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編輯:曈曈
說到中秋,自然而然會想到月亮、月餅,拜月、嫦娥、玉兔等……
那麼,這些元素究竟哪兒來的呢?它們跟中秋節的内涵,有哪些聯系呢?除了吃月餅,怎樣在學校、家中帶孩子過有意義的中秋節慶?
“中”代表一種平衡。
從季節來看,春天可以看做是由冬(即蘊藏的狀态),到夏(即生長到極點)的過渡;那麼秋天,可以看做由三伏天(熱到極緻),慢慢到冬至(陰或者涼到極緻)的過渡。
所以,秋天和春天,可以看作是“中”,是陰陽平衡的一個時間。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在春分和秋分的時候,晝和夜是平分的。
所以,秋是由生發的狀态轉到收藏的狀态中間,而中秋又是在秋天的中間,那麼這一天有什麼特點呢?
通常在十五的時候,太陽,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線上 。隻有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的才是月圓。
因此,過節不僅僅是挂曆上的日子,它是宇宙的一個事件。我們慶祝的實際上是這樣一個天文事件。
秋天,萬物聽從節令的召喚進入凋零的狀态。節令是來自上天的指令——天告訴自然萬物:從這時起,光變少了,你們将不會從外在得到如此多的溫暖了。那麼萬物都将會聽從這樣的召喚開始進入“蘊藏溫暖”的階段。
仔細想一下,燃燒木材,植物稭稈的“火”,必然有溫暖和光明,其實這種溫暖和光明,是植物把春夏季的陽光照射,蘊藏在了枝條裡的。随着秋天到來,枝條裡的水分慢慢散失,“溫暖”就沉積其中。所以“火”也可以說是“溫暖”的意思。
“秋”字中的“禾”,在我看來不僅指植物,它包括其實植物代表的很多東西。還有動物,就像松鼠在秋天時儲存食物,以備開春天氣尚寒還不夠溫暖時享用,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在儲存溫暖。任何作物(動物和植物)要想煥發生機,想要維持生存,就必須依賴于溫暖。
所以秋天的“秋”字代表秋天中的溫暖、光明都以物質的形式存續,或者說是固定在了物質裡。不再象夏天一樣現于外在,而是蘊藏于内在。
秋收,意味意味着收集溫暖、收光明、收陽氣,把陽氣和光明都收藏于物質當中,這就是秋的本義。
整個中秋的内涵就是把外在的光明和溫暖收藏于物質當中。當外在的光明和溫暖退卻的時候,我們就要收集物質中的光明和溫暖,以備天寒地凍、陽光稀少、溫度低冷的時候使用。
在談到節慶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做的是認清楚節慶的本意與天地陰陽的關聯。
在天時來看,中秋是一年之中,陰陽之間,最冷的冬至與最熱的夏至中間的一點(也就是秋分),中秋往往是秋分過後的第一個月圓。年中、月中謂之“中秋”。
“秋”字可以很好的反映出與大地的關聯:所有的物質開始蘊藏,由生發的狀态(春天),到長極的狀态(夏天),到秋天轉為收的狀态,為藏的狀态(冬天)做準備。
秋天容易天幹物燥,因為陽氣減少,水分無法蒸騰到空氣中。空氣中的水分也慢慢凝結于大地上,形成霜、露。
這樣外在的變化,人自然會呼應到。秋天我們的體表不再像夏天那樣有很多汗,水分開始蘊藏在身體之内。毛孔處于收縮、緊張的狀态,來保存熱量,避免熱量散失,同時也會增加衣物、被子來保存熱量。這樣我們的體表就自然而然地變燥了。肺主表,所以秋天肺也是比較燥。因此,秋天我們要吃一些潤肺、潤燥的東西。
除了天,除了地,我們要談一談人和。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回想一下,春天人們通常充滿希望。春天的時候我們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我們的自我、興趣開始向外發散。我們總是向外的,去踏青、去探索,去交朋友,這個時候不會有思念之情。這呼應了春天陽氣生發的狀态。
去向外在,更多的我們可以融為一體;而秋天,我們的自我開始向内入駐。我們更向内收,更抑郁。回到内在,在某種意義上,不期然地就會形成一種分離。這種分離産生一種孤獨感。
因為我們從秋分開始越來越在體内覺醒,清醒的看待事物是好的,但由于過于清醒而造成挑剔和指責,就容易極端。比方說這個時候我們更多的看到别人的短處,人和人之間更容易不合,産生更多疏離感,也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短處,更悲觀,甚至抑郁。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用慶典來營造出一種氛圍,來幫助我們更好的平衡自然的特質。在節日的層面上,如果可以呼應節日對人的影響,就會有效地幫助人們平衡天地所給人帶來負面的影響。
每個節日都有一個傳統的食物,它與節慶、節令的本義相呼應。在中秋節的時候,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喜聞樂見的月餅。
月餅有很多傳說,其中一個是,以前打仗時做飯不容易,為了讓士兵打仗時有充足的營養,有人就發明了月餅,打仗時候讓士兵多帶幾個,吃了就很有力量。
月餅外面通常是由面食做成,裡面是種子、各種果仁或者果脯,花生、芝麻,或者肉、蛋。它包含的全是濃縮的營養(雖然現在更多人稱為熱量)。
無論怎麼樣,你會發現月餅它非常樸素地體現了我們提到的“中”和“秋”:餡料都是位于其中,形狀呼應了“圓”,内裡蘊藏了豐富的營養。其中的營養可以給人提供很多陽氣。
所以,月餅本身呼應了月亮,呼應了陽氣收藏、蟄伏的狀态,也象征着團圓和圓滿。
這個時候每個人都是一種不算圓滿的狀态,都感覺自己是分離的。所以這個時候特别需要與他人聚在一起,這種歡聚就會平衡我們個人的疏離感。
所以,做月餅吃月餅,是很好的一個節慶的活動。
到中秋,我們還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燈,天燈,放河燈,孔明燈,西方刻南瓜燈,記得小時候我們課文裡還有蘿蔔燈,小桔燈。
那麼,燈是怎樣的象征?
*蓮花是一個很有能量的象征!
燈有一個特點:光都是進入到物體内裡,由内向外發亮。是不是能夠讓大家回想起秋天的本意:物中之光,陰中之陽,物質中的光明,夜晚中的光明。
所以這個燈在某種意義上也是體現了這一點:将物質中的光明和溫暖釋放出來。
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燈都在夜晚煥發光明。這種光明和溫暖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給人帶來希望和勇氣。因為這個時候我們很悲觀,極容易看到别人不好的一面。
所以我們要點亮光明,溫暖内在,對萬事萬物都升起感恩。感恩我們收獲了足夠多的春夏天的光明和溫暖,哪怕面對即将到來的漫漫寒冬也充滿希望。
這種寬廣的感恩之心,可以平衡内在的過于清醒和疏離的狀态,這是非常需要勇氣的。
關于中秋,有一些廣為流傳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此時我們如此思念親人,如此渴望團聚。
那為什麼是這個時候?
為什麼不是七月十五?六月初一?
因為此刻我們的内在尤其清醒,讓我們越發體會到自己的孤獨。所以秋天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想回家,我們想團圓,我們想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起去感恩、依靠彼此的力量去對抗孤獨對抗寒冷和黑暗。
也就是用我們外在的團聚,去對抗内在的疏離。
隻要我們抓住節慶最根本的東西,我們可以有更好的,更多元的形式去慶祝中秋節。
但是有一點要提醒:慶祝是一種紀念,那麼紀念就意味着是一種重複。
所以對于中秋這樣一種陽加于陰、光之于暗、無形蘊藏于有形當中,或說濕陰中之陽,年中月中的節日。無論你采取怎樣的形式去紀念和慶祝,保持這種本意都是很重要的。
傳統首先就是要傳,繼承下去才會被人所記住和熟悉,這樣才會便于後人通過形式去探究它的本意。
我們身處其中的紛繁變化的社會,每天都是新的,每次活動都需要創新。新的東西會讓人緊張,而熟悉的東西讓人放松,就像老友、老歌、老地點、老時間、老的習慣,可以幫助人放松,幫助我們平複這個快節奏、多元化、多樣化的時代帶來的緊張感。
而這一點,對孩子來說尤為重要,對這個時代的孩子來說特别重要。
那麼,給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過中秋節,如何安排?
幼兒園是善的培養,意志的培養。小學是審美的培養,也有意志的工作,但是意志工作開始更多地進入感受,更多地由美帶入進來,由藝術帶入進來。
換句話說,幼兒園的孩子不需要理解太多,他更多地需要享受這種美,享受中秋的氛圍,通過感受味道和氛圍,去參與到節慶當中。
在幼兒園裡,小孩子最活躍的是消化系統。幼兒園過節慶,最重要的是可以跟吃産生關聯。像中秋節,做月餅是一個非常好的活動。
做月餅之前的準備,有大量意志的工作,這些幼兒園孩子都可以參與。
而小學的孩子,我們更多提倡的是他的呼吸和韻律系統。在節慶當中有他們工作的安排。他們要去創造美,而不僅僅是享受這個美。他們要在實際的行動中,通過自己的手,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把美呈現出來。
比如在成人的引導下——
幼兒園可以負責做月餅;
一年級孩子可以做慶典用的燈;
小學中年級,三四年級的孩子可以負責偶戲的制作和演出;
五六年級的孩子他們更有自律的特點,他們就可以主持和承載祭祀的環節;
高年級的孩子也可以出燈謎。
這樣的話,整個學校都沉浸在這個節慶的氛圍當中。每個孩子都承擔了單一的工作,這個工作就可以很深入,很完整。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雖然每個節日的氛圍或元素,對社區來說是同樣的。但是每個孩子都對節日有不同的期待,因為每次到了這個節日他們可以承擔一個更有挑戰性的工作。
▲
中秋節慶手工:紙星燈
一張畫了濕水彩的水彩紙,食用油,剪刀,小蠟燭就可以做成
在幼兒園,孩子們挑戰他們自己的身體;在小學,孩子們挑戰他們的意志感受;在高段時,孩子挑戰他們的思考。這樣,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既有重複,但又有新的滋養和教育内涵的過節形式。
此外,中秋節其實适合家的氛圍,如果在中秋節能夠邀請家人來參加,這也不失為一個在過節的同時,與家人團聚的機會。
我相信這是一個令所有人都非常難忘的中秋。在這樣的夜晚,我們跟天地,跟他人,跟自己,通過自己的行動、感受和思考,又建立了一次新的連接。不同年齡段的人,孩子或大人,都在這個活動中,既有了參與與付出,又有享受與得到。
這樣的一個節日,至少需要半個月至一個月的準備。在幼兒園老師可能提前兩周或一個月就開始做中秋的晨圈,唱中秋的歌。
在小學,不管這個年齡段承擔的是什麼角色活動,可能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準備材料制作。
同時在老師的帶領下,家長們提前一個月開始學習中秋節的内涵。因為隻有洞察了這些内涵,在承擔具體工作的時候,才會充滿意義和價值感。之後在帶領孩子們去做事的時候,狀态會很不一樣。
作為成人,你期待節日嗎?
中秋節對你而言隻是意味着放假嗎?
過節的時候,通常說我們給孩子過節,其實事實并非如此。但真正意義上,重要的是如何給成人過節。
如果這個節日對成人而言充滿了意義,我們很興奮地去準備,去操辦。我們充滿了期待和盼望,充滿了敬畏之心,去過這個節,孩子們就會感受到其中精神的内涵。
就像我們小時候,實際是通過看成人過節的狀态,去感知這個節日的品質和意義。如果成人們過節隻是忙碌或應付,隻注意“月餅買了嗎?”春節時“肉買了嗎,新衣服買了嗎”,孩子們就會更多地從物質層面去理解節日了。
所以,無論在一個社群裡還是一個家庭,不論群體的大小,成人如何過節,更重要!
雖然要考慮到孩子的參與,但我覺得成人應該是節日的核心。成人應該作為一個節日的精神載體,然後引領孩子去參與其中,這才是一個成功的節慶。
也隻有這樣的形式,才能夠把一些文化的内涵,把一些天地的道理,陰陽的真理,通過有形的可以感知的形式,大家都喜歡和享受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傳遞給我們的後輩,真正地身體力行地由上而下地傳遞下去。
衷心希望每一位朋友,能夠通過節慶,與天,與地,與人,與我,有一次真正的相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