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生,三輪車夫,下崗工人。
這些關鍵詞合在一起,無論如何也無法和複旦大學的博士聯系起來。
2009年,38歲的蔡偉,憑借着自己從小對文字的熱愛、對古文字經年累月積攢的研究成果,以自主招生的方式申請到了複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博士,成為了複旦大學校史上,第一個以高中學曆就讀的博士生。
蔡偉研究的“小學”,是中國古代對文字學、音韻學和訓诂學的統稱。以訓诂學為例,就是用現代語言來解釋古文,并且能确切地了解古人所表達的意思,捕捉到過去的時光裡發生了什麼。蔡偉最擅長對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結合起來研究,在他的眼裡,如果能确切地了解每個字的意思、每一句話它所表達的内容,那就能清楚破譯古人說的是什麼了。
特殊的經曆和對學術的追求,造就了蔡偉不同于常人的性格。
采訪到蔡偉并不容易。約定采訪時間後,記者來到了安順學院,從蔡偉同事那裡了解到,由于他專心于學術研究,并不太喜歡和外界打交道,此前已經多次拒絕了媒體的采訪。
在多次電話溝通後,蔡偉考慮到自己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者,有必要向大衆傳播傳統文化、推廣古文字的知識普及,他終于答應了采訪。不過,記者在安順學院還是等了一天。蔡偉姗姗來遲,他先是十分誠懇地解釋了遲來的原因。妻子生病了,他正在醫院照顧妻子,采訪時間才會一再推後。
提到蔡偉,離不開一個問題——他是如何以高中學曆考上了複旦的博士?
蔡偉的回答也讓人十分意外,他的錄取的确有一些“淵源”。
1972年出生的蔡偉,從小對文字有一種莫名的喜愛,遇到不認識的字就愛抱着字典查。學生時期,甚至連語文老師遇到不認識的生僻字,也會向他請教。漸漸的,查字典已經無法滿足他的“好奇心”,他開始轉向古籍研究。
上高中之後,蔡偉偏科的問題更嚴重了,也最終導緻他高考落榜,進入一家膠管廠當工人。三年後,蔡偉下崗了,輾轉做起了小買賣,靠着蹬三輪車維持生計。但蔡偉從沒放棄過對古文字的熱愛。
上世紀90年代,抱着試一試的心态,蔡偉向古文字學泰鬥裘錫圭寫了一封信,在信件中表達了自己對于古文字的見解。沒想到,幾天後裘錫圭就回複了信件,并且十分贊賞他對古文字的熱愛。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蔡偉常常在網上發表一些關于古文字研究的帖子,由此認識了陳劍和董珊等研究古文字學學者和專家。
出于愛才和惜才,我國三位著名學者裘錫圭、李家浩、吳振武聯名為蔡偉寫了推薦信,連同複旦大學的申請一起報送教育部。
2009年,已經38歲且僅有高中文憑的蔡偉被複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09年度博士生錄取,師從裘錫圭。
2019年,蔡偉的博士論文《誤字、衍文與用字習慣——出土簡帛古書與傳世古書校勘的幾個專題研究》,由台灣花木蘭出版公司出版。
為何離開老家遼甯錦州,來到了貴州安順?
由于起點低、基礎薄弱,讀博期間,除了研究本專業,導師裘錫圭還要求蔡偉必修部分本科、研究生課程,惡補基礎性通識課程。就這樣,蔡偉花了6年才讀完博士。
沒有第一學曆,年紀偏大了,就這樣,蔡偉就業時犯了難,拿着複旦大學的博士學曆卻頻頻遭到拒絕。
“蔡偉老師到安順學院應聘後,我們對他的資料進行相應的考察,我們發現這位同志他在學術鑽研方面有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同時在訓诂學上也有較高的造詣,得到了專家學者很高的評價。所以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把他招錄到我們學校。”時任安順學院圖書館館長的陳韶華曾擔任該校人事處處長,2015年負責蔡偉在内的一批博士、碩士的招聘工作。
進入安順學院後,蔡偉在博士工作站,專職從事學術研究。
蔡偉深知自己的經曆過于特殊,走過的路也特别坎坷,在采訪中,他反複和記者強調基礎學科的重要性,雖然他現在也在努力地“惡補”基礎知識,但這塊短闆還是為他的研究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所以他一直很遺憾。蔡偉建議,同學們在培養興趣愛好的同時,也不能忘了專業學科,要注重學好通識文化課程。
(來源:動靜貴州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