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看病
有時候難免需要做檢查
X光、B超、CT、磁共振……
這些詞相信大家都聽過
但 是
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它們的區别
甚至常常聽到這樣的對話
醫生,我不做B超,你給我開最貴最好的檢查,有什麼毛病都看仔細些!
醫生,我才拍了X光,為什麼又要拍磁共振了?你們開這多檢查,就是坑錢!
還 有 這 些
“醫生,磁共振太貴了,我做X光行不行?”
“做這個要等半天,給我換個快一點的檢查”
“聽說這個有輻射,我要做個沒輻射的”
……
到底做檢查是咋回事?
影像科的專業醫生來為您解答
知曉了不同
以後看病更放心!
X光檢查
X光是一種具有穿透性的射線,當穿過人體時,因為各組織密度和厚度的不同,在底片上呈現出影像,陰影的形态和濃淡變化來表示組織是否正常。
優點:
X光檢查應用較早、最普遍,價格也相對便宜。
對于骨關節創傷、肺部體檢而言,依然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是疾病初篩的首選方式。
缺點:
隻能提供平面二維的影像,易出現影像相互重疊和隐藏的情況,影響疾病的判斷。
因為X光檢查存在缺陷
隻能拍平面影像
當需要立體的影像時
CT就派上用場了
CT
CT本質上其實也是一種X線。
但相比起X光隻能看到平面的投影影像,CT是斷層顯像,可以對組織進行分層觀看,不會遺漏病變,讓醫生有一個立體的感觀和判斷。
舉個例子:
如果給一個蘋果拍X光,隻能看到蘋果裡有種子;但如果給蘋果拍CT,可以清晰看到種子在果核裡的具體位置。
優點:
在顯示組織密度差異方面明顯優于X光片,有助于立體顯示組織和器官病變。
缺點:
空間分辨率稍遜X光片,且價格也較貴
B超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産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
B超可獲得人體内髒各器官的各種切面圖形,可以連貫地、動态地觀察髒器的運動和功能,實時成像。
最常見的産檢,一般都是超聲檢查。
近幾年,超聲檢查的技術和手段飛速發展,有專門做心髒的心髒超聲,有為女性設計的經陰道超聲,有專門看腦部血管的經顱多普勒等。
優點:
價格相對低廉,一般無不良反應,可反複檢查。
在甲狀腺、乳腺、經陰道、産科的相關檢查方面更具優勢。
缺點:
超聲的物理性質使其在骨骼、肺、腸道的檢查受限,圖像質量易受到氣體和皮下脂肪的幹擾,檢查的主觀性較強。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MRI)是利用強大的磁場,讓身體中的水分振動起來,利用震動差異形成影像,來區分正常組織和患病組織。
磁共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被檢部位的病變情況,在一些軟組織的顯像清晰度上更好。
舉個例子:
當腳扭傷,腫大疼痛不止,到醫院檢查,醫生會建議先做X光,X光可以看到是否有骨損傷。
若無骨損傷,有時還會建議做磁共振,來判斷韌帶等軟組織是否損傷。
優點:
核磁共振診斷更精細,沒有輻射損傷,軟組織分辨率高,能夠多方位、多序列成像。
缺點:
檢查時間較長,噪音較大;價格較貴;
體内有心髒起搏器、動脈瘤夾、非钛質金屬置入物、早孕等患者不适宜磁共振檢查;
對骨質病變、肺部疾病的診斷精準度不如CT。
說到這裡
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
以上幾種常見的檢查
針對不同情況互為補充,不可替代
在幫助判斷病情上發揮不同功效
一張圖讀懂檢查那些事兒
當然,具體到個體的情況,應以專業醫生的意見為準。
醫生一般會根據患者的身體、疾病、經濟情況,結合檢查的性價比、适用性和範圍來建議采用合乎病情的檢查手段。
說了這麼多
不少讀者還有問題飄來
01、上個月的片子不能用麼,為啥又要我重新拍?
其實,前期拍的片子是否可以用,跟間隔時長沒關系,而跟病情的指标測量有關。
患者的病情是會變化的,指标時間跨度比較長,片子的質量和清晰度經過鑒定診斷後沒有問題,就不需要再重新拍片檢查。
有的指标時間跨度比較短,那麼這種情況下可能就需要進行再次檢查,實時監控患者的病情變化。
02、拍片子有輻射吧?核磁共振是不是核輻射?
X線和CT都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但以醫用為目的的放射是安全的。随着技術的進步,現代設備的輻射劑量越來越低,但嬰幼兒、孕婦和準備懷孕的女性慎用這些檢查。
而磁共振、超聲則沒有輻射,因為它的成像并不依靠發射X線來獲取。
03、檢查的價格如何啊?檢查一般要多久?
一般而言,檢查費用的價格是:
B超、X光 < CT < 磁共振
檢查時間B超、X光和CT都相對較短,磁共振的檢查時間較長。
● 轉載自 武漢市中心醫院,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