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一處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神秘區域。曾經的它是我國開展“兩彈一星”研究工作的重要基地,相傳幾十年前,地圖上都沒有它的存在。随着我國軍事和航天力量日益壯大,這塊神秘的地區也不再藏有秘密,甚至還通上了火車,開上了飯館。這片神秘的地區就是羅布泊。
神秘的羅布泊羅布泊在維吾爾語和蒙古語中被稱作“羅布淖爾”,意思是“很多水流彙集的湖泊”。它在塔裡木盆地的東邊,幹涸以前的面積有187平方公裡。如果用無人機俯瞰羅布泊,它的輪廓和形狀就像人類的一隻耳朵,因此,它也被稱之為“地球之耳”。
羅布泊地勢較低,所以彙集了塔裡木河、孔雀河以及疏勒河三條自然河流的水量,所以才有了非常龐大的體積。由于這裡水源充沛,早在漢朝時期,這裡就建立了著名的樓蘭古國。樓蘭古國800多年的建立期間,大家都依賴羅布泊的水源生活。張骞出使西塞以後,曾專門向漢武帝彙報樓蘭古國的存在。之後,樓蘭古國也成為了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塞。
秦朝時期,羅布泊的湖水“廣袤三百裡,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所以大家都以為羅布泊就是黃河的發源地。這個說法一直流傳到清代,被傳頌了兩千多年以後,才被更正。
曆史上的羅布泊并非一直有水。根據郦道元所著的《水經注》記載,東漢時期,塔裡木河中遊的注濱河因為地形原因意外改道,導緻羅布泊的注水量大幅度下降。由于西北地區常年幹旱,進水量減少的羅布泊出現了用水危機,樓蘭古國也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
之後,駐守敦煌郡的索勒率領了1000人前來樓蘭救急,之後又從鄯善、焉耆、龜茲三個國家分别召集了1000人,共同挖渠引水。4000人日夜兼程地搶挖河道數十天,終于順利将河水重新引入樓蘭古國,幫助樓蘭度過了缺水難關。
清代末年的時候,在羅布泊湖水最充沛的時段裡,湖水東西長度大約是4000米,南北長度大約是500~1000米,也就是說它的面積大約在4000平方千米左右。1921年,塔裡木河道發生改變,直接注入了羅布泊。十年後,羅布泊的面積是1900平方千米。又過了十年,它的面積增加到了3006平方公裡。羅布泊的面積随着注入的河水變化而變化,某段時間裡一度成為我國第一大湖泊。
曾經作為中國第一大湖泊的羅布泊,滋養着周圍數萬平米的植物,無數動物在這裡栖息,多個古國依賴它生存,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它徹底幹涸了呢?
羅布泊為何幹涸?
從1930年,中國的第一個考古學家黃文弼踏入羅布泊以後,人們對這片水域越來越了解,繼他發現了漢文木簡之後,瑞典探險家先後在羅布泊的西邊發現了樓蘭古國的遺址和距今3000年以上的小河古墓群。
随着西部大開發的進行,塔裡木河兩岸的人口越來越多,人們大力開墾荒地,并且修建水庫截留塔裡木河的河水灌溉農田。所以注入羅布泊的湖水越來越少。有人說1962年,塔裡木河出現斷流,所以羅布泊也随之迅速幹涸。但很多專家對于羅布泊幹涸的時間和原因有着不少争議。
根據科學家對現有資料的了解,中國科學院院士夏訓誠和樊自立兩位先生,根據官方資料确定羅布泊在1959年時存在大面積湖水,但在1972年以前幹涸。之後又通過實地考察和查閱當地相關曆史資料,推斷羅布泊大約在1962年前後幹涸。而幹涸的原因正是那些為了澆灌農田而修建的大壩。
不過,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産資源研究所的李保國,蔣平安,鐘俊平三位先生卻認為,羅布泊應該是在1940年幹涸的。根據他們對河水注入量、湖水蒸發量、以及羅布泊“耳輪廓”紋路來看,羅布泊的水位不應該是短短一段時間裡迅速幹涸。他們通過地質取樣檢測、衛星照片對比等方法,最終确定了羅布泊在1940年前後幹涸。
既然羅布泊幹涸的時間在人類修建水庫截流之前,那幹涸的原因就要重新研究了。科學家仔細勘探後發現,導緻羅布泊幹涸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地質闆塊運動。
地殼運動過程中,青藏高原逐漸擡升,于是夾在天山、阿爾金山和昆侖山之間的塔裡木盆地降水量減少,塔裡木盆地中的河流也不再像以前一樣有着源源不斷的水流。因此注入到羅布泊的水流越來越少。
另一方面,根據有關資料顯示,羅布泊地區夏季地表溫度經常超過60℃,而且這裡每年的降水量還不到38毫米,再加上羅布泊水域遼闊,但湖水深度普遍較淺,蒸發量就達到了驚人得4000毫米。面對巨大的蒸發量,久而久之,羅布泊的湖水“入不敷出”,于是徹底幹涸了。
幹涸以後的羅布泊成為了一片荒涼的土地,周圍的植物大面積枯死,周圍的沙漠以每年5米左右的速度蠶食它的“軀體”,原本孕育了數千萬生命的湖泊也徹底和沙漠融為了一體。在所有人眼裡,這裡成了一片有去無回的不毛之地。但在近幾年,人們突然發現,原本幹涸已久的羅布泊上,竟然再次出現了湖泊,甚至有機會恢複世界第二大湖泊的榮光,這又是怎麼回事?
羅布泊湖泊再現
如果現在俯瞰羅布泊,就能看到這裡已經布滿了星星點點的湖泊,這些湖泊雖然深度不如自然湖泊,但總面積之和足足有10350平方公裡。
走近羅布泊的湖,你會看到這裡的湖泊泛着翠綠色的光芒,南北長度115公裡,東西寬度90公裡,像是碧綠的翡翠鑲嵌在塔裡木盆地。為什麼幹涸了半個多世紀的羅布泊會突然出現這麼多的水?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科學家就根據地質理論推測出羅布泊的幹燥的地殼中蘊藏着大量的鉀鹽。之後,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在這裡尋找鉀鹽。這片土地沒有讓科學家失望,他們在這裡順利找到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含鉀鹵水礦床,面積甚至超過了當時産鹽量極高的察兒汗鹽湖。為了迅速把這裡的鉀鹽地利用起來,1999年,中國國營企業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在這裡建設路露天鹽礦。
原本以外可以順利造鹽,但這裡的鹵水中,鉀離子含量太低,硫酸根離子又太高,低質量的鹵水、惡劣的氣候天氣以及距離城市遙遠的距離,給開發實驗的科研人員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但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終于從中提取到了氯化鉀,将鹵水中元素比例的劣勢扭轉為生産鉀鹽的優勢,從工藝探索到批量生産,羅布泊僅用4年的時間,就走完了美國大鹽湖建設15年的道路。
此後,人們不斷從地下抽水注入羅布泊,用來生産鉀鹽,羅布泊的開發規模不斷擴大,湖水面積也逐漸增長至現在的10350平方公裡。目前羅布泊已經取代了格爾木,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鉀鹽生産基地。
目前鉀鹽基地年産硫酸鉀120萬噸,而蘊藏在地下的鉀鹽儲備量高達1.45億噸。為什麼羅布泊會有這麼大儲量的鉀鹽呢?
為什麼羅布泊富含鉀鹽?早在古代,羅布泊就是塔裡木盆地中地勢較低的一片區域,所以周圍的回流都會向這裡聚集,水給這裡帶來了豐富的資源,能夠穩定地保存在水流中的鉀元素,也因此被帶到了羅布泊。
之後,昆侖山、天山和阿爾金山雪頂消融的雪水順着地勢流入羅布泊地區的湖中,山上的鉀元素被水流帶到了羅布泊,常年累月下來,這裡就積累除了鉀鹽礦。
而且因為羅布泊地勢較低,周圍環境也在高山的阻擋下非常封閉,潮濕的海風也無法吹進這裡,所以這裡常年幹旱,鉀元素不易流失。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地表的水分逐漸被蒸發,鉀鹽在土地中逐漸被析出,均勻地分布在地下10米左右的位置。給後來的開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
這些開采出來的鉀鹽一般用于制造化肥和工業制造。根據有關資料顯示,90%以上的鉀鹽都被用于制造鉀肥,剩下的10%分别被用于生産潔淨劑、給紡織品染色、幫助化學生産以及間接用于制造玻璃和陶瓷。可見,人們對鉀鹽的需求量非常大。
有人說羅布泊生産出的鉀鹽解決了我國的一大危機,養活了中國十三億人口。生産鉀肥真有這麼重要的意義嗎?
羅布泊鉀鹽的重要意義
鉀元素在自然界中以礦物的形式存在,植物如果缺少了鉀元素,就會出現生長慢、果實小、産量低等情況。所以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以及甘蔗、葡萄、甜菜等其他農作物都會在播種以後施以鉀肥來增産。
在羅布泊鉀鹽生産基地建設以前,我國本土鉀鹽年産量隻有200萬噸,主要來源于青海省的柴達木盆地。但是中國作為農業大國,有相當比例的人口依賴農耕播種生活。本土鉀鹽的産量遠不能達到播種需求,所以當時有70%以上的鉀鹽都是從國外高價買來的。
植物生長最需要氮、磷、鉀三種元素,所以明明知道是高價,我們還是不得不進口鉀肥。而且全球有170個國家也有同樣的困擾。但我國率先開發出羅布泊鉀鹽,解決了高度依賴進口鉀肥的現狀。
自從羅布泊産出鉀鹽以後,鉀肥的制造就不再是什麼問題。我們本土産出的鉀肥供給量已經從最初的30%提升到現在的50%,對進口鉀肥的依賴程度大幅度降低,我國在世界上鉀肥進口談判上也能挺直腰杆大力談判。因此,進口鉀肥的價格也比其他國家低得多。
正是有了鉀鹽的穩定供應,我國的農業發展才沒有完全受制于人,我國的糧食安全也消除了一個巨大的隐患。所以說羅布泊鉀鹽的生産,解決了我們整個國家農業生産的燃眉之急。
結論羅布泊在古代是樓蘭古國賴以生存的家園,到現在成為了我國最大的鉀鹽生産基地,千百年來,默默哺育了無數生命。地質闆塊運動使得羅布泊徹底幹涸,但先進的科學手段讓這片土地重新煥發出了新的生機。作為享受地球資源的一份子,我們當感恩大自然的無私贈予,作為艱苦奮鬥的華夏兒女,我們當自豪能生活在如此強大祖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