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所謂學問,強調了要邊學還要邊問,其中的“問”在學問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分量。愛因斯坦就曾經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在現實中,我們總會看到,同為學生,甚至是在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有的人學習成績好,而有的人學習成績差。成績好的孩子和成績差的孩子之間最大的不同到底在哪裡?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之間的巨大差異。
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其實是個很難一時半會講清楚的問題,造成成績優劣的原因有很多,諸如勤奮刻苦、認真細緻、學習思維方式等,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效果。但通過我多年從事教育教學的經驗來看,但凡是喜歡提問題、懂得提問題的孩子,學習成績通常都不會差,甚至在大多數情況下,能輕輕松松跨入優等生的行列。
01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提出過一種名為“發現法”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孩子通過發現問題來掌握知識。
我們曾說過,學習最大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
從知識的吸收率上來看,善于思考、愛提問題的孩子往往要比單純接受知識卻不會思考的孩子要更高。
我們知道,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是一項需要保持高度注意力的思維活動,而那些愛提問題、善于提問題的孩子,他們的大腦思維是時時刻刻緊跟着老師的,這樣的聽課效率顯然要比一般不會提問題同學的聽課效率要高,最終的學習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
02很多人在小時候都玩過陀螺,知道想要讓陀螺持續不斷地轉動而不倒,就必須以一定的頻率和力度去抽打陀螺。如果我們停下手不去抽打,那麼它的旋轉速度将會越來越慢,最終靜止不動而倒下。所以,我們大腦的思維其實就像陀螺一樣,隻有不斷地接受外界的刺激,才能保持高速地運轉而不倒下。
回到孩子這邊,很多孩子之所以在聽講的時候容易走神,就是因為他們隻是單方面地接收老師所講的知識,卻沒有進行自己的思考。這就好像一個自己在地面上旋轉的陀螺一樣,沒有來自外界抽打的刺激,終究會停下來。
而那些善于思考、喜歡提問的孩子則不同,他們一方面接收着來自老師所講授的知識,一方面會自動在大腦中進行思考,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這樣有來有往的刺激下,大腦的運轉隻會越來越活躍,學習效率自然也就随之而提高。
03
那麼,可能有家長會問了:“我家孩子腦子裡沒有問題怎麼辦?不知道該問些什麼問題啊?”有這樣困惑的家長其實有不少,如果你的孩子也是個不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孩子,那麼不妨嘗試讓他從以下三種途徑開始做起:
第一,平時有空多讓孩子問自己“為什麼”。
如果你的孩子是個不擅長提問的人,那麼不妨幫助他培養一個習慣:平時有空多問自己“為什麼”。比如學習到一個新的數學公式時,引導他想一想這個公式是如何建立的,建立之後有什麼作用,如何在實際解題中進行運用等等。
此外,當孩子接觸到某個題目時,可以引導孩子多想想這個題目為什麼要這樣解答,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解答等等。當孩子養成這樣的思維習慣之後,想要提問的問題自然就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了。
第二,多讓孩子廣泛閱讀,增加知識儲備。
很多時候,孩子提不出問題恰恰反映了孩子知識的貧乏。當孩子對一個東西毫無了解的時候,自然也就無從對它進行思考和提問了。
因此,如果你感覺孩子不擅長于提問,那麼不妨多鼓勵他進行一些閱讀,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當他涉獵的知識面越廣,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時,他就越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在學習中不斷提高,不斷進步。
第三,敢于張口,想問就要問。
在不擅長提問的孩子當中,有一部分孩子不是沒有想到過問題,而是不敢發問。這樣的孩子可能是性格比較内向,缺乏膽量當衆提出問題;還有可能是因為某些經曆,比如孩子曾經因為提出了一個非常幼稚的問題被衆人嘲笑,從而打消了提問的積極性。如果你的孩子是這樣類型的學生,那麼一定要想辦法幫助他克服内心的羞澀和膽小,讓他敢于張口向老師或同學提問,把心中的疑惑解開。
結語隻要孩子在他們心中裝有困惑,我們就要積極地鼓勵和引導他們勇敢地通過開口問出來,讓他們自己變成一個熱愛提問題的孩子。熱愛提問題的孩子,學業想不優秀都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