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我國一個傳統的重要節日,這一天,人們賞菊花、飲菊酒、登山遠望,合家團聚,共慶佳節。而對于羁旅他鄉的遊子呢?這個節日則會勾起他們濃濃的思想情緒,所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才引發了千古無數人的共鳴,那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道出了思鄉人的沉重心聲。公元669年,"初唐四傑"中的王勃與盧照鄰一起,就在巴蜀度過了一個傷感的重陽節。
王勃自幼就有"神童"之名。他六歲能文,九歲作《指瑕》十卷,糾正大家顔師古所著《漢書》的諸多錯處。十六歲因才名天下,被唐高宗召見。王勃侃侃而談,旁博引證,高宗贊他是"我大唐奇才",當場授予朝散郎之職,未冠而仕,真是風光無限。王勃後又做了太子李賢的侍讀,可謂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年少頑皮,再加上缺少政治經驗,一篇《檄英王雞文》觸怒唐高宗,被趕出京城。受此打擊,心高氣傲的王勃頹喪萎靡。他遠遊巴蜀,也就在此時,王勃結識了"初唐四傑"中的另一位——盧照鄰。
盧照鄰也是響當當的才子一枚。他出身範陽盧氏,勤奮而博學,不但文學,且在數學、金石、訓诂等方面,也都成就不俗。他初得來濟賞識,但來濟因得罪武則天獲罪,遠貶邊疆後死去。後入鄧王府做典簽,被鄧王譽為"我的司馬相如",但不久鄧王也離世。盧照鄰的《長安古意》開唐詩七言歌行體先河,不但讓他名揚天下,甚至出現了洛陽紙貴的盛況。但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卻認為《長安古意》中的"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别有豪華稱将相,轉日回天不相讓。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是在影射他,便把他抓入大牢。後雖然被釋放,身心卻受到極大摧殘。而此時盧家家道中落,盧照鄰隻得遠走川蜀,做一名位置極低的小官。
時逢重陽節,兩位懷才不遇的天涯淪落之人同遊玄武山,他們互相唱和,共抒思鄉之情。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詩中思親感情淋漓盡顯。九九之日,登高望鄉,愁人飲愁酒,卻突然看見從北方飛來的鴻雁,詩人無限感懷,不禁脫口道出:我早已厭倦南方的漂泊,卻是不得北歸,你們幹嘛還要來呢?看似問的無理,卻很是誠摯,通過強烈的對比,思鄉之情更見真切動人,很有感染力。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
詩的首句點明題旨,恰切地寫出了詩人的望鄉動态。次句再現其心情,一個"積",足見"歸心歸望"的程度,就宛如那又濃又厚的風煙一般。三句事中寓景——九九飲酒,借酒消愁;四句景中含情——鴻雁南飛,人不能歸。通過登高所見所感,詩人難以排遣的思鄉情懷躍然紙上。
兩首詩均立意清新,感情濃烈,王勃的詩無理而妙,自有一份癡情,盧照鄰詩自然凝練,自有一份深情。他們是蓋世的才子,也是失意的遊子,雖然命運多舛,卻在初唐的詩壇上唱出了前所未有的異樣音調,引領了"不盡長江滾滾來"的盛唐詩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