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團隊-人渣嘯西風
字數:3378,閱讀時間:約7分鐘
編者按:老舍先生在小說《斷魂槍》裡說“月棍年刀一輩子槍”,這句話也是流傳甚廣,大家深以為然。長槍在中國兵器中的地位一向也是很高的,被稱為百兵之王。隻要稍微練過一點兵器也就能懂,長槍面對其他兵器的時候是有着很大的優勢的,往往練上一禮拜長槍就能打的赢練了很久刀、劍的對手。但是這就有很多人疑惑,為什麼說“月棍年刀一輩子槍”,明明長槍很好練嘛。古代士兵用長槍的也是最多的,如果長槍真的很難上手,那也不應該随便來個普通士兵都能用長槍。所以為什麼說“月棍年刀一輩子槍”呢?
在中國傳統武術裡,刀、槍、棍、劍被稱為四門正兵,屬于有條件的話最好都練的的兵器。老話裡棍乃百兵之祖,一方面說的是棍可以算是最早的兵器,隻怕是古猿時代,那時的古猿就知道撿木棍作為武器來使用了。另一方面,棍法可以說和許多兵器的技法都是相通的,學好了棍法,各種長杆兵器基本都能拿起來就會用。可以算是各種長杆武器技法的源頭。
在中國傳統武術的訓練體系中,是要先學徒手技法,先學發力,練習肢體的協調性,以及有基本的格鬥概念以後再說上手兵器,如果空着手都打不好,手裡多個東西,學起來隻會更加困難。但是如果徒手練好了,開始練棍的話,一般來說練個把月就基本夠用了。
棍法沒有太多複雜的東西,學會發力,學會不同攻擊距離的變化,能知道怎麼躲閃格擋,知道怎麼抓住攻擊時機,這就差不多了。遭遇突發狀況的時候,一條長棍掄開,等閑三,五個人近不得身。
戚繼光兵書裡也有大棒,主要用法就是把對方騎兵從馬上怼下來,然後使勁砸,不管對方有沒有盔甲,大力出奇迹使勁砸就完事了。
但是如果是練刀,就不是練個把月就能出去跟人對抗的事了。有兵器格鬥經驗的朋友就能知道,就練個把月的刀,跟人打對抗,對面如果是老手,你的招都很難用出來,對面真能把你吊起來打。
練上一年,跟人打的時候才能說至少不是拿着靠本能瞎揮,對抗中跟對手能帶上招打出個正經攻防。
但過去要說練長槍,那就算練一輩子都有能繼續學習的招式,誰也不敢說練到什麼程度夠用了。這聽起來就像是三種兵器招式的複雜程度不同,好像是長槍能練的東西很多,刀法能練的招式中等,而棍法看起來能練的東西很少,三種兵器的訓練難度好像不一樣。
但這不過是表象罷了,根本原因是刀、槍、棍三種兵器在古代的内卷程度不同。
棍棒在過去,主要作為長杆武器拿來打基礎的技術,真拿來使用一般也就是民間拿來防身,因為鈍器傷害可控,拿來防身不容易惹下人命官司。
在戰場上就是給炮灰用,比較好訓練,壯丁隻要力氣夠,随便練練發把大棍子就拉去上戰場了。棍棒沒有必要往深了練,想往深了練有的是更好用的長杆武器。
但是在古代,刀就是士兵們普遍佩戴的武器了,裝備率顯然是要遠遠高于棍棒的。能佩戴刀的,起碼不算是炮灰部隊了。但因為刀短,所以一般來說刀在戰場上更多的是作為副武器來攜帶。主武器還是長杆武器為主。比如日本那些有劍聖稱号的宗師,他們上戰場的時候,也是拎根長槍,刀不過也是作為副武器來攜帶。
所以在古代刀确實得好好練一下,這樣短兵相接的時候才能保命。帶了刀就要會用,但是因為刀是副武器,所以其實也沒必要花費太大的心思去練,主要精力還是得放在主武器上面。
玩過長槍的朋友,其實應該都知道,長槍還是算比較容易上手的武器,學個一禮拜,好好練練攔拿紮,去跟拿刀的打吧,怕是就能勝率高過練了一年刀的。長槍打其他兵器勝率都更高,而且甚至不用下特别大的苦功就可以做到。但是正是因為長槍好用,所以戰場上大家都喜歡用長槍。
面對同樣的武器,你想活下去你就必須比别人用得更好才行。大家都拿長槍作為主武器,而且大家誰都不想被人殺。那麼就隻能卷起來。所以不斷地摳技術細節,挖空心思要比别人技巧更高。所以你花一輩子去精進長槍技術都不為過,因為這就是你活命的本事。
那麼中國傳統長槍的技法到底是什麼樣呢?其實長槍也出現各種分類,比如花槍、大槍、騎槍等等,以用于不同的場合。不同的長槍沒有高下之分,隻有更合适什麼場合的區别。比如大槍确實厲害,動辄3、4米起,5、6米也不算罕見。但是并不适合民間防身用,甚至都不太适合鄉勇對抗盜匪,因為太長了,使用并不靈活,需要依靠陣型才能保證威力。
而陣型訓練的訓練成本就比較高了,不是農閑時候随便練練就能練出來的。而過長的大槍面對複數敵人很容易被對方近身,不靈活,也不便攜。處于鄙視鍊下遊的花槍因為靈活,練好了還真的能在人堆裡殺個幾進幾出,不怕被近身。
但是現在一說長槍就是大槍才是長槍,花槍都是華而不實的東西。然而很多開口就說大槍如何如何的人大多并不知道真正的大槍什麼樣。很多人花高價買制作的精緻的杆子,再買個碩大看起來很拉風的槍頭,就覺得這就是大槍了。其實那才是真正的樣子貨。
很多人覺得夠大的槍頭看着才拉風,才有大槍的感覺,實際上我們看看兵書裡都是怎麼寫的:
凡槍刃宜利,有脊闊徑寸而上下殺之,長不過二寸,重不過一兩。竿宜頭軟、腰硬、尾粗。
——《齊民四術· 卷十·兵二》
凡長槍,鋒要輕利,重不過四兩,杆要稍輕,腰硬根粗。——《紀效新書》
▲存世重槍頭
“槍頭不過兩”這句話在明清各家兵書裡均有出現,至少有4、5本兵書都記載了這句話,按說這樣流傳甚廣,各家兵書都認可的道理,存世的應該都是這種不過兩的小槍頭才對,但是加配重的槍頭也是存世不少,一斤以上的老槍頭多的是。這又是為什麼?
▲騎兵持槍大多握中間
就是因為長槍越長槍頭就得越小,因為長槍你隻要握後半部就是一個巨大的費力杠杆,槍頭越重越難使用,槍杆也會被壓彎。重槍頭大多是短杆,依靠加重增加刺出的慣性來達到破甲效果。當然也有一部分騎槍的槍頭也比較重,因為騎槍大多握中間,而不是握後半部分。
▲不過一兩小槍頭
所以有槍頭不過四兩,還有槍頭不過一兩的,三、四米的長槍槍頭可以不過四兩,5、6米的長槍就得槍頭不過一兩,但凡學過杠杆原理的人都能懂這個道理,不然想要端平都困難,還談什麼使用?
▲筆者的長槍,一頭粗一頭細
為什麼兵書說“竿宜頭軟、腰硬、尾粗”?玩過正經大杆子的人都知道,一根自然生長的杆子,必然是一頭大一頭小,天然帶配重,重心自然靠後,所以尾粗頭細。
武術表演的花槍那是為了更好地看發力,所以用得更細更軟的杆子,方便評委在較遠距離就能通過杆子的彎曲方式看清楚發力正不正。武術表演的軟劍軟刀也是這個原理,但并不是說打仗的時候也用這麼軟的表演用器械。
▲白蠟林
一根3、4米長的大杆子,能長那麼長那麼直的,都細不了,不然一陣風過來樹自己就倒了,白蠟杆雖然以彈性好著稱,但是夠長的粗杆子都是漲了有年頭的,實際上并不軟。軟的那些都是速生1、2年的木材。年頭夠久的杆材晾幹後的更加堅硬,腰是足夠硬的。但是因為頭細,杆子頭是有彈性的。
杆子頭帶一點彈性,一來不震手,二來不容易斷,三來槍術基本功攔拿紮,槍尖向左下方劃弧為攔,槍尖向右下方劃弧為拿,這都是撥開對方長槍的防禦技法。
但是還是杠杆原理,長槍是費力杠杆,越長的杆子費力程度越高,你直接用杆子頭去撥對方杆子,如果你用的是硬木杆,你撥不開,隻能兩根杆子攪在一起,你撥不開對方,又不敢放開,就隻能貼着黏住對方杆子。
但是如果杆子頭有彈性,你用抖勁把它抖出去,就能直接磕開對方槍杆,然後你的杆子又彈回來,槍尖沖着對手,這就有一瞬間的攻擊窗口可以直接紮進去。這就是為什麼武術講究練抖大槍,你抖不起來大杆子,你就磕不開對方的杆子,你的槍就紮不出去。
所以沒有攔拿紮的歐洲出現推杆,兩邊長槍杆子黏住互推,然後拿短兵器的從杆子下面的空隙鑽過去近身砍對方長槍手。
而日本直接要求足輕拿長槍上下劈砸,砸開對方長槍。在中國人眼裡長槍隻是拿來拍人簡直莫名其妙理解不能。但這都是因為不同材質、不同技術導緻的不同戰術。
中國大槍技術講究的還是一個控制力,筆者見過用槍好手手一抖說讓長槍什麼部位彎曲就能在什麼部位彎曲,可以直接繞過對手格擋刺中對手。甚至說刺多深就能刺多深,不至于刺太深了不好拔,而是精準的刺中要害部位,多一分都不用。這些都是可以花一輩子去練的東西。
隻是現代社會這些技術已經用不上了,很少見正經練大槍的人了。大多隻是會個攔拿紮就敢直接收學費說教長槍。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将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