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一座古老的城市,3000多年前的盤龍城遺址和1800多年前的卻月城都證明了這一點;武漢又是一座年輕的城市,直到上世紀20年代武昌、漢口和漢陽三鎮才合并為一座城市,有了“駕乎津門,直追滬上”的輝煌。
航拍漢口老租界區
把時間線拉長,現在的武漢是一座1000多萬人口的大城了,但是縱觀曆史,武漢地區最有曆史底蘊處莫過于武昌和漢陽,就算是漢口也隻是後來居上,至于青山區更是因武鋼的興建才崛起的,光谷則是在改革開放之後一騎絕塵,漢口、青山和光谷是武漢最典型的移民區。
先來說說漢口。明成化年間(1465-1487),漢水入江口一改多元散射的特征,開始固定從蔡店、臨嶂山、郭師口,再出大别山,南入長江。現在站在龍王廟那裡可以看到長江和漢江兩江交彙,浩浩蕩蕩,十分壯觀,為何唐朝大詩人李白來時沒有揮筆贊美兩江交彙的壯美景色?因為那時長江和漢江在武漢地區沒有一個固定的入江口,那時漢水有很多水口同時入江,并不壯觀。
明中期這次漢水改道奠定了漢口崛起的基礎。到1525年,漢水口北岸(今天的漢口一側)已經有了630間房屋,再過幾十年至萬曆年間,漢口成為整個湖廣地區(湖南和湖北兩省)漕糧轉運口岸,後又成了“楚商行鹽”的總口岸,到明末漢口已經有了近萬戶居民。
武漢長江和漢江交彙
經過幾百年的積累,到1813年漢口已經有了129183口,被譽為“九州名鎮”。清末漢口開埠,列強紛至沓來,客觀上為漢口帶來了先進的思想和技術,漢口率先進入近代化,到上世紀30年代,漢口已經是擁有50萬人口的大都會,成為國内最大的幾座城市之一。
漢口的人口構成非常複雜。因溝通長江和漢江,地處南北和東西之間,交通便利,接收了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既有大量山陝、江浙等地區商人來此經商,又有很多因水患而破産的農民攜家帶口“闖漢口”,成為漢口碼頭的工人、車夫,從事着一些社會底層的工作。
漢口的移民以破産農民居多,有些人诟病漢口人素質不夠高,大概和這段曆史有關。
寶武鋼鐵
至于青山區的移民是最好解釋的。建國之初武漢因城市基礎好,交通便利,周邊地區又有豐富的鐵礦、煤礦等礦産資源,武鋼遂選址武漢青山鎮(後改名青山區)。
武鋼是我國第一個大型鋼鐵項目,投資額是11.7億元,這個數字現在可能不大,但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這是一筆巨款,要知道同一時期鄭州建有國棉一廠到國棉六廠,整整六個大型紡織廠的投資總額是1.76億元,兩相對比,可以看出武鋼規模之大。
武鋼的興建帶來了大量的東北人,現在的青山區有很多東北地名,本溪街、旅大街、撫順街……,一長串地名的背後,折射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也說明青山是一個移民區。
武漢青山區紅鋼城
至于光谷,這是大家最熟悉的地方。每一座城市為了産業轉型幾乎都會成立幾個新區,光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光谷的産業是武漢最發達,最有前途的,因此吸引了大量的高知分子,尤其是吸引了在武漢各個高校畢業的大學生,這是武漢高教優勢的體現。
如今的大城市不是一元化的,而是多元化的,不是單一中心的,而是多中心的。一個充滿經濟活力的地區,必然能吸引到很多外地人,經過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他們便會本土化,成為徹底的本地人,從這個角度來看,漢口和青山的移民,早已成為了武漢人,而從四面八方到光谷工作的人們,也正在成為武漢新市民。
你認為如今武漢最有經濟活力的新區是哪一個?歡迎留言分享你在這座城市經曆的點點滴滴!
武漢光谷轉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