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國學小呆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國學經典《三字經》中“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的相關講解。
那麼整句“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的具體含義是:
我國古代人把制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
這句《三字經》其實就是要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
音樂可陶冶人的情懷,我國文明久遠、曆史悠久,文化豐富,音樂也非常突出。
匏瓜、陶土、皮革、木頭、玉石、金屬、絲弦和竹子這八音就是集中展現,它們的音色各有特色,我們的耳朵能輕易地分辨出它們的不同。
八音變化組合産生各種各樣美妙的旋律,豐富我們的感情世界,增強人的修養,調劑人的身心,優美的東方音樂更具迷人特色。
與這句《三字經》講述的道理相關,有一個叫做故事,叫做《伯牙遇知音》。
故事是這個樣子的:
春秋時代,一個叫俞伯牙的人很精通琴藝,但他卻一直找不到一個能真正欣賞他音樂的人。
一次,俞伯牙出使楚國,突然心血來潮,讓船夫把船靠了岸,忘情地彈起琴來。
悠揚的琴聲傳入山中,把正在打柴的鐘子期吸引到了江邊,他屏息靜聽,立刻猜出俞伯牙琴聲蘊含的含義。
俞伯牙和鐘子期成了一見如故的好朋友,并且約定好了來年再見。
一年後,俞伯牙滿懷欣喜啟程探訪鐘子期,沒想到鐘子期卻生病去世了。
悲痛不已的俞伯牙來到好友的墳前,哀怨地彈完一首曲子之後,把琴摔在地上,傷心道:“知音不在了,還彈琴給誰聽呢?”
故事講完了,其中的道理你都明白了嘛?
好了,我們今天的學習就到這裡了,如果喜歡小呆的講解,請點關注,有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