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坎尼和紮馬會戰

坎尼和紮馬會戰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8 18:25:56

#天南地北大拜年#

紮馬之戰

公元前202年秋天,在第二次布匿戰争期間,西庇阿統率的羅馬軍隊與漢尼拔統率的迦太基軍隊在非洲的紮馬地區進行的紮馬戰役,是漢尼拔與西庇阿唯一的一次正面沖突,是漢尼拔一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戰敗。這一仗雙方投入的兵力都在4萬人左右,從人數上看起來似乎勢均力敵,但其實不然,西庇阿所率領的是訓練有素的精兵。漢尼拔戰法的精髓在于兩翼騎兵的機動性和包抄,而這時候其精銳的努米迪亞騎兵在意大利已經損失殆盡,到非洲臨時拼湊的部隊其實不堪一擊。

西庇阿在第二次布匿戰争爆發時,随同作為羅馬執政官的父親轉戰北意大利,曾敗于漢尼拔的手下,公元前216年,西庇阿在漢尼拔圍殲羅馬軍隊的坎尼戰役中僥幸逃脫後,認真地研究了漢尼拔的戰略戰術。公元前210年,他的父親戰死在西班牙,年僅24歲的西庇阿自告奮勇,出征西班牙,在近5年的時間内,攻占了新迦太基城,斷絕了漢尼拔的後援,基本上掃除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勢力。公元前205年,西庇阿成了羅馬最年輕的執政官,次年奉命率軍遠征迦太基本土。

公元前203年秋,西庇阿幾乎兵臨迦太基城下,在這種形勢下,迦太基的主和派越來越占上風,迦太基的元老院派遣使臣與西庇阿見面,商議了講和的條件,西庇阿直言不諱地說他更願意打出一場徹底的勝利來。盡管如此,他還是提出了休戰的條件,迦太基人接受了這些條件,并同意派遣使臣赴羅馬,羅馬元老院最終也批準了這個和約。

正當迦太基和羅馬之間的談判活動尚在進行過程中時,漢尼拔在布魯提翁在未遇到任何阻攔的情況下順利率領他遠征意大利的軍隊登船并平安抵達了非洲的萊普提斯。由于缺乏渡船,返回的漢尼拔已經全無騎兵,到達非洲後,他又接手了弟弟瑪戈的殘部1萬多人。漢尼拔的返回,使迦太基主戰派的勢力大增,主和派被趕下台,先前與羅馬之間議定的和約也遭到了否決。

坎尼和紮馬會戰(圍殲戰役的代名詞坎尼會戰)1

在擎徽手的帶領下,羅馬軍團戰士用木杆扛着自己的裝備跨越一座用船隻架設起來的浮橋

在擎徽手的帶領下,羅馬軍團戰士用木杆扛着自己的裝備跨越一座用船隻架設起來的浮橋。

迦太基朝野上下對他們心目中的“戰神”漢尼拔寄予了厚望,讓他全權負責與西庇阿作戰。漢尼拔明白他此時的實力尚不足與西庇阿直接對陣,于是加緊組建和訓練軍隊,他不但接收了瑪戈的萬餘殘部,還征召迦太基青壯年男子入伍,重新建立了一支軍隊。可惜迦太基的民衆并不像羅馬民衆那樣全力以赴地投入戰争,他并沒召到多少兵,而迦太基的元老院又三番五次催促他立刻出征去打垮西庇阿。

漢尼拔明白自己手下的烏合之衆根本不足以開戰,受過嚴格訓練和具有實戰經驗的羅馬軍隊在素質上要遠遠超過迦太基軍隊,因此盡力頂住壓力,拒絕匆忙出兵,而把精力放在訓練部隊和招募騎兵上。但迦太基的朝野上下是無法忍受他們的軍事統帥坐視國土慘遭羅馬人蹂躏而按兵不動的,怨聲鼎沸之下,漢尼拔最終沒能頂住壓力,隻好率軍與羅馬軍隊開戰。公元前202年10月19日,漢尼拔和西庇阿各自率領的大軍在紮馬平原擺開了陣勢,準備進行第二次布匿戰争的最後一場決戰,參戰的羅馬軍隊有3萬名步兵和8000名騎兵,而迦太基的軍隊有3.6萬名步兵和3000名騎兵。

坎尼和紮馬會戰(圍殲戰役的代名詞坎尼會戰)2

這是畫家阿勒特·皮耶科代克所創作的油畫,描繪了西庇阿在紮馬擊敗漢尼拔的情景。

戰鬥一開始,漢尼拔先發制人,以戰象發起沖擊,80頭龐然大物排成一字長蛇陣,高聲怒吼,邁開大步向羅馬軍隊猛沖而去,場面驚心動魄。但西庇阿對此早有準備,在其第一條戰線裡集中了所有的号兵,幾百支軍号突然齊鳴,士兵們用刀拍打着盾牌,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那些龐然大物也許是缺乏訓練,隻有一部分沖入了羅馬軍隊的陣地,大部分不是被趕到旁邊,就是掉過頭來向迦太基軍隊沖去,結果沖亂了迦太基軍隊的騎兵,反而幫了西庇阿的大忙,使得羅馬軍隊的騎兵得以将迦太基的騎兵趕出了戰場。

西庇阿對付戰象的這一手并不是他發明創造的,在50多年前的突尼斯戰役中,羅馬執政官裡古盧斯就曾采用了同樣的方法去對付迦太基的戰象,可是那次裡古盧斯的陣地仍然被迦太基的戰象沖得七零八落,導緻了慘敗。這次西庇阿因此而獲得了成功,不能不說迦太基确實是氣數已盡。後世史學家認為此戰中迦太基戰象的拙劣表現,很可能是因為大多數戰象馴化不久就倉促上陣,所以容易受驚。無論如何,漢尼拔寄予厚望的戰象沖擊不僅未能奏效,還殃及了兩翼的騎兵。羅馬騎兵随即發起攻擊,并緊追不放。不過羅馬的騎兵也因此暫時無法投入主戰場上的戰鬥,這是漢尼拔唯一的取勝機會,即乘羅馬騎兵返回之前徹底擊破西庇阿的步兵戰陣。

雙方的隊列漸漸靠近了,并開始了搏鬥,漢尼拔的第一條戰線由他弟弟瑪戈的殘部所組成,他們雖然打得很頑強,但還是慢慢被羅馬步兵逼得一步步向後敗退。這時漢尼拔所擔心的事情出現了,他布置在第二條戰線中的新兵看到第一條戰線退了下來,未待接戰便喪失了勇氣。他們驚恐萬狀地四散逃命,其中許多人在向後逃時被第三排漢尼拔的那些老兵砍死。盡管戰局不利,但漢尼拔那批老兵卻堅決地頂住了羅馬步兵的進攻,老兵們面對西庇阿在數量實力上遠占優勢的精銳軍團拼死力戰,保持着戰線不被打垮,他們是漢尼拔最後的希望。

漢尼拔正準備指揮那些老兵去進攻陣腳已亂的羅馬步兵,羅馬的騎兵在完成了驅逐迦太基騎兵的任務後,已經返回了戰場,他們從迦太基軍的後方像潮水一般地湧了上來,馬蹄聲驚天動地,與此同時,士氣大振的羅馬步兵也從正面再次發起攻擊,在羅馬軍隊的前後夾擊下,漢尼拔意識到大勢已去,隻好丢下陷入混戰中的迦太基軍隊,在親兵的護衛下逃離了戰場。他那些從意大利戰場帶回來的老兵們絕大多數不屈戰死,傷亡達到萬人之衆,而羅馬人則隻損失了3000餘人。在人力和物力上占有優勢的西庇阿終于赢得了當天的戰役,同時也赢得了整個戰争,因為迦太基此後已經沒有力量再與羅馬開戰了。

坎尼和紮馬會戰(圍殲戰役的代名詞坎尼會戰)3

羅馬士兵用投石器攻打迦太基的城門。

這兩位素以出奇制勝著稱于世的名将在紮馬相遇,卻訴諸一場蠻力的較量,戰術層面乏善可陳,這一點頗讓後人感到失望。他們的戰役部署雖然都很有針對性,但卻毫無新意,漢尼拔的三線配置并不是什麼戰術上的創新,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他沒有時間将自己屬下的三支部隊組合成為一個戰鬥整體;西庇阿也沒有上演他标志性的兩翼機動,分進合擊,而是老老實實地跟漢尼拔正面對決,将勝利完全寄托在羅馬官兵的戰鬥精神和素質上。

後世史學家認為,這兩位名将相互忌憚,都擔心自己的戰術機動會被對方識破而弄巧成拙,于是索性返璞歸真,像古希臘英雄史詩一般正大光明地較量一番。此戰西庇阿也決非穩操勝券,倘若羅馬騎兵未能及時趕回參戰,漢尼拔很可能會擊敗他的步兵而取得戰役的勝利。

許多史學家都曾對紮馬戰役中的兩位将領作過比較,他們一般都将漢尼拔置于西庇阿之上,因為西庇阿雖然赢得了最後勝利,但如果西庇阿與漢尼拔的較量發生在漢尼拔的鼎盛時期——當時迦太基騎兵曾使許多羅馬指揮官膽戰心驚,而他的步兵也能與騎兵密切配合協同作戰——那麼戰争的結果肯定會大不相同。其實這樣評論未必公允,作為一個名将,要善于揚長避短,明知實力不如人而硬拼,可見漢尼拔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紮馬戰役以後,漢尼拔收攏殘餘部隊,隻有不足萬人,這位昔日戰無不勝的名将黯然地返回了迦太基城,向迦太基元老院沉痛宣布:“我們戰敗了,不僅輸掉了一場戰役,也輸掉了這場戰争。”迦太基元老院眼見唯一的希望已經破滅,除了停戰求和之外再無别的出路,不得不再次派出使節去向西庇阿求和。得勝後的西庇阿在與迦太基重新簽訂和約後返回羅馬,成了羅馬的英雄。毫無疑問,西庇阿是羅馬最偉大的将領之一,但教會西庇阿與其他羅馬将領如何打勝仗的人,恰恰正是漢尼拔。

坎尼和紮馬會戰(圍殲戰役的代名詞坎尼會戰)4

這是17世紀法國藝術家克勞德·奧蘭創作的油畫,表現的是羅馬殖民者前往行省迦太基。

坎尼會戰

特雷比亞河戰役之後,漢尼拔所指揮的迦太基軍隊聲威大振,在糧草和兵源都在當地得到補充後,迦太基軍隊又接連打了幾場勝仗。接二連三的慘敗沉重打擊了羅馬人的自信心,羅馬元老院破天荒地選舉保守持重的法比尤斯為獨裁者,統一指揮與漢尼拔的戰争。

坎尼和紮馬會戰(圍殲戰役的代名詞坎尼會戰)5

漢尼拔的“坦克”

最著名的戰象屬于迦太基統帥漢尼拔。公元前216年,在意大利南部與羅馬人進行的坎尼戰役中,他使用了從西班牙帶來的大象。

法比尤斯明白羅馬軍中沒有人能比得上漢尼拔的軍事天才,于是采取了避免同漢尼拔進行決戰的辦法,他所率領的羅馬軍隊隻是遠遠尾随着漢尼拔大軍,并不與之交戰,希望通過羅馬海軍的海上封鎖拖垮漢尼拔的大軍。為了促使羅馬軍隊決戰,漢尼拔大軍在意大利鄉村到處燒殺劫掠,但法比尤斯不為所動。時間一長,羅馬的元老院沉不住氣了,當法比尤斯任職期滿後,主戰派的瓦羅和保盧斯當選為新一屆的執政官,羅馬的國策也從消極避戰轉變為積極求戰。

為了截斷羅馬城的糧食補給并進一步打擊羅馬人的士氣,漢尼拔決定進軍位于意大利南方的羅馬重要糧倉坎尼城。公元前216年春,漢尼拔揮師攻占了坎尼,奪取了羅馬人的糧倉,迦太基遠征軍的後勤補給問題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這對羅馬來說确是一個緻命的威脅。為了切斷迦太基軍隊的生命線,羅馬人必須重新奪回坎尼城。

鑒于嚴峻的形勢,羅馬執政官瓦羅親自統率8萬名步兵和6000名騎兵向坎尼進發,決心奪回這座城市。動用這樣龐大的兵力是羅馬共和國成立以來前所未見的。8月2日上午,兩支軍隊在意大利南部奧菲多河畔的坎尼城外相遇,西方軍事史上的經典戰役坎尼戰役拉開了序幕。

羅馬軍隊與迦太基軍隊在坎尼附近的海邊平原各自擺開了陣勢,準備決一死戰。羅馬軍隊的統帥瓦羅倚仗着手中擁有優勢的兵力,擺開一種進攻的陣勢。在當時,羅馬軍團的組織和戰術都是相當先進的,參戰的士兵都是紀律嚴明、訓練有素的羅馬子弟,這支大軍士氣高昂,戰鬥力可以說是首屈一指。随着進攻的号角聲,8萬名羅馬士兵排着密集的方陣,邁着整齊的步伐,如同大海漲潮一般穩步向前。

坎尼戰役前,漢尼拔早已細心地考察了戰場的環境,迦太基的軍隊占據了戰場上的有利位置,漢尼拔把他的大軍布置在一個居高臨下的緩坡上,當地的海風很強,迦太基的軍隊處在背對着風向的位置。這次會戰,迦太基隻有5萬多人,總兵力處于劣勢,但他的騎兵數量卻遠遠多于羅馬軍隊。漢尼拔的騎兵包括2000西班牙重裝騎兵、3000努米迪亞輕騎兵,以及5000高盧騎兵。西班牙盛産良馬,雖然西班牙騎兵身披重甲,他們的坐騎依然能夠奔跑如飛。漢尼拔已經預料到羅馬軍隊将從中央突破,他的意圖就是等羅馬軍團在中央突破以後,用他最得力的利比亞步兵從兩側夾擊敵軍。

戰鬥的進展果然如漢尼拔所料,羅馬步兵一開始就全力向迦太基步兵戰線中央猛攻,不一會兒,中央的迦太基步兵抵擋不住羅馬步兵的兇猛進攻,便向後退卻,原來凸向羅馬人的部分,現在凹了進去。羅馬步兵越陷越深,當羅馬軍隊深入一定程度時,漢尼拔又指揮他的精銳步兵迅速擠壓敵軍的兩翼。與此同時,迦太基騎兵已擊敗了數量較少的羅馬騎兵,并攻向了羅馬中軍的後方,對其完成包圍。正午到了,像往常一樣,海面上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戰場上卷起了漫天的沙土,使面對東方的羅馬士兵難以睜開雙眼,時機已到,漢尼拔毫不遲疑地發起了全線反攻的命令。

落入了一個巨大陷阱中的羅馬士兵在迦太基軍隊的三面夾擊之下擠成一團,盡管羅馬将士拼死抵抗,但終究難挽大局,黃昏到來之前,被分割包圍的羅馬軍隊已被逐個擊破。最終,大約7萬多名羅馬士兵戰死或被俘,兩名統帥之一的執政官保盧斯與80名元老成員一同陣亡,隻有少數沒鑽進口袋的人僥幸逃了出去。坎尼戰役使羅馬喪失了1/5的青壯年,貴族階層更是損失慘重,陣亡的5萬多羅馬士兵中間,羅馬騎士團成員高達數千人。而迦太基方面僅陣亡了6000餘人,其中絕大多數是高盧士兵。戰役結束後,漢尼拔的弟弟瑪戈奉命返回迦太基,向元老院述職。他的随從擡進一個大筐,将羅馬陣亡貴族的數千枚标志性的金戒指如同潑水一般傾倒在了迦太基元老院的大廳中央。

在西方戰争史上,坎尼戰役被稱為軍事藝術上無與倫比的典範,“坎尼”成了圍殲戰役的代名詞和以劣勢兵力包圍并全殲敵人的範例,被載入了軍事學術的史冊。

這是漢尼拔在戰争指揮上的傑作之一,充分顯示了他卓越的指揮藝術和組織才能。漢尼拔巧妙地迂回和包圍敵人戰鬥隊形中最薄弱的兩翼,為了包圍羅馬軍隊的兩翼,他派出了迦太基軍隊中精銳的騎兵和步兵,在主要突擊點上對羅馬人造成了數量和質量上的優勢。

此役影響所及,使意大利不少城市以及西西裡、撒丁島等地紛紛背叛羅馬。對羅馬帝國來說,坎尼戰役是個難以承受的巨大災難,但漢尼拔沒有料到的是,坎尼的慘敗不但沒有擊垮羅馬,反而更加激發了羅馬人的鬥志。坎尼戰役後,羅馬總結失敗教訓,重新實行法比尤斯的戰略,避免決戰,積蓄力量,懲罰倒向漢尼拔的“同盟者”,切斷漢尼拔的補給,消耗迦太基軍隊的實力。為了重建軍隊,羅馬全民總動員,釋放了大批囚犯,還史無前例地解放了不少奴隸,到公元前211年,羅馬軍隊擴充到了25個軍團。

漢尼拔原以為人手奇缺的羅馬會用重金贖回被俘的士兵,當他得知羅馬不但拒絕贖回俘虜,而且通過法律要求羅馬士兵在今後的戰鬥中不成功便成仁時,不禁怅然長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