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曆史的古老文化民族。唐代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聯姻時,從中原帶去了大批工匠、藝人、文化典籍、醫方藥材等,之後金城公主又帶去了許多絲綢、谷物及樂隊等。這些都為藏族文化的發展增添了新鮮有益的成分,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經過千百年來的發展,藏族文化日益發達,積累了大量豐富的文化史料,僅用藏文書寫多的文學、曆史、宗教、藝術等方面的文獻,即浩如煙海,難以計數。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卷帙浩繁,流傳甚廣。藏族信奉的藏傳佛教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對漢文化、印度文化等博采衆長、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宗教文化,這種文化集中表現在遍布整個藏族、蒙古族、土族居住地區的佛教寺院中。寺院成為藏族文化藝術荟萃之所。青海藏族聚居的地區有喇嘛寺院530餘座,佛經4000餘種,其中塔爾寺、瞿壇寺、廣惠寺,紮藏寺、德欠寺、隆務寺、夏群寺、結古等,都以曆史悠久、建築雄偉、規模宏大、珍寶繁富而聞名于世。寺院裡的雕塑、壁畫、絨繡,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其中以“塔爾寺藝術三絕”(酥油花、堆繡、壁畫)和熱貢藝術為集大成者。
塔爾寺三絕“酥油花”
塔爾寺三絕“堆秀”
塔爾寺三絕“壁畫”
藏族能歌善舞,“卓舞”莊嚴凝重,“葉舞”熱情奔放,“熱巴舞”技巧高難,踢踏舞潑酒脫。“拉伊”“魯”“諧”等民歌,旋律優美,回味悠長。藏戲曲調高亢、宗教氣氛濃厚。青海藏族中,以玉樹、果洛、海南的歌舞最為有名。藏族也喜愛體育活動,賽馬、賽牦牛、射箭、登山等傳統的民族體育活動十分普遍。藏醫曆史悠久,對疑難雜症和慢性病以及牲畜病有着獨特的療法療效。藏曆為陰陽合曆,它不僅可以預測日月食,還可以預報地方近期的氣象。
藏醫
藏族自古以來一直從事遊牧為主的畜牧生産,因此有着豐富的畜牧業生産經驗。加上藏族遊牧的地方,大都是地勢高寒、水草豐美的高山草原,所以,畜牧業成為他們的主要産業。藏族的居住因地而宜,各不相同,以遊牧為主的藏族群衆一般住在用牛毛織成的黑色帳篷裡,個别地方也有氈做的氈房。帳房結構簡單,輕巧方便,中間用一根長而細的木梁,兩頭支8根短而硬的木杆,四周再架幾根小柱,然後将牛毛帳搭在上面,周圍用木樁釘在地上即可。這種帳房雨水不滲,風雪難侵,冬暖夏涼,宜于搬遷,是遊牧民族的傳統住所。東部農業區的藏族同漢族、回族,土族等民族一樣,一般以自然村為單位聚居在一起,莊廓同漢族相同,隻有内部裝飾、擺設略有不同,如房頂上、牆頭上或院内挂有嘛呢經的白、藍布的幡或小旗。在玉樹、果洛、黃南等一些峽谷地帶的小塊農業區,有一種被稱之為一“碉房”的房屋。“碉房”大多依山就勢而建,高低錯落,遠望猶如層層堡壘,頗為壯觀。
藏族莊廓
青海藏族的家庭,多數是以夫妻和子女組成的小家庭,農區也有三代同堂的家庭。在牧區,由于遊牧生活的特點,子女長到一定年齡,就可以結婚成家,婚後另住帳篷,一般在父母帳篷附近,或單獨成家立業;在農業區,子女結婚後,一般前幾年跟父母一起生活,等兄弟們都成家立業後,依次分出去另過。在家庭中,男子地位高于女子,女子即便招贅也要服從丈夫,許多家務活主要由女子承擔,如放牧、擠奶、做飯等。藏族人民對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偏不倚的。在财産繼承問題上,同樣不分薄厚,兒子、女兒均有繼承權,男子入贊到别人家,要将自已家中應得的财産分出去帶到女方家中。藏族多數實行一夫一妻制,個别地方仍存在一夫多妻制的殘餘。男女青年婚前社交自由,但婚嫁一般都要經過媒妁之口。據說,這是從吐蕃松贊幹布托媒向唐朝求婚後遺留下來的風俗,所以沿襲至今。有的地方還存在不同形式的“搶親”習俗。在喪葬方面,藏族的安葬方式有天葬、火葬、水葬、土葬等。受宗教文化的影響,藏族不捕殺野生動物,保護水資源,保護森林和草原資源,具有很強的生态文化傳統,對于現代社會的生态文明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