默認阿姨就是女士的意思;
你可以犯我,但我不犯人;
老當益壯,旁若無人。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