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最好的緻敬就是青年

最好的緻敬就是青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8 18:18:14

最好的緻敬就是青年?網絡平台上,青年正前所未有地受到關注剛剛過去的五四青年節,有不少向青年緻敬的視頻和短片它們在廣泛傳播和引發熱議的同時,也讓我們反思:如何與年輕人進行對話,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最好的緻敬就是青年?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最好的緻敬就是青年(緻敬的熱潮消散)1

最好的緻敬就是青年

網絡平台上,青年正前所未有地受到關注。剛剛過去的五四青年節,有不少向青年緻敬的視頻和短片。它們在廣泛傳播和引發熱議的同時,也讓我們反思:如何與年輕人進行對話。

實際上,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青年一代呈現出勇敢善良、積極上進、熱情樂觀、蓬勃的朝氣。2021年,中印邊境沖突現場視頻首次公開,祁發寶等戍邊英雄讓人們看到了青年以身許國的偉大品格和責任擔當。這些英雄是青年中最為閃耀的群體。與此同時,我們更多的青年,或正在深造提升,或剛剛進入工作崗位,他們正在默默地為自己、家庭和社會做着平凡而可敬的付出,他們理應受到尊重、理解和支持。

緻敬青年,不僅僅是對青年的關注和期待,也是一種理解和溝通。在“緻敬”的熱潮消散之後,我們更應該思考:怎樣才能真正理解青年。

比如,面向青年的演講,想要赢得廣泛的認同,就需要演講者能夠與收聽者建構一種平等的溝通關系,演講内容與青年的實際訴求要有一定的契合性。如果脫離社會實際,僅僅使用空洞、沒有思想性、缺乏社會關系、經濟關系和心理關系的話語,受衆就會對演講者失去信任,甚至産生逆反心理。

因此,與青年的對話,應該貼近青年的社會實際和社會心理,否則就會造成話語虛化。斯圖亞特·霍爾認為,在傳播的過程中,傳播者出于自己的目的,有選擇地對信息、符号進行編碼和操控。但是,接收者或者信息的解碼者,并不會直接接受傳送來的内容,而會根據自身的經驗或見解,對接收到的内容進行诠釋,甚至抗拒傳播者帶有目的性的“說教”。

需要注意的是,青年是一個群體概念,他們有不同的文化圈層。并且,随着社會文化的日益多元化,越來越多的青年“亞文化”流行起來。比如過去,人們一提起某些新媒體平台,首先想到的是“鬼畜”“二次元”等符号,這些“亞文化”标簽在一定意義上,難以獲得主流圈層的認可。但是,當下年輕人已經構建了不同的文化圈,在圈層裡,他們因共同的興趣、話題和文化而營造了屬于自己的話語和記憶。曾經的“亞文化”,正在産生強大的影響力,并逐漸擁有自己的網絡話語權。如何了解、理解、引導這些網絡“亞文化”,感知不同圈層中的青年,恐怕不是簡單地說教、不加區别地喊話就能成功。

與青年平等對話,需要用積極的價值觀來引導青年亞文化。話語主導者需要寬容和讓渡,面對已經出現的亞文化現象,用一種包容的心态去面對,而不是單向地說教。溝通是渴望接觸無法接觸的他者的過程,要相信總有一些超越差異、增進溝通的價值理念,讓人們彼此靠近,讓青年在潤物細無聲中接納主流話語,減少排斥和摩擦。

與青年平等對話,還需重視青年的訴求,減少青年的現實心理落差。最近幾年,随着社交媒體的普及,3億多青年網民已經成為網絡世界的主力。他們不但能夠用各種藝術符号解構嚴肅主流文化,而且也能夠利用新技術與視聽産品同步表達觀點,争取網絡輿論的話語權。但是,在現實社會中,由于社會資本、組織權力以及知識結構等因素的影響,一些年輕人可能面對網絡話語權強勢與現實話語權微弱的落差。這會讓他們在網絡上“放大”某些情緒,以至于激發某些極端事件。對此,在組織關懷、企業文化、社會導向上,必須讓青年的現實訴求“落地”,真正開釋他們的困惑、解決其面臨的現實問題。

期待平等對話的青年,不是被網絡流量收割的“韭菜”。新媒體平台的激勵話語,不能隻是噱頭,要謹慎設置議題,不能隻制造“虛幻的想象”,最終引發年輕人的不滿和反感,失去他們的喜愛和信任。新媒體平台應該守正創新,成為青年感知社會、表達主張的“傳感器”,在反映真實社會生活狀況的同時,以更好的内容産品幫助青年适應社會、認知世界。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傳播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

聶書江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